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儿童历险故事在线听

好好听故事网,拥有各类的儿童历险故事,支持在线听,保护眼睛

儿童历险故事在线听

2,探险的故事

1.大卫?立文斯顿:“闯”入非洲 探险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时 间:1841年至1873年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2.罗伯特?皮尔瑞:到达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3.罗德?阿蒙森:到达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南极 时 间:1911年 在向北极航行的途中,罗德?阿蒙森突然决定前往南极。因为他认为,比起考察已经被开发的土地,成为首先到达南极的人更“酷”。“我将在那里战胜你!”阿蒙森把这个消息传给了他的竞争者——正在前往南极途中的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着雪橇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滑行。事实证明,这简直是绝妙的主意。因为,斯科特选择了小马做交通工具,结果糟透了,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个星期到达南极。 4.庞斯?德?利昂:发现“阳光国度” 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达 时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探险的故事

3,谁知道探险的故事

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黄蜂号”的美国核动力潜水艇在波罗的海执行巡逻任务时,突然发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制的潜水艇急速下沉,艇内的23名船员被沉入海底43米处。 由于海水压力过大,他们根本就不能出去,即使能出去,强大的压力会把人压成肉饼。可是如果困守在艇内,用不了多久,人人都会因缺氧而死。 艇长米盖罗尼在启动通气盖时,被铁盖子猛地击中头部,立即倒在血泊中死去。在紧要关头时,失去了主帅,大家更是惊慌失措,乱成一团,感觉死神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忽然有人用高亢的嗓音说:“伙计们,大家不要乱,静下来动动脑筋,可能我们会在绝处逢生的!” 众人的眼光集中盯在这个说话人的身上,才发觉讲话者是炮手贝利,尽管他只有28岁,可是在艇内已经工作了8年,是个老练而出色的炮手,他的特点就是头脑灵敏,临危不乱。 “伙计们,我宣布,从现在开始,由我担任代理艇长大家都要听我的指挥!” 贝利的果断和冷静,使大家镇静了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大家一起开动脑筋,主意一个接着一个地提出来,但不是不切实际,就是不具备所需条件无法实现。 贝利也渐渐焦急起来,他心神不宁地在舱内来回徘徊,上牙咬着下唇,双眉紧锁着,眼光突然停留在一箱鱼雷。蓦地,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鱼雷可以从炮口发射出去,能不能把人当作鱼雷从炮口发射出去呢? 贝利把自己的设想说了出来,伙伴们听后顿时吓得目瞪口呆,人当作“海底肉弹”从炮口发射出去,这在人类海军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 贝利镇静地说:“人和鱼雷粗细差不多,所以肯定能从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出去,我可以把射程控制在43米左右,使人安全地到达海面。” “可是这样做安全吗?”一位名叫杰森的船员胆战心惊地问。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贝利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过杰森,语气坚决地说,“关键就要看我们的毅力和勇气了!胆小的在后面,胆大的在先上!” 大家呆了几分钟后,不得不同意试试贝利的设想,因为舱内的氧气已用得差不多了,除了冒险执行这个方案外,没有别的选择了。 接着,贝利简单地把要求说了一遍:“把活人当作鱼雷发射,每个人在被发射前,必须排清肺部的所有空气,再屏气半分钟,否则,活人就会因肺部扩张而爆炸,就像海底的鱼不小心窜到海面上内脏爆炸一样。” 看到有些船员满脸惊恐的样子,贝利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争取!开始准备,氧气已经不多了!”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潜水员罗伯逊。他在呼完肺部空气后,马上屏住了呼吸,不一会儿,他的脸开始变红,转而由红变白。他发现自己有点支持不住了,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屏住气。就在这一刹那间,贝利按动了鱼雷炮的开关,透过观察孔,贝利看到鱼雷炮的炮管以强大的气流排开了周围的一小片海水,紧接着,一个黑影从涂有塑料防水胶的发射管口冲出,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罗伯逊被发射出去,不过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 接下来进行得很顺利,船员一个接一个地被鱼雷发射到海面上,连“胆小鬼”也被送了上去,最后只剩下贝利自己一人了。这时除了他自己外,潜艇内已别无他人,所以他只有靠自己来按动电钮了。 此时舱内的氧气已消耗殆尽,如果他不能在5分钟内把自己发射出去,那他就要留在海底做“烈士”了。他长长地做了个深呼吸,然后慢慢地往外排气。他竭尽全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当肺部的空气被他一点一滴地挤完后,他马上开始凝神屏息地启动了开关,迅速钻入了炮膛。 “轰”的一声,贝利只觉得自己的身子在向上猛飞,他的耳朵有点痛就像是飞机迅速拉升时的感觉那样,一刹那,他的耳朵听到了的水声,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在水面上,真是不可思议! 贝利看到水面上有好几个头在一上一下,他知道这是他的战友们,他高喊:“我也上来了!”…… 希望的曙光 03教本(1)班温慧玉07号 文章主要讲的是美国核动力潜水艇“黄蜂号”在波罗的海发生意外故障,23名船员被困在海底43米处的潜水艇内,在面临死亡的危险关头,炮手贝利果断勇敢地利用发射鱼雷的原理,把人当作“海底肉弹”从炮口发射出去,最后使23名船员全部获救的故事。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朴实,直白,简练地语言和大量的侧面描写,巧妙地进行鲜明地对比把主人公写得真实,自然,朴实,使主人公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作者并没有极力地去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和华丽地词藻来给读者树立主人公高大地形象。简单的语言描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被困艇内又失去了主帅时,大家的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和贝利的果断和冷静,这种鲜明地对比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临危不乱。更有胜者是他的胆识过人,“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鱼雷可以从炮口发射出去,能不能把人当作鱼雷从炮口发射出去呢?”这在人类海军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这不仅令遇难的伙伴们吓得目瞪口呆,而且“人和鱼雷粗细差不多,所以肯定能从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出去”这样的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就连我们深感佩服。“胆小鬼”的种种惊恐、质疑、怯懦和贝利的坚持,他可是冒着把把23名船员送上天国的危险来做的。在语言方面作者用的是简短用力的话,三言两语就把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出来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争取!开始准备,氧气已经不多了!” 当我们经历了太多艰辛后,我们被城市的繁杂所蒙蔽了,我们疲惫了,慢慢地我们徘徊了,畏缩了,悲观了,停止了脚步。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失去了勇气,我们就束手无策了。我们应停下脚步来洗涤自己的心灵,应看到希望曙光,但是,人间是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在成长的路上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也不要轻易地低头,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也不要有放弃的念头,不管路要怎么走,无论希望是多么的渺茫,我们也不要轻易地放弃希望,应该勇敢地坚强地走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因为我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罗尔德-亚孟森征服了南极,从而两极的探索活动开始了一个伟大的纪元。一个月之后,他的英国对手,罗伯特-斯科特也在一个月后到达南极点。然而不幸的是,在回程的路上,斯科特和他同行的四人全部因为饥饿和严寒而牺牲,当时,他们离下一个供给站仅仅几英里的距离。 从此,斯科特成了一个传奇,一个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征;而真正的胜利者,亚孟森却为人们轻蔑、不屑。同样的经历,却带来如此强烈的反差。或许,这个现实的故事也暗合了大多数故事中英雄必死的结局规律。 在下文中,挪威占星学家拉斯-维丁将就他们的出生盘对这两个传奇人物的生活、性格和成就加以分析和阐述。 斯科特的故事 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和同行的四人悲伤而沮丧地站在南极大陆上。他们已经在极度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行走了80天,只为了寻找亚孟森在一个月之前留下的帐篷。里面有一封致给挪威国王的信笺,而斯科特曾经答应了亚孟森一定将信件带回。后人提起这段故事的时候,都说,这封信将斯科特从一个南极考察者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信童。 斯科特一行五人起先准备了不少犬只和马匹,但由于无人精通狗拉雪橇,而马匹也很快在厚而冰冷死去,大多数的路程里,他们只能自己拖着沉重的雪橇前行。到了三月中旬,当他们支起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帐篷的时候,人数已经减少到了三人。曾经同行的体力最好的埃文斯因为营养不良和体力不支最先告别了队友。而后,奥茨两脚的冻伤继续恶化,疼痛难忍使得他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他不想让自己拖累了队友,于是一天,他挣扎起身,拉开了帐篷,回身望了望同伴,说:“我出去一下,一会儿就回来。”从此便消失在茫茫暴风雪之中,后人也再也没有找到他的遗体。 然而,严重的体力不支和极度恶劣的天气还是夺走了剩下三人的生命。在临终的时日里,斯科特一直坚持写信和记日记。此刻,他已经远离了那些有关荣誉和成功的渴望,而成为这个探险队的领袖。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在他的信件中,他始终没有悲观,而是记录着关于英勇、信念和壮烈的一切品质。 半年以后,人们找到了这个帐篷,发现了斯科特等三人的尸体还安详地躺在各自的睡袋里。后来,人们用滑雪橇制成了十字架立在了他们的墓前。

