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行书书写方法

同楼主一样,我对书法也有很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行书,喜欢它自然而不拘谨、流畅但不张狂的风格!但是,自己还远远做不到…建议多看些名家之作,研究下他们的运笔、字体结构搭配、以及整体布局等,相信楼主的天赋加上努力,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实我也正在学。所以不算高手。不过可以给点建议。。。就是你先学写楷书。然后去临兰亭序。那本的行书就很飘逸。。。把那本练好。然后再去练其他的效果会很好。
秀字行书写法如图!米芾书法!
行书也可看作是书写流畅且有连带的楷书。有了好的楷书基础当然学起来更快,没有也不会成为什么大的障碍

行书书写方法

2,行字的行书写法怎么写

以上是“行”的行书写法。【行书】汉字的一种字体,形体和笔势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知识拓展:“行”有2种读音:[ xíng ]1.走:日~千里|步~。引 出外时用的:~装|~箧(qiè).[行李](-li)出外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一行]一组(指同行(xíng)的人)。2.流通,传递:~销|通~全国|发~报刊、书籍。3.流动性的:~商|~营。4.进行:另~通知|即~查处。5.实做,办:~礼|举~|实~。6.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7.姓。[ háng ]1.行列,排:单~|双~|雁飞成~。2.行业:同~|外~。[行家]精通某种事务的人。3.某些营业性机构:银~|车~|电料~。4.兄弟、姊妹长幼的次第:排~|您~几?我~三。5.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几~字|两~树。

行字的行书写法怎么写

3,怎样写行书

首先要明白,行书起源比揩书要早,行书不是楷书变来了,历史上是先有行、草书再有楷书。  第二,行书与楷书的书法审美是相通的,有着紧密的联系。楷书基础常常是行书的基础。  告诉你这些,是想告诉你,不要用楷书的写法写行书,行书与楷书是两种字体。许多人在写行书时就象写楷书,行家一看便知。  所以,在学习行书时要注意几点:要先从基本点划开始,每一笔都要符合行书的要求。楷书与行书在结体、笔顺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如:有,行书是由撇开始写的,多练习多总结才能掌握行书的写法。找本喜欢的行书字帖,每日临摹-尊重原帖,坚持数月-持之以恒,注意笔速-快而有据,注意对照-总结提高。还有一点,即使你不会写楷书,如果只是书法爱好者,可以直接从行书入手。
[周]这个字毛笔行书原创写法范例。如图所书:

怎样写行书

4,怎样写行书上

练习行书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写,看。写即临帖活着自己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的写,当然临帖应该在时间段内置临一种帖,当你很熟练之后再转向其他帖也可以。而看的时候应该多多益善,碰见好的行书作品,自习观摩其字体,姿态,章法,运笔,还有作者字里行间的感情和气势,尤其是一些名家的作品,比如颜真卿,苏轼等。当然你可以首先领略一下天下十大行书的风采:《兰亭序》,颜真卿 《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米芾《值雨帖》,王洵《伯远帖》,杨凝式《韭花帖》,柳公权《蒙诏帖》,欧阳询《张翰思鲈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李建中《土母帖》。
如图 名家的行书(从左至右分别是蔡襄 董其昌 怀素 王羲之 米芾 的行书作品)
首先要明白,行书起源比揩书要早,行书不是楷书变来了,历史上是先有行、草书再有楷书。 第二,行书与楷书的书法审美是相通的,有着紧密的联系。楷书基础常常是行书的基础。 告诉你这些,是想告诉你,不要用楷书的写法写行书,行书与楷书是两种字体。许多人在写行书时就象写楷书,行家一看便知。 所以,在学习行书时要注意几点:要先从基本点划开始,每一笔都要符合行书的要求。楷书与行书在结体、笔顺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如:有,行书是由撇开始写的,多练习多总结才能掌握行书的写法。找本喜欢的行书字帖,每日临摹-尊重原帖,坚持数月-持之以恒,注意笔速-快而有据,注意对照-总结提高。还有一点,即使你不会写楷书,如果只是书法爱好者,可以直接从行书入手。

