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族的生活习俗

不知道你说是哪方面的生活习惯,就饮食上来说吧,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汉语:炒面)为主食,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皆可食用。你可以关注一下新浪的中国藏歌会,有什么不明白的@中国藏歌会他会给你满意答案的
一生3洗澡,糌粑随身带。天天念佛经,死后天葬台。
礼仪:见长者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

藏族的生活习俗

2,藏民的风俗习惯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藏民的风俗习惯

3,藏民有什么习俗

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在去凉州的路上乌梢岭脚下的天祝,居住着一个约七万五千人口的少数民族群体,那就是华锐藏族。华锐,意思是英雄的地区或部落。至于华锐的来历,传说古时候,在大雪山一带有叫华秀和阿秀的弟兄俩,是两个部落的酋长。后来,阿秀留居本地,华秀则率其部落迁居湟水、大通河流域一带,华秀就是华锐的祖先。   华锐藏族的饮食习俗,原来是以乳品和肉食为主。由于多民族杂居,农耕文化影响,加之有些地方逐渐变成了半农半牧区,随之华锐藏族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地区以面食为主,辅以肉乳、蔬菜等。华锐藏族一般喜欢吃糌粑和牛羊肉,在婚礼上多吃一种类似烩菜的“熬饭”。在天祝每到夏秋两季,家家户户有晒肉干的习惯,以备冬春食用。华锐藏族用酥油,再加蕨菜、葡萄干、白糖等,做成一种香甜可口的藏点心。   藏民族还食用一种叫“哲赛”的饭,它的做法是把大米蒸熟后,拌上酥油加白糖和蕨菜等食品,可以制成味道鲜美香甜的藏民族高级食品之一。夏天,牧民家家户户都备有酸奶,它是藏民族营养解暑的好食品。每当中午和临睡前吃上一碗,使人感到凉爽舒适。天祝地处乌梢岭脚下,海拔高、气候寒冷,蔬菜生长期短,只能种一些萝卜、白菜之类的简单蔬菜。华锐藏族性格直爽豪放,善于饮酒,每逢喜庆佳节或客人来临,都要以美酒相待,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藏民族给客人敬酒一般必须敬三杯,表示祝贺吉祥如意;也有敬一杯的表示崇敬、诚心,不敬双杯。客人饮酒时先用无名指在酒盅蘸酒向空中弹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神灵。   客人若不能饮酒,就用双手端碗谢绝,以示对主人尊敬。华锐藏族待客禁忌有:用裂了缝的破口碗、碟、杯给客人盛食品;客人和长辈坐定后不得在面前过往。藏民的日常饮食就是奶茶,将砖茶熬好加上盐巴、牛奶,便是男女老少皆宜的上等饮食。   华锐藏民族在饮食民俗方面,也有许多礼貌规矩和禁忌, 他们忌吃马、驴、骡、旱獭、狗、猫等肉;同时不食不义之食,对于偷来抢来的,以及不明不白的食品禁止动手进口。   牧区藏族宰杀牛羊后,第一顿要吃胸叉肉、血肠、崩肠、肛肠和面肠。血肠的制法是:将肉了、脂肪、血和调料拌匀后灌进小肠,放到开水锅里一涮两滚,等肠内的血未完全凝固即捞出,捏住两头边吃边吮,味道极鲜。藏族妇女产后一般要宰杀揭羊,吃新鲜肉和血肠以滋补身体。肉肠是将切碎的肉了、脂肪加调料拌匀,从羊大肠的细段往粗段边装边翻,而后漫火煮熟。