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卫伉的介绍

卫伉,西汉汉武帝时期人,生年不详,约前130年左右, 卒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西汉名将卫青长子,皇后卫子夫的侄子,名将霍去病的表弟和戾太子刘据的表哥。幼年的卫伉曾经受封宜春侯,后来矫诏失侯,卫青去世后卫伉继承长平侯爵位,并继承平阳长公主的食邑,后来无符籍妄入宫失侯。征和二年因牵连巫蛊一案而被处死。

卫伉的介绍

2,卫伉的人物生平

卫伉生年不详,是汉武帝时期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长子,他还有两个弟弟:卫不疑和卫登。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军十余万大军出征,长平侯卫青任车骑将军,率领众将分高阙、朔方、右北平三路征伐匈奴。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黑夜包围了轻敌的匈奴右贤王。此役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汉武帝接到捷报,派使者捧着大将军的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6000户(汉书为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伉和卫不疑卫登年幼,也被喜出望外的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立刻推辞并为将士们请赏:“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尚且年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表示:“我没有忘记诸校尉的功劳,同样也会嘉赏。”于是封卫青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1300户。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臣青子在襁褓中……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可知,当时卫伉年纪10岁以下,由<汉书霍光传>中说霍光受襁褓之托,而汉昭帝年仅8岁,可知,襁褓在古代指代10岁以下的幼童。元朔五年四月丁未日,卫伉和弟弟卫不疑、卫登同日封侯。《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索隐曰志县名,属汝南。豫章亦有之。《后汉书·皇后纪》:“封北宜春侯”李贤注:“以豫章有宜春,故此加北。故城在今豫州汝阳县西南也。” 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在受封侯位8年后,卫伉坐“矫制不害”免侯。所谓“矫制”,即诈称君命,擅自行事。汉代对矫制矫诏的处罚要看犯罪所造成的后果,分别定罪为“矫制大害”“矫制害”和“矫制不害”。“矫制大害”判腰斩,“矫制害”判弃市。“矫制不害”往往没有造成负面或者恶劣的后果,还有可能是善意的或者有功的,比如汲黯矫制持节开仓救灾有功被武帝判定无罪,陈汤、甘延寿矫制发兵斩郅支单于有功不赏都属于矫制不害。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效律》:“不为后而傅者,关内侯子二人为不更,它子为簪袅;卿子二人为不更,它子为上造;五大夫子二人为簪袅,它子为上造;公乘、公大夫子二人为上造,它子为公士;官大夫及大夫子为公士;不更至上造子为公卒。”虽然现知的汉代律令里没有列侯之子如何封爵的规定,但是,根据《二年律令·效律》可以推断,汉律规定关内侯和关内侯之下的有爵位的人,他们非继承人的儿子成年后可以得到相应的爵位,那么,做为汉代二十级爵位里最高等的列侯也应该有诸子封爵的待遇,所以即使被免去侯位,卫伉做为长平侯之子在成年后也会享有相应的爵位和待遇。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谥号烈侯。取《谥法》“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青卒,谥为烈侯。子伉代为长平侯。”因为平阳公主嫁给卫青的缘故,长平侯卫伉得以继承平阳公主的食邑,古代公主也称县公主,意思是公主的食邑是一个县那么大。《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将军以其得尚平阳长公主故,长平侯伉代侯。”

