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采茶叶一般是几月份

不同茶叶的采摘时间不一样。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间段:1、三月下旬到五月中旬: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代表是:六安瓜片、乌龙茶。2、五月初到七月初: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代表是:普洱茶、枫树茶。3、八月中旬: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代表是:铁观音、粤梅香。4、十月下旬: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代表是:冻顶乌龙。扩展资料:在采摘的过程中,为防止鲜叶变质,应注意:采摘时要使芽叶完整,在手中不可紧捏,放置茶篮中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收青,运往茶厂每天至少中午、傍晚各收送一次;运青的容器应干净、透气、无异味;运送鲜叶过程中,容堆放时不可重压。使用采茶铗采茶虽比采茶机对茶树采摘面平整度的要求低些,但不等于不要有一定的采摘面,因此,需要对茶树作正常的轻修剪。对于茶树高低不一的茶园,仍要通过重修剪或深修剪措施,将改造成为平整的采摘面,以便于实施采茶铗采茶,这不但能提高采茶工效,而且剪下的芽叶完整率较高,茶梗少,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采茶叶一般是几月份

2,一年中采茶最好的时候

我国大部分茶区,季节分界明显,一般每年3-5月份采摘和制作的茶叶,称为春茶。一般6-7月份采制的茶为夏茶,因夏季气温高,有利于茶多酚的合成与积累,茶叶苦涩味较重,适于做成品红茶。一般每年8-9月份采制的茶叶为秋茶,因秋高气爽,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所以秋茶具有季节性高香,有些茶的品质也不错。但夏茶因防虫害喷施农药而致农药残留量较高;而通过春、夏两次采摘后的秋茶,相对较粗老,且一些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降低。故从茶的品质及农药残留量方面来看,一般夏、秋茶均不如春茶。拓展资料①掐采:又称折采,凡细嫩的标准采摘包托顶、撩头都应用这一手法。②提手采:这是适中标准采摘的手法,大部红绿茶区均用之。③双手采:这是提高采茶工效的先进手采方法,比单手采效力提高50-100%,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20-25kg,多的可达35-40kg,但茶树必须具有理想的树冠,采摘面平整,发芽整齐。边茶的采收因原料粗大,多用工具进行采割,各地所用工具有月形小铁刮刀、镰刀或采摘铗等,工具要求刀刃锋利,采割要迅速,避免将枝条割裂而影响下轮新梢萌发。机采:在机采前数日用手采掉一批达到标准的鲜叶,这样机采鲜叶质量基本可以满足加工中、低级条茶的要求,工效比手工提高10倍以上。茶园连续机采三、四年后,芽叶逐步变小,密度增加,叶片变薄。在采摘的过程中,为防止鲜叶变质,应注意:①采摘时要使芽叶完整,在手中不可紧捏,放置茶篮中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②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收青,运往茶厂每天至少中午、傍晚各收送一次;③运青的容器应干净、透气、无异味;④运送鲜叶过程中,容堆放时不可重压。

