本文目录一览

1,1年级数学小故事10字

树下一个猴,树上七个猴,一共几个猴?

1年级数学小故事10字

2,一年级数学小故事100字

今天我和妈妈去商店,问我售货员阿姨铅笔多少钱1只.售货员阿姨说0.5元.我问妈妈买几只好.妈妈对售货员阿姨说买10只吧.售货员阿姨说5元.妈妈就给售货员阿姨10元.售货员阿姨找回了5元和10只铅笔给妈妈.我们就回家了.一年级应该就这水平八??哈哈..我小学的时候都没有什么数学作文的..
娃子,数学要想学好,信心最重要。毕竟六年级了,是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如果分数低了的话很可能会使上中学成为家里的一个负担。你可以从你考试的试卷的错题上找一下原因,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考得这么低,是否有大意的地方。其实数学只要熟悉了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就没有什么难的,至少小学的数学是这样。另外可以告诉你:初一的数学很简单哦!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100字

3,数学小故事

1、数学王国一天,小动物们来到数学王国的城门,看到国王和两位士兵站在城门前,国王对他们说;谁能计算出士兵身上的数学题,谁就可以进入数学王国.小动物们看到一位士兵身上的题目是:5+3+4=?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等于12.另一位士兵身上的题目是:5/3*2=?小动物们又很快地回答出来了.国王让小动物们进入王国.在王国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数学题,有加有减有除有乘,他们在数学王国里学会了用加减乘除列式.时间过得很快他们告别国王,就回家了.2、数学王国听说有个数学王国,小明和小芳想结伴到数学王国参观.到了数学王国门口,门口有许多人,原来,要想进王国,必须先抽一道数学题,做对者方可入内.小明和小芳分别抽了一道题,由于两人平日数学学得非常好,所以他们很快做出了数学题,顺利进入了王国.进入王国以后,发现王国内所有的房屋、树木、交通工具全都是由数字组成的.街道纵横交错像个迷宫,每走一个路口,都要做一道数学题,做错了就会迷失方向,只能按原路返回.做对了,就可以跟数字小朋友做游戏,老鹰抓小鸡、捉迷藏、跳蹦蹦床小明和小芳玩得可高兴了,两人相约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下次还要来王国玩.小明进门口时抽到的数学题是:5X9-45= 小芳进门口时抽到的数学题是:45-5X9= 小朋友你会做吗?5X9-45=0 45-5X9=0

数学小故事

4,数学小故事50字

数学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   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有少一点的
数学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  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学习宝典】团队为您答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5,趣味数学的小故事50字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这是50字吗?也太长了吧!
11÷5=2…1
11除以5,因为他们一共十一人,一张照片5元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6,小学数学趣味故事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 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取胜的对策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下面有一个两人做的游戏:轮流报数,报出的数不能超过8(也不能是0),把两面三刀个人报出的数连加起来,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才能一定获胜? 分析:因为每人每次至少报1,最多报8,所以当某人报数之后,另一人必能找到一个数,使此数与某所报的数之和为9。依照规则,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于是可推知,谁报数后和为79(=88-9),谁就获胜。88=9×9+7,依次类推,谁报数后使和为16,谁就获胜。进一步,谁先报7,谁就获胜。于是得出先报者的取胜对策为:先报7,以后若对方报K(1≤K≤8),你就报(9-K)。这样,当你报第10个数的时候,就会取得胜利。

7,求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故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解决问题教学的着力点。 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跨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开始进行。不过,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弱。如何才能让他们顺利地学会提问,让他们的提问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呢?我采取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分四步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动态演示,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感知数学问题 教学中,我们不妨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一个一个依次呈现,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而动态的演示,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例如,首先出现一个操场,伴随着一阵欢笑,从教室里走出来2个小朋友,老师发问:“你看到了什么?”然后告诉学生: 你发现的“操场上来了2个小朋友”就是一个数学信息,并将这个信息板书出来。接着课件继续演示,又从教室里走出3个小朋友,老师提问:“你又看到了什么?”仍然告诉学生:你所发现的“又来了3人”也是一个数学信息,将这两个数学信息板书在一起,现在你能不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教室里还有多少人呢?”“操场上共有多少人?”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知道“教室里还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必须到教室里去好好数一数才能得到答案,由这两个信息是不可能知道的。“操场上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前面两个信息计算出来,这就是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后就要像这样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信息计算出提出的数学问题。接着老师还让学生将两个数学信息和一个数学问题连起来反复说一说,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小故事”。在数学小故事的叙说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区别。 二、 动中有静,让学生捕捉数学信息,体会数学问题 学生知道一个“数学小故事”至少由“2个数学信息和1个数学问题”组成之后,教师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学生对动态演示的依赖,采用动中有静的方式,培养学生捕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还是利用CAI课件色彩缤纷的特点吸引学生注意: 一个手持7个不同颜色气球的孩子,只听几声脆响,一不小心孩子手上的气球飞走了3个,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出孩子手上还剩4个气球。与第一层次相比,动画情境的设计不再采用单个片段逐一出现的方式,提示性也没有那么明显了,“手持7个气球”这一元素更接近于静态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捕捉信息的难度相应也就提高了。此时老师要求学生根据看到的场面说出一个由“2个数学信息和1个数学问题”组成的“数学小故事”。有了前面第一个“数学小故事”一个信息一个信息慢慢呈现作基础,学生初步知道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涵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找小伙伴互相说说,居然编出了2个不同的“数学小故事”:“我有7个气球,飞走了3个,还剩几个呢?”“小明有7个气球,飞走了一些,还剩4个,飞走了几个呢?”这两个“小故事”里分明包含着两个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可见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体会。 三、 利用教材,让学生提取数学信息,引发数学问题 经历了CAI课件动态演示和动静结合的问题情境呈现过程之后,学生对“数学小故事”的结构已经了然于心。我考虑此时若继续采用多媒体教学已属多余,不免陷入滥用课件的窠臼,而应当打开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从纯静态的问题情境中来提取数学信息,并引发数学问题。 我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情境图〔见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 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静态的问题情境,我采取分步引导的方式,“扶”着学生学会看图提问,让学生先独立看明白画面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再边观察边思考:从这个情境图中,你能找到哪两个数学信息?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能把这个“数学小故事”完整地用三句话说一说?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另一幅情境图〔见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 这是学生第二次看图了,我不再过多地给予提示,而是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理解图意,敏锐地提取信息,形成完整结构的数学问题。 四、 回归生活,让学生挖掘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生能从教材给出的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后,我开始引导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不仅在我们的课本上有数学问题,其实在你我的身边,在我们的学校里,在我们的家里……到处都藏着数学问题呢!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用数学小故事的形式说给大家听听吗?”激励学生将数学问题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静态的书本拓展到动态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述四个环节中,问题情境的呈现由动态—静态—动态,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由一无所知—一知半解—游刃有余,数学思维经历了一个螺旋式稳步上升的过程。伴随此过程,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培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文章TAG:数学小故事一年级数学  小故事  故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