面肠是羊油切碎加调料放人面粉,加水拌成糊状灌入羊肠里,煮熟即可食。肝肠是将羊的肝脏切细,再加适量的羊油和调料煮熟即食。其味鲜美脆嫩,并能使人明目。手抓肉熟而不烂,鲜嫩可口,吃时一手持刀,一手抓肉,故称手抓肉。开锅肉是甘肃藏族的又一独特吃法,其做法是将肉放人锅内,倒凉水刚一煮沸,即捞出水撒上盐和花椒而食,其味鲜而脆嫩,大受人们欢迎。   因牛肉较之牧区要少一点,则多以猪肉为主,其吃法各地大同小异。卓尼洗河流域藏族将猪宰杀后,开水烫其毛,取出内脏,而后剥下膘肉,与分块的带骨肉一起挂厨房内,用烟自然熏干成腊肉,吃时肥而不腻,别有风味。牟尼东巴沟一带藏族,将猪宰杀燎毛利净后,取其内脏,不取膘肉,而是从脊椎中间碎成两半,挂在厨房熏干而食。迭部、舟曲的藏族宰杀猪后,吃法与卓尼藏族的吃法基本相同,他们一般灌制猪血肠、肉肠、油肠和面肠。鼓麻猪是甘肃藏族饲养的优良品种之一,它体小肉嫩而不肥,因其以食联麻和草根为主,故称之。联麻猪主要在半农半牧区饲养。宰杀时先将其口鼻绑缚,缚窒息后再放血,经燎毛刮净再烹任,其昧鲜美,肥而不腻。法部具和合作一带的“较麻猪”肉质极佳。   是甘肃藏族夏秋两季的日常饮料,藏语称“肖”。其制作法是将新鲜牛奶煮沸,倒在容器内,待冷却后加入酸奶酵母搅匀,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几小时后,牛奶凝固成嫩豆腐状,即成酸奶。饮用酸奶有镇静、催眠、开胃、补气之功效。牛奶提取酥油后的液体藏语称“达拉”,除制成干奶酪外,也是藏族的主要饮品。酸奶、酥油、达拉及惜粑是牧区藏族的主要饮食。   是牧区藏族常见的一种食品.其制法是将牛羊肉洒少许生水剁或刀割成碎肉,加酒及调料和生水排成馅,而后以面薄皮将馅包好并留小孔,上笼蒸十一、二分钟,取出后即可食。其特点汁多、味美、体小、风味独特,寺院增人所制的尤其味美。藏族招待贵客或过节及庆贺,常以手抓肉、肢麻米板及藏包于招待,以示尊贵和隆重。
藏民的住处一般分为三层,底层是用石块垒砌而成,一般住牲畜及存放粮食、木柴等用品;二层一般住人;三层一般是他们家中佛堂的所在地,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离天堂更近,体现了佛在上,人在中,牲畜在下的理念。 藏民每天都要念经,而且据说如果一生能够念上上百万句的经文的话,死后就能够升入天堂。可是怎么可能念上百万句的经文呢?他们想出了自己的办法。把佛经刻在旗子上或经幡上,挂在自己家门口或插在房屋旁边,每一次风吹过旗子或经幡,就代表念了一句经文。 还有一种方法是水念经,将经文刻在经筒上,流水带动经筒转动,每一次水流过,就代表念过一句经文。从中真的是可以感受到藏民族对于佛祖的那种顶礼膜拜。 九寨沟由于是纯自然景观,所以环保非常重要。不仅在沟内所乘坐的是绿色环保观光车,而且每天平均两万人次左右的进沟人数,所产生的大量的垃圾清运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沟内的垃圾筒非常多,游人也都很自觉地保护环境。吸收间全部是环保的,所产生的废物全部运出沟外,不会在沟内造成污染。 这可不是公共汽车,而是洗手间,干净卫生,真正做到了环保 九寨归来,导游让我们总结自己的个人感受,我说的是下次一定要换个季节再来,因为九寨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值得再次去观赏。如果非要给文章作个结尾的话,我要说的是九寨沟这个人间的童话世界真的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浓妆淡抹总相宜”。

