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小学因地制宜、推陈出新,把陪餐规定变通成了一种奖励机制,表现良好的学生就有机会被奖励和校长同桌吃饭。1、负责人与学生食用同样食品,能够有效监督校园伙食质量,更好地对学生的食品安全负责;2、负责人加强与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交流与沟通,便于更好地了解孩子、把握学情;3、奖励陪餐机制的激励效果,引发学生们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与综合素质提升。
一年级孩子刚从幼儿园出来,他们的年龄也只有六七岁,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到了新环境,他们往往不适应,会出现心理上的落差,如何更好地教育一年级孩子,我认为应从以下两大方面加强,一、学校1、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老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生的上课习惯,注意听讲,不乱下位、说话、写字握笔姿势要正确,回答问题要举手发言。
这些习惯在开学初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一旦养成将会受用终生,2、卫生方面老师一定要求,一年级孩子不从家里带零食或不在上下学的路上买零食,以免病从口入。上下课时,不乱扔碎纸,捡到碎纸要送到垃圾桶,保持桌面整洁,会收拾整理桌面、书包、文具等。手脸脏了及时清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安全一年级孩子年龄还小,老师特别要注意安全方面的教育。
特别是每周一下午的班会活动中,老师要不断加强引导这方面的教育,课间不打闹、不追逐、不攀爬,不从家里带危险品,以免发生意外,对待同学,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二、家庭家长要对一年级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加强对孩子学习、生活上的监督,千万不要放任不管,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有极强的可塑性,正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的好时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教育引导。
1、学习家长应及时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作业有没有完成,完成的怎么样,要和任课老师就孩子的学习,经常沟通,掌握情况。多买一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课外书籍,和孩子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孩子读书兴趣,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2、生活家长在生活上,千万不要溺爱孩子,渐渐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整理衣服、玩具、学习用品等。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处处都依赖别人,家长要树立勤劳节约的好榜样,以自己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改变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家长应教育孩子,知道父母的艰辛,懂得感恩,努力学习,树立美好的理想,长大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希望大家留言讨论,
2、浙江一小学“陪餐”奖励机制,学生表现好,能和校长同桌吃饭,家长热议!你怎么看?
上个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强调: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规定》将从4月1日开始执行,
现在已经进入4月中旬,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陪餐规定具体贯彻落实的如何呢?浙江一小学因地制宜、推陈出新,把陪餐规定变通成了一种奖励机制,表现良好的学生就有机会被奖励和校长同桌吃饭。这种变通有何意义呢?笔者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聊一聊:首先,必须肯定这是一种制度创新,并且是积极意义的创新,很多地方或学校习惯于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上面领导部门怎么安排,自己就按部就班地去怎么做,完全不顾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风险,不需要承担责任。
但是这些地方或学校完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努力把工作做的更好更出色的敬业精神;类似这样的创新,我们还可以想到网红“鬼步舞”校长张鹏飞、杭州春晖小学校长鼓励女教师化妆并自费购买口红送给教师和举办化妆培训等,其次、把形式主义的陪餐规定变通为富有积极意义的奖励机制。不管你承认与否,每一个中小学幼儿园的负责人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这是不可质疑的。
文章TAG:浙江 陪餐 年级 奖励 小学 浙江一年级有多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