谁知道探险的故事

4,求4篇关于探险的故事 不少于400字

海底肉弹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黄蜂号”的美国核动力潜水艇在波罗的海执行巡逻任务时,突然发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制的潜水艇急速下沉,艇内的23名船员被沉入海底43米处。由于海水压力过大,他们根本就不能出去,即使能出去,强大的压力会把人压成肉饼。可是如果困守在艇内,用不了多久,人人都会因缺氧而死。艇长米盖罗尼在启动通气盖时,被铁盖子猛地击中头部,立即倒在血泊中死去。在紧要关头时,失去了主帅,大家更是惊慌失措,乱成一团,感觉死神离他们越来越近了。就在这关键时刻,忽然有人用高亢的嗓音说:“伙计们,大家不要乱,静下来动动脑筋,可能我们会在绝处逢生的!”众人的眼光集中盯在这个说话人的身上,才发觉讲话者是炮手贝利,尽管他只有28岁,可是在艇内已经工作了8年,是个老练而出色的炮手,他的特点就是头脑灵敏,临危不乱。“伙计们,我宣布,从现在开始,由我担任代理艇长大家都要听我的指挥!”贝利的果断和冷静,使大家镇静了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大家一起开动脑筋,主意一个接着一个地提出来,但不是不切实际,就是不具备所需条件无法实现。贝利也渐渐焦急起来,他心神不宁地在舱内来回徘徊,上牙咬着下唇,双眉紧锁着,眼光突然停留在一箱鱼雷。蓦地,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鱼雷可以从炮口发射出去,能不能把人当作鱼雷从炮口发射出去呢?贝利把自己的设想说了出来,伙伴们听后顿时吓得目瞪口呆,人当作“海底肉弹”从炮口发射出去,这在人类海军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贝利镇静地说:“人和鱼雷粗细差不多,所以肯定能从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出去,我可以把射程控制在43米左右,使人安全地到达海面。”“可是这样做安全吗?”一位名叫杰森的船员胆战心惊地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贝利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过杰森,语气坚决地说,“关键就要看我们的毅力和勇气了!胆小的在后面,胆大的在先上!”大家呆了几分钟后,不得不同意试试贝利的设想,因为舱内的氧气已用得差不多了,除了冒险执行这个方案外,没有别的选择了。接着,贝利简单地把要求说了一遍:“把活人当作鱼雷发射,每个人在被发射前,必须排清肺部的所有空气,再屏气半分钟,否则,活人就会因肺部扩张而爆炸,就像海底的鱼不小心窜到海面上内脏爆炸一样。”看到有些船员满脸惊恐的样子,贝利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争取!开始准备,氧气已经不多了!”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潜水员罗伯逊。他在呼完肺部空气后,马上屏住了呼吸,不一会儿,他的脸开始变红,转而由红变白。他发现自己有点支持不住了,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屏住气。就在这一刹那间,贝利按动了鱼雷炮的开关,透过观察孔,贝利看到鱼雷炮的炮管以强大的气流排开了周围的一小片海水,紧接着,一个黑影从涂有塑料防水胶的发射管口冲出,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罗伯逊被发射出去,不过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进行得很顺利,船员一个接一个地被鱼雷发射到海面上,连“胆小鬼”也被送了上去,最后只剩下贝利自己一人了。这时除了他自己外,潜艇内已别无他人,所以他只有靠自己来按动电钮了。此时舱内的氧气已消耗殆尽,如果他不能在5分钟内把自己发射出去,那他就要留在海底做“烈士”了。他长长地做了个深呼吸,然后慢慢地往外排气。他竭尽全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当肺部的空气被他一点一滴地挤完后,他马上开始凝神屏息地启动了开关,迅速钻入了炮膛。“轰”的一声,贝利只觉得自己的身子在向上猛飞,他的耳朵有点痛就像是飞机迅速拉升时的感觉那样,一刹那,他的耳朵听到了的水声,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在水面上,真是不可思议!