卫伉的人物生平

3,西汉悲情官二代卫伉如何评价

导语:权力是一个很迷人的东西,谁都不想过早地把权力交出去,更不希望有外人来分割自己的权力。汉武帝显然就是这样的人。卫伉,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的长子,两次封侯,两次被废。最终因为卷入太子刘据的巫蛊之乱而被杀。 01卫伉第一次封侯和废侯。卫青总是为汉武帝立功,这让汉武帝非常高兴,所以一口气封了卫青三个儿子为侯爵。卫青这三个儿子一点功劳都没有,就被汉武帝封为侯爵,这让老将军李广差点没吐血。其中卫青的长子卫伉就被封为了宜春侯,这个时候的卫伉才不到10岁,谁敢承受这样的礼遇呢?所以卫青一个劲儿地想要辞退。可是汉武帝不答应,他心里高兴,因为卫青不仅打赢了匈奴人,还把军权给汉武帝夺回来了。在军中有卫青这个亲信,汉武帝动用军队就顺手多了,再也不用给那些老将军什么面子了。于是卫伉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做了宜春侯。不过他这个宜春侯并没有什么权力,只是享受侯爵的待遇而已。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馀人,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史记》其实这个时候的卫青已经开始过上了战战兢兢的日子,一门五侯看似风光,其实背后的压力是相当惊人的。家庭条件过分好,这也是卫伉没有学到什么真本事的主要原因。就在卫家如日中天的时候,霍去病忽然病死了。这对卫家来说是一个噩耗,对汉武帝来说也是一个噩耗。事情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非常伤心,居然顺带着就把卫伉的侯爵给废了。连同卫伉的爵位被废的,还有两个弟弟卫不疑和卫登的侯爵爵位。按照史书的说法,是因为卫伉假传圣旨,所以被废了。其实这是不靠谱的说法,毕竟假传圣旨那是死罪。 02卫伉第二次封侯和废侯。被废了侯爵的位置,卫伉等人已经意识到了一点,汉武帝开始讨厌他们卫家了。纵然卫青再小心翼翼,可他在军中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这一点是汉武帝最看不惯的地方,世上只有汉武帝一个人可以集权,为什么你卫青在军中可以集权呢?所以汉武帝培养了霍去病跟卫青分权,结果霍去病还中途死了。这个时候卫青要想保住荣华富贵,就必须要申请告老还乡才行。等到卫青死了以后,卫伉也就接替了卫青的长平侯爵位。虽然也是长平侯,可卫伉跟卫青是完全不能比的,他也在军中任职,却完全无法达到他老爸的那种境界和高度。就在做了6年长平侯的时候,卫伉因为没有宣召,擅自入宫结果被废了侯爵。这一点谁也不太明白,到底为什么卫伉会擅自入宫。宜春侯伉,五年四月丁未以青功封,元鼎元年坐挢制不害免,太初元年嗣侯,五年阑入宫,完为城旦。---《汉书》难道说有什么紧急情况需要他入宫?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让他进宫的人,应该就是太子刘据。刘据和卫伉属于表兄弟关系,卫青和霍去病死了以后,刘据无所依靠,只能依靠这位不怎么靠谱的表哥。卫伉进宫本来没有什么大事,可这件事被小人告发到了汉武帝那里。汉武帝一直觉得自己的儿子刘据想要夺权,所以再次废了卫伉的侯爵,警告刘据做事小心点。 03卫伉因为巫蛊之祸被杀。卫伉因为擅自入宫的罪名,不仅被剥夺了长平侯的爵位,而且被发配到边疆服兵役五年之久。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卫伉跟太子刘据之间,是见不到面的。刘据失去了卫青、霍去病、卫伉等人的相助,此刻早就成了孤家寡人。而刘据的弟弟们在一点点长大,他们每个人都想要夺取太子之位。为了能够扳倒太子,他们可谓是什么办法都用了,甚至连汉武帝时期最讨厌的巫蛊之法也用了起来。最终巫蛊之祸爆发,刘据因为拒不认罪,又带兵反击,最终被汉武帝认定为谋反,被逼无奈自杀而亡。刘据全家也跟着被杀而亡,只留下了年幼的孙子刘病已。而此刻卫伉也因为涉及这件事,被人诬陷,所以惨遭杀害。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是时,上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汉书》卫伉到底有没有参与到这件事当中呢?我觉得肯定是有的,当刘据打算要奋起一搏的时候,肯定是通知了卫伉。作为刘据的后盾,卫家当然要为刘据保驾护航。不过这个时候的卫家已经没有什么能力可以帮助刘据了,所以卫伉的死,其实是比较无奈的一件事。也就是说他明知道,自己掺和这件事无异于杯水车薪,但是卫伉还是要参与进去。没办法,太子一旦倒台,那么他们卫家也会完蛋。 总结:卫伉的能力太差,导致后期刘据太被动。其实后期只是卫青和霍去病去世了,卫家还是存在的,卫伉接替了卫青的爵位,如果能力足够的话,完全可以打造下一个鼎盛时期。可是卫伉的能力不行,这是硬伤。因为汉武帝讨厌卫家的力量太强大,使得太子刘据的风头简直要超过了皇帝。所以汉武帝不断打压卫家,可是等到卫伉承袭爵位的时候,卫家的力量已经不算什么事儿了。汉武帝也没有什么闲工夫去打压卫家了,这个时候卫伉还是无法振兴家业。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同时卫青另外俩儿子也是没什么太大出息。富不过三代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卫青之所以没有好好教育自己的额儿子,我认为他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如果他的儿子也像他一样优秀出色,那么卫家将会成为汉武帝的重点打击对象。他三个儿子虽然没什么出息,但是只要不为非作歹,想要保住荣华富贵那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在卫青看来,每天陪着皇帝战战兢兢,还真不如回去做个富家翁来的舒服。所以卫青不打算把孩子们培养成什么出色的人才,他只希望他们平安健康地过一辈子。很可惜的是,你不想惹事,可事情却想要来找你。卫青家族显然已经够低调了,太子刘据显然已经够弱小了。可大家还是觉得不够,非要铲除他们才行。所以说成为强者以后,就别想着功成身退的事情,再往前走一步,做曹操曹丕有什么不好呢?参考资料:《汉书》《史记》

西汉悲情官二代卫伉如何评价


文章TAG:卫伉介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