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翻译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郜: gào,去声。 1。 古国名,姬姓,始封之君为周文王之子。故都在山东成武东南。春秋时为宋所灭。 2。 姓。太庙:天子或诸侯的社庙。桓公从宋国取得原属郜国的传国大鼎,放进太庙,这是不符合礼仪的事。
没看懂什么意思

文言文翻译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2,鼎的音序是什么

音序:D读音:dǐng 笔划:意思: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度2、比喻王位、帝业:定~。问~中原。3、大:~力。~言。4、锅。5、姓。6、正当;正在:~盛时期。组词:1、鼎鼐[dǐng nài] 鼎和鼐。知古代两种烹饪器具。2、鼎盛[dǐng shèng] 正当兴盛或强壮的时候。3、鼎足[dǐng zú] 鼎有三条腿,比喻三方面对峙的局势。扩展资料引用:1、《臧哀伯谏纳郜鼎》先秦:左道丘明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翻译:夏四月,鲁专桓公从宋国取得原属郜国的传国大鼎,放进太庙,这是不符合礼仪的。2、《昔齐攻鲁,求其岑鼎》先秦:左丘明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翻译:从前,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镇国之宝-岑鼎。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立合约。属3、《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金朝:元好问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翻译:我跟随商帅国器围猎南阳,与仲泽、鼎玉对这件事作了文章。
d
“鼎”是( 上下 )结构,用音序查字zd法,应查音序( D ),音节( ǐng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目 )部,再查( 7 )画.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 竖版 ).写出含“鼎”的成语(至小三个):( 鼎足之势,鼎力支持权,鼎鼎大名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DDDD

鼎的音序是什么

3,求助谁知道愳鼒念什么

鼒 拼音:zī 部首:鼎,部外笔画:3,总笔画:15五笔86&98:FTHN 仓颉:DHBUL 笔顺编号:123251115132125 四角号码:40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F12基本字义--------------------------------------------------------------------------------● 鼒zīㄗˉ◎ 上端收敛而口小的鼎。愳 拼音:jù 部首:心,部外笔画:10,总笔画:14五笔86&98:HHNU 仓颉:BUP 笔顺编号:25111251114544 四角号码:6633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133基本字义--------------------------------------------------------------------------------● 愳jùㄐㄩˋ◎ 古同“惧”。
愳jù ㄐㄩˋ古同“惧”。郑码:LLWZ,U:6133,GBK:90EC笔画数:14,部首:心,笔顺编号:25111251114544鼒zī口小的鼎[an ancient small cooking vessel with two loop handles and three or four legs]或鼎或鼒宣九沸,楚桂胡盐芼芳卉。——宋·沈约《需雅》
1、同“咩”。象声词。 2、姓。芈姓。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国语》[

求助谁知道愳鼒念什么

4,梦幻西游里的饕餮是什么怪物有这种怪物的传说吗或许是有什

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 周 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 绍圣 初,先人官 长安府 ,於西城 汉高祖 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馀,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 三代 宝器。”  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魏书·桓玄传》:“取妾之僭,殆同六体,乃使尚书仆射为媒人,长史为迎客,嬖媵饕餮,贺同长秋。” 清 唐孙华 《发粟行》:“竟使官糈饫饕餮,诏书挂壁徒空文。”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故令贪夫盈於朝列,饕餮贡於大庭。”  3.特指贪食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  4.比喻贪婪;贪残。《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 艾青 《芦笛·马骞》诗:“它的饕餮的鲸吞,能使东方的丰饶的土地,遭难得比经了蝗虫的打击和旱灾还要广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5.贪婪地吞食。 唐 杜甫 《麂》诗:“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终不然闯席的任情饕餮,先来客反忍空枵。”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而人类的恶鬼则高踞在这些活的尸骨,死的生命上饕餮着人肉的筵席。”  6.相传为 尧 舜 时的四凶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 ,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吕氏春秋·恃君》:“ 雁门 之北, 鹰隼 、 所鸷 、 须窥 之国, 饕餮 、 穷奇 之地。”参见“ 四凶 ”。  7.复姓。 南朝 梁世祖 赐 武陵王 纪 姓 饕餮氏 。见《梁书·武陵王纪传》。  8.传说龙生九子,其中一个便是饕餮(排行第五)。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9.在  10.神曲中的七宗罪之一,饕餮-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屯积过量的食物。(但丁的观点是过份贪图逸乐
查汉语词典,饕餮的解释是这样的:饕餮:taotie。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常见于青铜器上用作纹饰,称为饕餮纹。2、贪吃者或性情贪婪的人。3、贪吃之人。