贝利看到水面上有好几个头在一上一下,他知道这是他的战友们,他高喊:“我也上来了!”…… .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2.麦哲伦的故事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3.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14岁时就到海上生活。他通过对地图和书本的学习和研究后确信,向西横越大西洋航行能到达亚洲。 4.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 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挪威探险家阿蒙森的故事 1910年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到达罗斯岛,在埃文斯角登陆时,阿蒙森的小型南极探险队也来到了罗斯冰障另一侧的鲸湾。 阿蒙森探险队只有5个人,驾着由52条爱斯基摩狗拉的4架雪橇。他们在鲸湾建了营地,每向南一个纬度(110公里)便设一个仓库,存贮了大量的食品和燃料,为了防止迷失方向,他们每隔一段距离就在雪地上插一个标竿。 阿蒙森探险队进入南极腹地之后,遇到了重重困难。有一次,一架雪橇掉进了一条冰缝,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它拖上来。在离南极点550公里的时候,出现了上坡路,暴风雪又不停,怎么办?阿蒙森决定,把活着的42条狗中的24条体弱的杀掉,由剩下的18条壮犬拖3架雪橇。只带两个月的口粮,向南极极点冲刺。“一定要赶到斯科特之前!”阿蒙森的队员们互相勉励着。1911年12月14日下午3点,阿蒙森探险队到达了南纬90度,站到了南极极点上,5个人的5双手共同抓住一根旗杆,把一面挪威国旗升到了极点上空。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他们唱起了国歌……。 当挪威探险队员在极地庆胜利的时候,斯科特的队伍还在暴风雪中挺进。斯科特是驾西伯利亚矮种马拉雪橇的,这种马适应不了南极的严寒,又都陷入雪中,一匹一匹地死去了,最后只好用人力拉雪橇。暴风雪、冻伤、体力下降,打击一个接一个地向斯科特袭来。1月16日,已经胜利在望了,队员却发现了挪威的旗子,显然,对手走到了他们的前边.这是极为沉重的精神打击,有的队员精神几乎要垮下来了。 “前进!”斯科特吼着。 1月18日,斯科特探险队到达了南极极点,他们在挪威人的帐篷里看到了阿蒙森留下的信.他们把英国国旗插在帐篷旁边,他们成了到达南极极点的亚军。 第二天,精疲力尽的斯科特队踏上归途,他们按照科学探险的惯例,仍然沿途收集各类岩石标本,书写探险日记。他们的口粮不足了,有的队员手指甲冻掉了,狂风咆哮着,两名队员牺牲了。 3月29日,斯科特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将坚持到底.但我们的末日已经不远了。这是很遗憾的,但恐怕我已经不能再记日记了"。 8个月后,搜索队找到了他们的帐篷和遗体,人们在斯科特身边发现了18公斤岩石和各种化石标本-他们在死亡将临的时候仍然 没有丢下科学,仍然为人类保留着科学财富! 传奇的探险家 卢阿尔?阿蒙森,是一位伟大的极地探险家。他开辟了从大西洋经北美洲北部海域到太平洋的航道,是唯一沿北冰洋整个海岸线航行的环球航海家,也是到达南极极点的第一人,还是乘飞艇从欧洲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起飞穿过北极极点到达北美洲阿拉斯加的首创者,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阿蒙森于1872年出生在挪威,他在中学时代阅读了很多航海探险的书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有关海洋航行的感性知识。少年时期的阿蒙森就立下了向前辈学习、做个极地探险家的远大志向。 1893年,阿蒙森为了获得实际航海的经验,他毅然从大学里跑了出来,到一艘捕海豹的船上去当水手。他以惊人的毅力,迅速地适应环境,掌握了水手的全部工作要领,不久又在另一艘猎船上当了大副,驾船技术提高很快。1896年秋,阿蒙森终于通过考试取得领航员的资格。并且当上了“比利基卡”号探险船的领航员。这艘船到南极洲去了两年,由于遇到浮冰,考察任务无法完成,但却使阿蒙森卓越的航海技能和指挥才能得到了很好地发挥,返航时他被任命为代 理船长和考察团团长。 从南极探险回来后,阿蒙森开始准备寻找北冰洋的西北航路,进行地磁考察的科学探险活动,并且专程到德国学习了半年有关地磁观测和分析的方法,回国后借钱买了一艘不大的旧船,取名“约阿”号,找了6位志同道合的水手,于1903年6月16日开始了他在北冰洋寻找西北航道的探险。