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肯定是真的啊,至于眉山市是我国哪个省的人移民,还真不好因为移民的时候都是分散移民,四川主要是湖南和湖北的移民最多,所以叫“湖广填四川”。第五内江教育水平高内江虽然是个小城市,但是内江的教育一直是很不错的,内江六中是国家重点高中,重本升学率一直稳居全省前茅。

1、湖广填四川是不是真的,眉山市的人是我国哪个省的人移民过来的?

湖广填四川是不是真的,眉山市的人是我国哪个省的人移民过来的

“湖广填四川”肯定是真的啊,至于眉山市是我国哪个省的人移民,还真不好说,因为移民的时候都是分散移民,四川主要是湖南和湖北的移民最多,所以叫“湖广填四川”。在此科普一下,也许很多人以为“湖广填四川”中的“湖广”指的是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其实清朝时期的“湖广”指的是“湖南和湖北”不含广东和广西,明清时期湖南和湖北属于“湖广行省”简称“湖广省”,当时的湖南和湖北有湖广总督,而广东和广西有两广总督,两者还是有差别的。

所以,大家不要搞错了,此外,“湖广填四川”的主要移民大多是湖南和湖北两省的人口。当然也有其它周边省份的人口,比如云南、贵州、广西、江西等省的少部分人,以前我也回答过这个问题,有网友说从族谱上看到自己是广东客家人,说明四川也有广东的移民。比如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元帅,他也是“湖广填四川”时期的移民,在其《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提到其祖籍为广东韶关,客家人,在“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四川南充市仪陇县马鞍场,

2、攀枝花人是我国哪里移居的?

攀枝花市人口来源及其构成(本地人有57.1403万人,外来移民及其后代有54.5166万人)[注]1.攀枝花本地人:指的是祖籍在今攀枝花市或祖祖辈辈在今攀枝花市土生土长,且世代居住在今攀枝花市至少三代以上的人。2.外来移民:指的是1965年建市以来因参加支援攀枝花的建设、务工、经商、工作学习等因素陆续迁居、移居今攀枝花市的人,

3.移民后代(亦称为移民新生代):指的是幼年时来到今攀枝花市成长、生活或者外来移民在今攀枝花市土生土长的下一代或后代。4.攀枝花人:现今居住在攀枝花市范围内的所有人的统称,包括本地人和外来移民及其后代,1965年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同意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

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攀枝花市所辖三区(东区、西区、仁和区)两县(盐边县、米易县)是先后于1965年8月、1965年11月、1974年11月、1978年2月、1978年10月陆续5次从周边云南省的永仁、华坪,四川省的会理、盐边、米易等5县划入的,建市之前,据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资料,今攀枝花全市行政管辖区内(包括盐边、米易两县全部及会理、华坪、永仁三县之一部)总人口数为28.9324万人,其中汉族人口有24.3358万人。

开发建设初期,攀枝花(不包括20世纪70年代划入的平地、大龙潭、米易、盐边大部分地区)有原住民8万多人,他们是1965年8月由云南省永仁县仁和区的仁和、土城、总发、灰美来、中坝、学房、兴隆、鱼塘、竹木山、田房、啊署达、纳拉、灰老、太平、新村、混撒拉、红石岩、灰嘎18个公社、大田区大田、银鹿、片拉立、永富、大竹、旺牛、啊喇、官房、起查喇9个公社,华坪县三阳区新华、少义、布德、玉泉、新生、新民、共和7个公社,大兴区福田、平江、和平3个公社共计10个公社,四川省盐边县的同德、民政、务本、银江4个公社,1965年11月由会理县的新民、安宁2个公社划归今攀枝花的,

到1965年底,以上43个公社共计8.0836万人,加上当时从全国各地调进今攀枝花市区的建设队伍4.1407万人,全市共有12.2243万人,这就是今攀枝花市最初形成的人口规模。建市初期,攀枝花的绝大多数干部、职工从全国各地调入,这就使得攀枝花城区人口的构成,具有其独有的特征,根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当时的攀枝花市共有81.5152万人,而通过对当时东区、西区(不含银江镇、格里坪镇)33万多人的籍贯进行调查发现,来自外省的人有12万多人,占城区人口的38.30%,其中辽宁省28337人、山东省15646人、云南省12122人、湖北省10716人、河北省9535人、河南省7834人、江苏省7738人、湖南省6433人、吉林省5930人、黑龙江省2905人、上海市2856人、浙江省2674人、安徽省2558人、山西省2285人、广西壮族自治区2234人、贵州省1784人、陕西省1236人,等等。


文章TAG:内江  攀枝花  移居  移民  四川  四川内江是哪里人移民过来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