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说的是南阳郡的隆中。其一,从求学的角度看,南阳当时的宛城,被称为陪都,帝乡,是仅次于洛阳的大都市,其三,从南阳卧龙冈的地名,武侯祠中的著名景观诸葛草庐遗迹看,隆中对应该在南阳,因为南阳在东汉时期的广泛知名度,诸葛亮言“躬耕于南阳”,不仅是很明晰的表达,更是孔明光复汉室这一雄心壮志的潜在反映。
1、有的史学家研究《隆中对》认为是庞统出的。诸葛亮借用,北伐违反《隆中对》吗?
诸葛亮百无一用,《隆中对》不论理论与实践,都是失败的。第一,曹刘孙三家,刘备兵力最弱,荆益分兵致使刘备更弱,取败之道;诸葛亮设想的两路北伐,是书生臆想,结局是首尾不顾,关羽人死地失,第二,荆州为吴魏夹击,没有战略纵深,加上关羽刚愎自用,焉能不败!第三,曹操平定北方后,南下与孙权必有一战。刘备应该隔岸观火,坐收渔利,同时进取汉中,
2、三国时期的隆中在哪里?著名的隆中对出自何处?
咱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怎么说的?元直走马荐诸葛一章说,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为泰山郡丞,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二把手,可惜早卒,诸葛亮只好跟着叔叔诸葛玄生活。诸葛玄与荆州的刘表有旧交,就投靠了刘表,于是,把家安置在襄阳,可见,诸葛亮小的时候,在襄阳的隆中生活,这一点没有任何悬念,
他的老丈人黄承彦就是襄阳士族,门第很高。然而,诸葛玄死后,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曰,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以上为《三国演义》中的内容,《三国演义》虽有虚构成分,我倒觉得,关于诸葛亮的身世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很明显,如果真有三顾茅庐一说,那三顾之地,在南阳卧龙冈,更为合理,
其一,从求学的角度看,南阳当时的宛城,被称为陪都,帝乡,是仅次于洛阳的大都市。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冈,结庐躬耕,一边交友读书,以待时机,应该合情合理,《三国志》也记载,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等人为密友,其它人务于精纯,只有孔明独观其大略。如果诸葛亮一直在襄阳隆中隐居,能交到这样的朋友吗?其二,从地理位置看,隆中在襄阳西南二十里,须过汉水,离新野较远,
况且,襄阳是刘表的大本营,刘备能绕过襄阳前去访求人才,不怕刘表起异心吗?南阳离新野就比较近,孔明敢在宛城的北边,方城的博望坡埋伏,表明曹操并未在宛城驻军,所以,刘备才能到南阳三顾茅庐。其三,从南阳卧龙冈的地名,武侯祠中的著名景观诸葛草庐遗迹看,隆中对应该在南阳,另外,刘禹锡的《陋室铭》家喻户晓,其中有名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难道刘禹锡搞错了,该打屁股,显然不可能,可见,一千多年前,卧龙冈是以诸葛庐而闻名天下的。再说,诸葛亮自己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有人说,当时隆中属于南阳郡,也就是习凿齿所著《汉晋春秋》所言。要知道,隆中在汉水以南,有没有资料表明南阳郡管辖到汉水以南呢?我还没有查证,总之,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死之前,诸葛亮住在襄阳西南的隆中。
3、《隆中对》中的隆中,现在属于什么地方?
襄阳的“隆中”是襄阳人习凿齿“号曰”出来的,因为他就是那么随口一说,并没有真实的存在,所以隆中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位置。从襄阳西北到襄阳西南,大约有七八个之多,方位、距离差别非常大。最终固定到襄阳西南三十里也即现在这个位置,大约在明末清初,也就是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毁了襄简王墓地后,古隆中才在襄简王墓地落地生根,
如果不是诸葛孔明,世上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隆中这个地名。诸葛亮画像(清代南薰殿本)惠剑摹绘之所以有题上的疑问:到底属于今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其实涉及到古今以来行政区划的变迁,悠悠三国往事,一转眼已过去近两千年,两千年的历史变迁是很巨大的,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隆中这个地方在两千年时间里,也经历了多次政区归属的变化。
文章TAG:隆中 南阳 隆中对南阳指的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