当年9月9日,约阿号行驶到威廉岛东南一带,这时北冰洋漫长而寒冷的极夜已经开始,阿蒙森找到一个平静的海湾后抛锚过冬。 地处北极圈内的威廉岛,从10月下旬起到来年2月下旬,冬夜长达100多天,在这里越冬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严寒和暗无天日,使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阿蒙森一行好不容易熬过漫长的冬天,只是老天爷不作美,第二年夏天气温偏低,海面冰块没有融化,考察船无法行动,只好在这里又过了一个冬天,直到1905年8月,大海才开封,白茫茫的冰海,渐渐露出蓝色的容颜,“约阿”号继续向西航行,把加拿大北部的北极群岛抛到一边。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气温下降,海面的浮冰不断增多,阿蒙森一行无可奈何地在加拿大西北海岸度过第三个冬天。当1906年的夏天到来时,他顺利地穿过白令海峡,终于从北冰洋航行到了太平洋。开辟出一条从大西洋经北美洲北部沿海到太平洋的航道,这是无数探险家梦寐以求的事业,他们为之奋斗了400多年,最后才由阿蒙森得以完成。 阿蒙森回到挪威后,开始筹备新的探险活动——向北极极点进军,打算在1909年的秋季出发,就在这年4月6日,美国海军上将罗伯特?皮尔里已经捷足先登,第一个到达北极。阿蒙森得到这个消息后,只好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决定向南极挺进。 1911年1月14日,阿蒙森乘坐“弗拉姆”号捕鲸船来到了南极鲸湾,在岸上建立了考察基地,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过去探险家们收集的资料,仔细地研究了这一地区的情况,确定了进军南极的路线,计算了全程的各段路程,并在南纬80°~85°的每一纬度上设立了一系列粮食站、燃料补给站和在雪原上很容易识别的路标。一切准备就绪后,阿蒙森选了4个同伴,乘坐42条爱斯基摩犬拉的雪撬,于1911年10月20日沿着西经162°经线开始向南极极点冲刺。到了11月1日,阿蒙森的竞争对手英国极地探险家斯科特也沿着另一条路线向极点推进,一场争夺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阿蒙森行进到距离南极极点还有550千米的时候,决定只留下18只狗,杀死其他的狗。用这些狗肉来喂其余的狗,并将一部分肉食储藏起来,轻装前进。1911年12月14日。他们终于到达南极极点,并搭起帐蓬,竖起挪威国旗,探险队员合影留念。逗留三天三夜后,便向北返回,1912年1月25日,安然无恙地返回捕鲸船停泊点。往返行程共计2800千米,整个探险活动均按阿蒙森事前安排的期限完成,100多天后,他们回到了欧洲。英国人斯科特到达南极的时间是1912年1月18日,比阿蒙森晚到一个多月。 阿蒙森从南极回来后,并没有陶醉在摘取王冠上明珠的胜利中,他很早就提出利用空中交通工具对北极进行考察,并作了多次的尝试。1926年5月,阿蒙森和美国人埃尔思沃思、意大利人诺彼勒,乘坐“挪威”号飞艇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起飞,经过北极极点到达美国的阿拉斯加,全程共4000千米,这是人类首次穿越北极的飞行,过去传说在北极点与阿拉斯加之间,存在一块广阔的陆地,这次飞行证实上述传说是错误的。 1928年5月23日,诺彼勒驾驶“意大利”号飞艇到北极点考察,返航时飞艇失事,有9人掉在冰上,6个人下落不明,阿蒙森得知这一消息后,于6月18日乘坐飞机前往救援,6月20日,人们收到这架飞机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后来一直杳无音讯。阿蒙森这位伟大的探险家和5名机组人员永远长眠在北冰洋寒冷的水晶宫里。 卢阿尔?阿蒙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著作《南极》、《极地飞行记》、《作为一个探险家的我的生平》也是留给人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敢于向自然挑战,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作者简介:刘香润,中师讲师,毕业于湖北教育学院,现在湖北省监利师范学校任教。)。

文章TAG:历险  故事  儿童  在线  历险故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