藏民有什么习俗

4,藏族的民风民俗

藏族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经常有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织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这次去香格里拉旅游,租用一藏族小伙子的汽车游览于普达措公园和纳帕海、依达草原之间。小伙子是个热情好客、健谈之人,在乘坐他车的途中,从他的口中了解到很多香格里拉藏族的民风民俗,觉得很有情趣,也很有意思,搬来这里与朋友们共享。 香格里拉(即原来的的中甸),以藏族居多。而这里的藏族的民风民俗与西藏的藏族之民风民俗大都差不多,因为信宗教中的黄教,所以他们的节日大都与宗教有关。 香格里拉的格东节 每年的格东节于藏历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在松赞林寺举行。格东节,意思为九样食物烩煮聚餐之意。主要活动是面具舞,气氛神秘。 汉族的孩子出生后,一般由父母亲或者爷爷奶奶取名字,农村中就找当地有名望或者是有知识的人为孩子取名字。藏族的孩子出生后,自己的家人都没权利给孩子取名字,而是抱到松赞林寺请寺里的喇嘛给孩子取名。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藏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藏游客应尊重。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藏族民风民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子女,西藏以其博大、宽广、神圣养育了勤劳善良的藏民。藏民以他们特有的文化快乐的以自己的方式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 酥油茶是藏乡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种饮料,也是藏族人民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不可或缺的用品,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刚进藏的汉族干部,要适应高原环境,首先要过生活关,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喝酥油茶。顾名思义,酥油茶由酥油、茶和食盐三种原料做成。 酥油是藏族人民用手工工艺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奶油。提取的方法既简单又别致:先将鲜奶加温煮熟,晾冷后倒入圆形木桶中,桶中装有与内口径大小一样的圆盖,中心竖立木柄,下安十字形圆盘,打酥油者紧握本柄上下捣动使圆盘在鲜奶中来回撞击,直到油水分离。这个过程就叫做“打酥油”。牛羊奶经过这样捣打后,其中的油质浮出水面,将它用手提出。压装于皮翼中,冷却后便成酥油,现在,手摇奶分离器已经逐步代替了手工捣制的旧工艺。 喝酥油茶时还有一套喝茶的规矩。客人坐好后,主人取出茶碗端放在面前,恭敬地将酥油茶斟上。倒茶前将茶壶轻轻晃荡数下,意将壶里的茶搅均匀。饮茶不能太急,不要一口喝干,且不能发出响声。主人对客人的茶碗总是添的满满的,以表示礼貌。如果自己不想喝了,就摆着不要动,等告别时,一饮而尽,这样才符合当地饮茶习惯。酥油茶营养非常丰富,喝后还能生津止渴。 青稞酒是藏族人都喜爱喝的酒,是自己用青稞酿成的一种度数很低的一种家制酒。青稞酒制作简单,先将青稞洗净煮熟,稍加降温后加进酒曲,装进木桶或淘罐加封发酵3-4天后,在加一定比例的清水,几天后便成了清爽可口的青稞酒。每当亲戚、朋友团聚或客人来访,主人都要给客人敬三杯酒,客人用无名指沾少许弹向空中,以示敬天地神,最后小喝一口,添满,再喝一口,如此三次,然后满杯喝干。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日常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礼仪,常在觐期佛像,建房竖柱、认错请罪,拜会尊长,送别迎亲、馈赠亲友时使用,表示敬意、祝贺,表达纯洁、诚挚之心。哈达有蓝、白、黄、绿、红五种,最常见的为白色哈达,象征纯洁、吉利。哈达一般用丝绸做成。五彩哈达是最为隆重的礼物,是献给菩萨和迎亲做彩礼用的特定礼物。送接哈达有讲究:下辈向上辈或高僧活佛敬献哈达,要微微躬身,双手捧着献于手上或置座前桌上,献后后退数步方能转身离去,以示尊敬。长辈给晚辈赠送哈达可直接挂在对方颈上。平辈献哈达只需献于手上。接受哈达者,身体要微微前倾,恭敬地用双手接过,然后举过头顶挂在自己颈上。以示谢意。有事求人则要到他人家献哈达,将哈达献于主人家神龛前,对方应允留下哈达,不应允则当面退还。向对立的一方献哈达,对方接受了哈达,意味着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 堆谐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从小就受到了歌舞的熏陶。他们用歌舞表达自己的各种各种感情活动及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心理状态。藏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有人说会走路就是会跳舞,会说话就是会唱歌。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歌善舞。西藏的民间歌舞浩如海洋,而堆谐则是西藏民间歌舞中的一种。堆谐是藏语的读音,“堆”是西藏的一个地方,“谐”为歌曲之意。这种具有快节奏表演、粗犷朴素的舞蹈,后来被艺人加工提炼,又有了各种舞姿,如踢踏舞的强节奏、扣胸挟臂的舒情浪漫,都在堆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藏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在藏语文中被称为“阿吉拉姆”。从十五世纪起,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后来,他发现虔诚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人众、募集经费。这就是藏戏的雏形。藏戏在西藏以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流传至今已相当普及,是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艺术。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生活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藏族,他们的民族风俗,我在九寨沟深深感受到了。 那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九寨沟旅游。我们住在藏族人集居的一个地方的宾馆里。那里,天天都有为欢迎游客而举行的晚会——展示藏民族传统文化,表达藏族同胞对远方来客的欢迎。我和爸爸妈妈也去体验了一下,真是太美了! 去晚会要经过一条长长的街。我和爸爸妈妈过街的时候,街上的人都用亲切的话语——“扎西得勒”向我们打招呼,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爸爸说是向我们问好和表示欢迎的意思。我心里暖暖的。 来到晚会现场门口,穿着盛装的藏族同胞们端着一杯杯酒,妈妈说那就是有名的青稞酒。我们不知道喝青稞酒要注意什么,正迷茫时,导游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对我们说:“当好客的藏族主人敬我们青稞酒时,我们应先用无名指碰一点酒弹向天空,连续三次,以示祭天、祭地、祭祖先,而后轻喝一口,藏族人就会及时添满,喝三次。”我们照做了。我喝了三次青稞酒,感觉甜甜的,真好喝。 我们进了晚会现场,里面人很多,在人群中,那些藏族同胞在互相问好。他们的衣服很特别,女人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又戴着一顶薄薄的帽子。男人和女人的装饰差不多,但女人在身上挂了一些项链,好看极了。我看见了,心里觉得他们的衣服真是有特色,真是好看,真想穿一穿。 晚会开始了。我们来到台下的椅子旁,那里的每个座位上都有一杯青稞酒,我们便边喝酒边看。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台上的藏族同胞们跳着他们的民族舞,人们都一个劲地鼓掌;接着,藏族同胞们又唱着藏族著名的歌,到台下来互动了,那些美丽的藏族姑娘也下来给我们问好,我们还和她合影留念……不知不觉,晚会结束了,马上到10点了,可我还想再体验一下。 我们出了晚会现场,那些藏族同胞们在门口等着我们,欢送我们离开。在他们手中,有长长的、白色的东西——哈达。他们用双手托着,见有人来,便说一句藏语,然后又给人戴上。我们排着队,一步一步地往前移。导游说:“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藏族同胞都要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该我们了,我和爸爸妈妈站成一排,藏族同胞们举起手,说了一句话。我们弯下腰,他们便给我们戴上。我摸了摸哈达,滑滑的,真舒服。 那一次去九寨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藏族的文化和民俗,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么好客的藏族同胞。

文章TAG:藏民的生活和风俗藏民  的生活  生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