5,谁知道饕餮是什么啊

概述饕餮,读音tāo tiè,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 一、一般释义  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 周 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彊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 绍圣 初,先人官 长安府 ,於西城 汉高祖 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馀,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 三代 宝器。”   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魏书·桓玄传》:“取妾之僭,殆同六体,乃使尚书仆射为媒人,长史为迎客,嬖媵饕餮,贺同长秋。” 清 唐孙华 《发粟行》:“竟使官糈饫饕餮,诏书挂壁徒空文。”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故令贪夫盈於朝列,饕餮贡於大庭。”   3.特指贪食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   4.比喻贪婪;贪残。《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 艾青 《芦笛·马骞》诗:“它的饕餮的鲸吞,能使东方的丰饶的土地,遭难得比经了蝗虫的打击和旱灾还要广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5.贪婪地吞食。 唐 杜甫 《麂》诗:“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终不然闯席的任情饕餮,先来客反忍空枵。”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而人类的恶鬼则高踞在这些活的尸骨,死的生命上饕餮着人肉的筵席。”   6.相传为 尧 舜 时的四凶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臣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 ,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吕氏春秋·恃君》:“ 鴈门之北,鹰隼 、所鷙 、须窥之国,饕餮 、穷奇 之地。”参见“ 四凶 ”。   7.复姓。 南朝 梁世祖 赐 武陵王 纪 姓 饕餮氏 。见《梁书·武陵王纪传》。   8.传说龙生九子,其中一个便是饕餮(排行第五)。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9.在   10.神曲中的七宗罪之一,饕餮-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屯积过量的食物。(但丁的观点是过份贪图逸乐)
上古传说的一种妖兽,山海经有记载.可以百度下
一种上古神兽,传说中的

6,饕餮是什么

  注音:tāo tiè [编辑本段]简单解释   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 周 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彊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 绍圣 初,先人官 长安府 ,於西城 汉高祖 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馀,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 三代 宝器。”   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魏书·桓玄传》:“取妾之僭,殆同六体,乃使尚书仆射为媒人,长史为迎客,嬖媵饕餮,贺同长秋。” 清 唐孙华 《发粟行》:“竟使官糈饫饕餮,诏书挂壁徒空文。”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故令贪夫盈於朝列,饕餮贡於大庭。”   3.特指贪食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   4.比喻贪婪;贪残。《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 艾青 《芦笛·马骞》诗:“它的饕餮的鲸吞,能使东方的丰饶的土地,遭难得比经了蝗虫的打击和旱灾还要广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5.贪婪地吞食。 唐 杜甫 《麂》诗:“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终不然闯席的任情饕餮,先来客反忍空枵。”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而人类的恶鬼则高踞在这些活的尸骨,死的生命上饕餮着人肉的筵席。”   6.相传为 尧 舜 时的四凶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 ,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吕氏春秋·恃君》:“ 鴈门 之北, 鹰隼 、 所鷙 、 须窥 之国, 饕餮 、 穷奇 之地。”参见“ 四凶 ”。   7.复姓。 南朝 梁世祖 赐 武陵王 纪 姓 饕餮氏 。见《梁书·武陵王纪传》。 [编辑本段]释义   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   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   3.特指贪食者。   4.比喻贪婪;贪残。   5.贪婪地吞食。   6.相传为尧舜时的四凶之一。   7.复姓。南朝梁世祖赐武陵王纪姓饕餮氏。见《梁书.武陵王纪传》。   8.传说龙生九子,其中一个便是饕餮(排行第五)。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9.在{网游怨恨屋}中,饕餮是一套神器,只能并存三样,出现第四样时,前三样中的一样就会自动被系统收回   10.神曲中的七宗罪之一,饕餮-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屯积过量的食物。(但丁的观点是过份贪图逸乐)
饕餮是龙的第五个儿子,因为贪吃把所有东西吃光了最后把自己的身体也吃了,只剩下头。。。饕餮可意为贪婪或者美食等。
是传说中的一种贪吃的怪兽 现在比喻丰盛的大餐或贪吃的人
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   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   3.特指贪食者。   4.比喻贪婪;贪残。   5.贪婪地吞食。   6.相传为尧舜时的四凶之一。   7.复姓。南朝梁世祖赐武陵王纪姓饕餮氏。见《梁书.武陵王纪传》。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文章TAG:文言文  翻译  大鼎  于宋  鼎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