一年中采茶最好的时候

3,茶叶什么时候采摘

采茶不但是一个收获过程,而且是茶树栽培的重要技术内容之一。茶叶采摘不仅关系到制茶原料的质量,而 且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合理采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茶叶增产,并有防治病虫的作用。 民国时,绍兴茶区有只采春茶的,有采春茶和夏茶的,采秋茶者很少。茶共有“春茶须一担,夏茶采一 头。”“春茶光,夏茶藏,三茶摘了犯天打”的农谚,采摘方法为“一把捋,一脚踏,一口咬,一扫光”的 单手捋采。50年代后期,推广采秋茶,逐步建 立了按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摘的采摘制度。 不同的茶类,其采摘标准各不相同,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标准,即细嫩采、适中采、成熟采。采用细嫩标准的 如石笕茶、疥冈辉白、桂岩雾尖、大佛龙井、舜皇云尖、日铸雪芽、诸暨绿剑茶等;采摘要求严格,芽叶要 求完整,大小匀称,不带蒂头,老梗,老叶。珠茶、越红工夫茶、烘青、长炒青等为适中采,其标准为一芽 二、三叶。蒸青茶采摘为成熟采,一般在茶树新梢接近成熟时,采下一芽三、四叶,此外,某些年份,部分 茶区亦有按成熟采标准采制茶叶。如50年代,新昌县曾大规模生产老青茶,八、九十年代,嵊州市茶场 曾 生产乌龙茶。乌龙茶的采仍然是标准为:到新梢已将成熟,顶成驻芽,最后一叶刚而带有4-5个叶子 时,采下2-3对夹叶或3-4对夹叶,而老青茶的采摘则更为粗老。同一种产品级档不同标准亦不同,同是前 冈辉白,高档要求一芽一叶,中档为一芽十叶初展,下档为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初展。大佛龙井亦如此,制 高档需一芽一叶初展,制中低档则允许有一芽二、三叶初展。 茶叶采摘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所以农谚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颗草”的说法。茶树发芽又有不一 致性。绍兴茶农熟知茶叶的这些生长习性,因此长期以来,开成了按标准及时采和分批多次采的良好打摘习 惯。按标准及时采,就是及时采下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这样不仅采下的芽叶质量相对 较好,而且打破了顶端优势,加速腋芽和潜伏芽萌发,促进新梢轮次增加,采摘间隔期缩短,提高全年茶叶 的产、质量。采制桂岩雾尖、大佛龙井、舜皇云尖等扁茶类的茶区,一般在每亩茶园符合高档要求的鲜叶达 0.5公斤左右或每平方米茶蓬有10-15个符合要求的茶芽时为开采适期,采制珠茶、越红工夫茶等大宗产品 茶区则在有10-15%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开采。除茶叶产品不同外,每年的开采时间还因茶树品种,茶园 所处的自然条件不同而不同,如乌牛早、迎霜、龙井43用以采制扁茶,则一般在3月上旬即可开采;而前冈 辉白由于产区海拔高,故需在谷雨前后开采;大宗茶则多在4月中旬采摘。由于茶芽萌发的不一致性,所以 按标准及时采就形成了分批多次采,特别是一些高产茶园采摘批次较多,新昌县村1980年采制珠茶,春茶采 摘9批,夏茶5批,秋茶10批,全年24批。全年采制扁茶的产区批次更多,可达40批左右。 大多数农作物在成熟收获时要求采收干净,而茶叶采摘却要求适当留养。这是因为,茶树叶片既是收获的对 象,又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加工厂”,所以茶树采摘时需加以留养。但留养过多亦不好, 不但因采得少而产量下降,而且多消耗茶树的水分和养料。又由于树冠郁闭,造成分枝少,发芽密度降低, 茶树趋向生殖生长,花果增多,影响长势。 如何留叶?各地采用的方法不一致,70年代新昌、嵊州推广春茶中后期留大叶采,夏秋茶视情况而留养,诸 暨则是春茶留鱼叶,夏茶留大叶,秋茶留鱼叶。七、八十年代新昌儒一村,长乐村等茶叶高产单位,对留叶 程度的掌握是:茶季结束后,使茶树叶面积指数保持3.5-4。叶面积指数是指茶树叶面积总和与所占茶园土 壤面积的比值。 50年代后,采茶方法逐步改进,由捋采逐步改为双手提手采茶,提手采茶的手法,即用拇指,食指,配合中 指,夹住新梢所要采的节间部位,向上轻轻用力,茶叶随即折落在手掌中。推广应用及时分批按标准留叶采 摘制度,也可视茶叶销售形势的变化而灵活运用。如80年代后期,名优茶热销,高档珠茶,低档红茶好销, 低档珠茶、高档红茶滞销,绍兴县一些茶区在春茶前期采制名优茶,中期采制高档珠茶,后期制低档红茶。 因此,对“按标准及时采茶”、“分批多次采茶”的具体掌握要随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 除用手工采茶外,根号兴茶区还使用采茶机和采茶铗采茶等。50年代末,诸暨的一位茶叶工作者杨竞予就曾 研制过木质结构的采茶机,70年代末,新昌、诸暨用进口采茶机进行机采试验取得成功,80年代中后期起, 绍兴茶区加速推广机械采茶,目前,应用采茶机采茶的茶园已达3万亩。采茶机有双人采茶机和单人采茶机 两种。机采适期及批次同手采有很大差别;机采批次少,每次采摘量大,工效可比手工采茶提高15-20倍。 目前仅适应采摘大宗茶。当春茶期间有80%的新梢,夏秋茶期间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分别开始机 采。一般春茶采摘1-2次,夏茶采摘1次,秋茶采摘2-3次。机采茶园需搞好道 路建设,选用良种,加强肥 培管理,以提高发芽整齐程度,便于操作,提高机采鲜叶质量,方便运输。我市茶区于90年代初开始推广采 茶铗采茶,采茶铗结构较为简单,由近似篱剪的剪刀和集叶装置组成,使用亦简便,即手工用剪刀将茶叶剪 下,再由集叶装置收集到集叶袋,采茶铗的采摘适期及批次类似于机采,工效能提高2-3.5倍。

茶叶什么时候采摘


文章TAG:采茶时间采茶  时间  茶叶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