5,行字行书写法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 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首先要懂得鉴赏或创作的要求。一件好的书法作品有三条标准,即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古人云:“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神韵为上,形质次之。”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力求达到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墨色美,神韵为上。 其次要认认真真临摹,学会正确用笔,又要敢于突破。临摹要选好名贤妙迹,从读临碑帖中体验古人的心律、节奏、气韵。得之于心,施之于手。主帖要反复读、临,主要是解决笔法、用笔、结体问题。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要发展。从“走进去”再“走出来”,从形似到神似,形成鲜明的个人风貌。所谓“采百家花,酿自家蜜”。 再次,在创作前要充分酝酿。借鉴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题材、体裁和表现方法等创作构思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对每个字的结体要认真考虑,尽量不出现类同的字或笔画;对章法要精心安排,可以事先打好小样,但在书写时思绪又不能受其束缚;运笔要讲究节奏、力度,前人所谓的“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说的就是用笔方法的具体体现。1)错落大小:由于“放纵体势”,行书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因此行书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由于一行字的字数不固定,便容许写得很长;由于横向有一定的伸展余地,便容许写得很宽。这样,行书在字型结构方面便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 (2)调整轻重: “平衡”是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须学会调整轻重。 (3)左右挥洒:汉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他们向左右挥洒,不仅使字的神采得以展现,而且可以方便地进行行间的错落穿插,还能有效的调整轻重。因而“左右挥洒”成为行书布局的常用方式。 (4)上下贯穿:贯穿行气是行书布局谋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5)力求和谐:以上四点是行书布局谋篇的具体方法,“和谐”则是布局谋篇的整天要求。不论篇幅大小,字数多寡,都是一个统一体,和谐主要包括一下几点:笔触和谐统一、间白和谐统一、风格和谐统一、字体和谐统一。

6,怎么写行书

学写行书,是大家普遍感兴趣的事情。因为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它比楷书简括,比草书易识,实用价值高,艺术表现力强,是民间应用最为广泛的手写文字,也最受人们的喜爱。由于行书比其他书体更善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在书法展览中,行书作品总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凡书法爱好者,没有一个人不在行书上狠下功夫的。  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史,自魏晋以来的近两千年中,篆、隶、草、楷诸体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不景气的变化过程。如周秦时期的篆书和汉代隶书,自唐以后皆一厥不振,直至清代才得以发扬和光大。唐代的楷书最是登峰造极,然自唐以后也是每况愈下。至于草书更是太“阳春白雪”了,一直和盛者盖寡。唯有行书自产生以来一直不断地向前发展着。东晋以降,行书艺术更是盛行不衰流派纷呈,显现出它那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关于行书,唐虞世南说,行书之体略同于真。唐张怀瓘说,行书之体是真书的小伪,其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有人说,楷如立,行如走,这种说法比较通俗形象。  关于行书的史略,晋卫恒《四体书势》说:“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据史料记载,钟繇(公元151—230)、胡昭(公元85—173),均为三国时期魏国的书家,刘德升(公元147—189)则为东汉时期书家。据此推断,行书大约萌始于汉代而大盛于晋代,距今约有1800年之久。  关于行书的种类,唐张怀瓘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这就是后人所谓行书有行楷、行草之说的依据。  