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蔡元培关于教育的四块糖的故事

是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  四块糖的故事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是陶行知的吧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求蔡元培关于教育的四块糖的故事

2,四块糖果的故事

觉得陶校长很和蔼。让学生心服口服。
许多人都知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他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一天发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同学。他当即予以制止,并令这个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来。刚一放学,这位同学就等在办公室门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奖励他按时来到这里;接着又掏出一块糖奖励他在不让他打人时能立即住手。第三块糖则奖励他正直,不让同学欺负女学生,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时,这位同学哭了,说: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又掏出一块糖递过去,奖励他能正确认识错误。  那个学生本来做错了事,心想可能要挨训,但陶先生却找出那么多优点,还立即给予奖励,让那位学生一番感动之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如果采取的是生硬说教的方式,就有可能让学生产生抵触甚至对抗情绪。由此可知,教育的方式是大有讲究的。  陶先生的这种激励法还在于其及时性。他的四块糖果在他每说一个好处后就奖出一个,真可谓奖当其时。无论是赞赏、奖励还是批评,都是一种精神上的触动,应当立刻去做。一旦时过境迁,感受淡了,效果上就要打折扣。  其实,这种奖当其时不仅对孩子需要,对于成年人也同样重要。美国有家名叫福克斯波罗的公司,创业初期在技术改造上遇到难题。一天晚上,一位科研人员兴冲冲地闯进正在苦思冥想的公司总裁的办公室,说他已经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总裁听罢他的陈述,觉得构思奇妙,非同一般,便想立即嘉奖他。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后来在抽屉里找到一根香蕉,躬身递给了这位科研人员。这位科研人员十分高兴地接受了。从此, “金香蕉奖”便诞生了。用一只香蕉奖励作出贡献的人,在常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这正体现了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即奖励要正当其时。  奖当其时,就是对一个人好的行为或好的方面及时通过物质或精神手段给予激励和强化,从而形成一种推动力,并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方法对于任何一个人、一个群体都是需要的。

四块糖果的故事

3,围绕陶行知校长的教育学生四块糖的故事写一篇评论

陶行知校长四块糖的故事《读后感》  看到学生做错事情,他也没有骂他,也没有教训他,完全用德行去感化,让学生自动忏悔,自动承认做错事情。校长奖励学生,学生真的回头,真的改过,这个力量太大了。如果校长发一顿脾气教训他、惩罚他,怨恨在心,严重的那生生世世都不会忘掉,这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麻烦可大了。校长有智慧,不骂他,不责备他,他承认有过失,马上奖励他,送一块糖给他吃。短短的十几分钟当中,学生四种表现的态度,四次的奖励,没事情了,让学生回去,没有一句责备的话,这叫教育。现在谁懂得这个教育?中国古时候读书人没有不懂得的,厚德载物。真正把一个普通人教导成为圣人、贤人,这是教育的成功。所以打骂、责罚,那是失败的教育,真正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学生做错事情,为什么做错?把这原因找出来。  他看到这个学生跟同学打架,手上拿一块砖头,这还得了,这会出人命!被他看到了,立刻制止,告诉这个学生,半个钟点之后到校长室来见他。这个学生离开了,校长再问别人,他们为什么打架?是为了对方这个学生欺负一个女同学,他打抱不平。这么个原因他知道了,这个人很有义气。半小时之后他回到校长室,看到学生站在外面门口,掏一块糖给他吃,也没有骂他,学生感到很惊讶。他说这块糖奖励你,我叫你半个小时来,你准时来了,你很守时,这应当要奖励你。然后再说,我去调查,知道你这个事情做错,你还很有义气,打抱不平,这是很好的行为,再赏一块糖给你吃。学生就感动了,立刻就承认错误,受感动。校长又掏一块糖给他,奖励他,你能够忏悔,你知过能改,这很难得,这很不容易。没有责备一句话,没有任何处罚。学生感动的跟校长说,以后决定不会再犯这个过失。校长第四块糖给他,勉励他。再问,没事了,你回去。这是中国爱的教育,神圣的教育,没有一句责备的话,没有一句批评的话。  人都有良心,要把他的良心唤醒,要让他觉悟,要让他自动回头。他真回头了,这学生我相信一生永远不忘记校长的教训。这个例子我相信感动天下许许多多人,校长有智慧,让这个学生做出表法给大家看。像演一台剧一样,演场戏给大家看,多少人觉悟,功德无量。所以在任何逆境里头,你能够沉住气,不发脾气,冲突不会发生,这是化解冲突最好的方法。佛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中国古人说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换句话说,人都是可以教的,没有不能教的,问题你会不会教。如果会教,人人都是好人,人性本善,他怎么不是好人!本来是好人,现在又遇到好的教育,他当然是好人。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搜一下:围绕陶行知校长的教育学生四块糖的故事写一篇评论

围绕陶行知校长的教育学生四块糖的故事写一篇评论

4,四块糖的故事得到这种奖励以后会怎样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逐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低下了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不愧是著名的教育家,仅用“四块糖”就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再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千言万语、苦口婆心却收效其微;疾言厉色,甚至拳脚相加效果却适得其反。这是为什么呢?陶行知的“奖你四块糖”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做好思想工作要做好“四块糖”的文章。“四块糖”上凝聚的是爱心、信任、平等、尊重、理解和宽容。一、爱心和信任,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首要条件 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心,体会到你的善意,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教师的一切工作才会是有效劳动。否则,纵有千言万语,也只是徒劳。信任学生,是对自己思想工作的一种肯定。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则全部教育设想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准备安排全都是白搭,不会有任何效用。陶行知的”奖你四块糖“的教育方式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用实际行动向学生显示了自己的一颗爱心和对学生的充分信任。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方式,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微风拂面,煦暖可亲。真爱无痕,是陶先生这种思想教育方式的最好写照!二、平等和尊重,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坚实基础 教育学认为,学生的本质属性首先是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从法制的角度讲,青少年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青少年也有受尊重的权利。青少年时期,如果他们的独立人格和独立地位被忽视,甚至被歧视,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在他们已存在逆反心理的情况下再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效果恐怕会适得其反。而陶行知,作为一校之长,既没有领导的架子,也没有教育家的权威,他既摆平了自己的心态,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把犯了错误的学生也真诚地当作人对待,尊重其人格,这自然就为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开了”绿灯“。这样一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一种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之上的思想工作,焉有不成功之理?三、理解和宽容,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有力保障 理解万岁,是学生的共同呼声。只有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只有理解学生,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才会找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正确方法。缺乏理解,学生的思想工作就会失去保障。如何理解学生呢?首先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其次,要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到与学生同喜同悲。理解了学生,就会做到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为师者宽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宽容的环境里,才会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宽容不等于纵容,无关大是大非,无关道德品质的小缺点、小毛病,会使学生更显出自己的个性,切不可斤斤计较。对这些小缺点,为师者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努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总去抓学生的“辫子”和“尾巴”;做到宽容,遇事要分情析理,忌把学生“一棍子打死”;做到宽容,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可简单粗暴。 此外,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搞好充分的调查,不打无准备之战。陶先生为做好这场工作,事先准备了四块糖;为处理好这件事情,事先对情况做了了解。正是因为准备充分,所以工作圆满成功。我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也要做好如下准备:一、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二、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三、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四、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五、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六、要了解学生的交往情况等。 学生的思想工作繁琐复杂、千头万绪。但我们从事的是园丁的事业,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因此,我们要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我们要时刻准备好“四块糖”,要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创造新自己,创造新中国,创造新世界。”

文章TAG:四颗糖的故事故事  蔡元培  关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