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原名《青年》,自第二卷第一号(1916年9月)才改名为《新青年》。编者是陈独秀,直到1917年,这个刊物完全由他自己主办。 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神州大地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积极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也逐渐通过文字唤醒了中国青年沉睡的意识,自此之后,国人的爱国意识逐渐觉醒。新文化运动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代表人物,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新文化运动(theNewCultureMovement)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新文化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很大的热潮,让中国人的意志开始真正的觉醒,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新文化运动真正的动摇了存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思想,人们逐渐开始探索一种更加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的彻底的批判使人们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加多样的想法。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和“科学”,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们真正的接受到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人们对于一个民主的国家以及对于科学的探索开始逐渐兴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向中国人民真正传达了先进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后来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也为之后的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运动,不仅在当时有重要的影响,那些掀起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的精神也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新青年》是在1915年9月创刊的。原名《青年》,自第二卷第一号(1916年9月)才改名为《新青年》。编者是陈独秀,直到1917年,这个刊物完全由他自己主办。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后,《新青年》编辑部也由上海移到北京,地址在北京池子箭胡同九号(即陈独秀的家中)。从1918年1月开始,《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都参加到编辑部中来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据沈尹默回忆:"《新青年》搬到北京后,成立了新的编辑委员会,编委七人:陈独秀、周树人、周作人、钱玄同、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并规定由七人编委轮流编辑,每期一人,周而复始。"这样以《新青年》为核心,大体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阵营。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文章TAG: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新文化  新文化运动  文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