行书源于楷书,然行与楷相比较,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就线条而言,楷法笔笔规正、横直分明,行则伸缩、收放自由、弧多于直。就结体而言,楷法结构字字规范平正,行则可正可欹,可大可小,变化不拘。就行笔速度而言,楷法行笔较慢,行则较快且酣畅淋漓。加上行书又大力吸纳草法,常常以简代繁,以圆转替代方折,加强了字里行间的呼应和连贯。因此,行书的特点是既具楷书之规矩,又具草书之灵动,笔法较为丰富,时而侧锋配合中锋以露锋入纸凌空取势,时而方圆并用藏露结合以刚柔相济。行书用笔讲究起笔得势、行笔得力、起收呼应、起迄分明,这些都是行书有别于楷书的重要特征。此外,行书的兼融性很强,大凡今草之飞舞流动、章草之浑郁凝练、魏碑之方劲厚朴、隶书之气骨沉着、篆书之遒丽匀整,行书都很善于运用和表现,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行书虽出于楷书而又异于楷书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草书的介入,行书常常会对楷书中的某些偏旁部首的写法作一些删省、改革;二是行书为了自己书写便捷的需要,也常常会改变楷书的原有书写笔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三是行书常常在点画与点画之间,增加了连绵和引带的手法,产生了某些牵丝和钩挑,形成了自己的脉络相通、意气流动、生动活泼的性格特征。  初学行书,应采取如下学习步骤循序渐进:  首先是先要对行书的偏旁部首作重点练习。书写行书的偏旁部首,其行笔速度应略快于楷书。笔画之间可隐约产生出一种自然纤细的游丝,使人感到有婉转轻灵的意味。其间,书写点画时用笔要慢些,在笔画之间互相转换时,用笔要快些,游丝不可粗于或重于点画。  其次是要在选定帖子的基础上,逐字打好攻坚战,并要在“熟”上狠下功夫,以逐步了解和掌握行书有别于楷书的特征和写法。平时可多作一些书空练习,如古人所说,“坐以指画膝,卧以指画席”,是解决“熟”的问题的重要环节。  再次是要在逐字“攻坚”的基础上作逐行的攻坚,重点了解和掌握上下字之间的过渡及气息贯通,逐步了解和掌握上下字之间的顾盼、承应的用笔技巧和方法。行书的字群排列,或大或小、或粗或细、或重或轻、或正或欹、或放或收、或开或合,都应各尽其态、各得其所、协调有序。  最后,要在一行一行学习的基础上扩大为章法的学习和临写。行书很注重自己的笔势和笔意方面的表达,积字成行、积行成篇要求有一气呵成的气魄和胆略。通篇的章法学习和临写,有助于日后的行书创作学习。在通篇的章法学习和临写中,要加强“背临”和默写,这样更有利于在“熟”字上下功夫。  学习行书创作要先构思后动笔,要“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创作前,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正文内容和章法的确定,创作工具及文房四宝的准备(对所用的工具材料,一定要非常熟悉和了解),对正文文意的学习和领会,以及营造好创作的心态和环境等。下笔之前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正文中的首字和首笔非常重要,其成败得失关系到全局,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不要轻易下手。一旦挥毫写字一定要自信,不得患得患失或杂念缠身。写草字一定要注意草法的正确性,不得任意杜撰。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成通篇之准。在同一篇书法作品中,作品的基本格调和风格必须保持一致。行书很讲究墨法,浓淡枯湿之间要巧妙搭配。行书书写时要一笔多字,一墨多字,不可蘸一笔写一笔,亦不可千字一湿或千字一色。怎样把握墨色,这对作者来说至关重要。此外,行书创作者还应注意加强对所选正文文意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以便借助于文学作品来升华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而言之,初学行书的人,不仅要知其法,更要尽其理,因为书学贵在心到。所谓尽其理,则需要在提高审美层次上下功夫。唐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黯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这,就是我们行书学习的努力方向。
[周]这个字毛笔行书原创写法范例。如图所书:
首先要明白,行书起源比揩书要早,行书不是楷书变来了,历史上是先有行、草书再有楷书。  第二,行书与楷书的书法审美是相通的,有着紧密的联系。楷书基础常常是行书的基础。  告诉你这些,是想告诉你,不要用楷书的写法写行书,行书与楷书是两种字体。许多人在写行书时就象写楷书,行家一看便知。  所以,在学习行书时要注意几点:要先从基本点划开始,每一笔都要符合行书的要求。楷书与行书在结体、笔顺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如:有,行书是由撇开始写的,多练习多总结才能掌握行书的写法。找本喜欢的行书字帖,每日临摹-尊重原帖,坚持数月-持之以恒,注意笔速-快而有据,注意对照-总结提高。还有一点,即使你不会写楷书,如果只是书法爱好者,可以直接从行书入手。
用手或者脚 当然嘴巴行的话也可以

7,行书怎么写

首先 写行书一定要有比较好的正书基础 熟悉笔性 当你对结构 笔画 空白 造型都可以很好的掌握 之后 就有了条件了 练行书时 首先是临帖 不要写 先看 把一个字看透 就从上面说的那几个方面看 看好了 就丢开字帖 一气合成 注意 这里就关系的写行书最重要的东西了 就是 连贯的气运 每个笔画一定要靠气运联系在一起 一个字才能很好的成为一个整体 不要停 不要填 还有就是 笔触一定要”跳起来” 行书字才显的活 不然回很死板 可以从两个对称的点开始练 用弹跳的笔触练 找到感觉后 开始写 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空白(重中之重) 气运 这两点做好了 其他的东西比如如何造型 笔画的连接 都是比较灵活的 可以自己设计 单但毕竟写出来的一定还是字啊 不过练习时可以当作画来画” 主要是练习笔画之间的关系
学写行书,是大家普遍感兴趣的事情。因为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它比楷书简括,比草书易识,实用价值高,艺术表现力强,是民间应用最为广泛的手写文字,也最受人们的喜爱。由于行书比其他书体更善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在书法展览中,行书作品总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凡书法爱好者,没有一个人不在行书上狠下功夫的。  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史,自魏晋以来的近两千年中,篆、隶、草、楷诸体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不景气的变化过程。如周秦时期的篆书和汉代隶书,自唐以后皆一厥不振,直至清代才得以发扬和光大。唐代的楷书最是登峰造极,然自唐以后也是每况愈下。至于草书更是太“阳春白雪”了,一直和盛者盖寡。唯有行书自产生以来一直不断地向前发展着。东晋以降,行书艺术更是盛行不衰流派纷呈,显现出它那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关于行书,唐虞世南说,行书之体略同于真。唐张怀瓘说,行书之体是真书的小伪,其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有人说,楷如立,行如走,这种说法比较通俗形象。  关于行书的史略,晋卫恒《四体书势》说:“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据史料记载,钟繇(公元151—230)、胡昭(公元85—173),均为三国时期魏国的书家,刘德升(公元147—189)则为东汉时期书家。据此推断,行书大约萌始于汉代而大盛于晋代,距今约有1800年之久。  关于行书的种类,唐张怀瓘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这就是后人所谓行书有行楷、行草之说的依据。  行书源于楷书,然行与楷相比较,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就线条而言,楷法笔笔规正、横直分明,行则伸缩、收放自由、弧多于直。就结体而言,楷法结构字字规范平正,行则可正可欹,可大可小,变化不拘。就行笔速度而言,楷法行笔较慢,行则较快且酣畅淋漓。加上行书又大力吸纳草法,常常以简代繁,以圆转替代方折,加强了字里行间的呼应和连贯。因此,行书的特点是既具楷书之规矩,又具草书之灵动,笔法较为丰富,时而侧锋配合中锋以露锋入纸凌空取势,时而方圆并用藏露结合以刚柔相济。行书用笔讲究起笔得势、行笔得力、起收呼应、起迄分明,这些都是行书有别于楷书的重要特征。此外,行书的兼融性很强,大凡今草之飞舞流动、章草之浑郁凝练、魏碑之方劲厚朴、隶书之气骨沉着、篆书之遒丽匀整,行书都很善于运用和表现,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行书虽出于楷书而又异于楷书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草书的介入,行书常常会对楷书中的某些偏旁部首的写法作一些删省、改革;二是行书为了自己书写便捷的需要,也常常会改变楷书的原有书写笔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三是行书常常在点画与点画之间,增加了连绵和引带的手法,产生了某些牵丝和钩挑,形成了自己的脉络相通、意气流动、生动活泼的性格特征。  初学行书,应采取如下学习步骤循序渐进:  首先是先要对行书的偏旁部首作重点练习。书写行书的偏旁部首,其行笔速度应略快于楷书。笔画之间可隐约产生出一种自然纤细的游丝,使人感到有婉转轻灵的意味。其间,书写点画时用笔要慢些,在笔画之间互相转换时,用笔要快些,游丝不可粗于或重于点画。  其次是要在选定帖子的基础上,逐字打好攻坚战,并要在“熟”上狠下功夫,以逐步了解和掌握行书有别于楷书的特征和写法。平时可多作一些书空练习,如古人所说,“坐以指画膝,卧以指画席”,是解决“熟”的问题的重要环节。  再次是要在逐字“攻坚”的基础上作逐行的攻坚,重点了解和掌握上下字之间的过渡及气息贯通,逐步了解和掌握上下字之间的顾盼、承应的用笔技巧和方法。行书的字群排列,或大或小、或粗或细、或重或轻、或正或欹、或放或收、或开或合,都应各尽其态、各得其所、协调有序。  最后,要在一行一行学习的基础上扩大为章法的学习和临写。行书很注重自己的笔势和笔意方面的表达,积字成行、积行成篇要求有一气呵成的气魄和胆略。通篇的章法学习和临写,有助于日后的行书创作学习。在通篇的章法学习和临写中,要加强“背临”和默写,这样更有利于在“熟”字上下功夫。  学习行书创作要先构思后动笔,要“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创作前,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正文内容和章法的确定,创作工具及文房四宝的准备(对所用的工具材料,一定要非常熟悉和了解),对正文文意的学习和领会,以及营造好创作的心态和环境等。下笔之前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正文中的首字和首笔非常重要,其成败得失关系到全局,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不要轻易下手。一旦挥毫写字一定要自信,不得患得患失或杂念缠身。写草字一定要注意草法的正确性,不得任意杜撰。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成通篇之准。在同一篇书法作品中,作品的基本格调和风格必须保持一致。行书很讲究墨法,浓淡枯湿之间要巧妙搭配。行书书写时要一笔多字,一墨多字,不可蘸一笔写一笔,亦不可千字一湿或千字一色。怎样把握墨色,这对作者来说至关重要。此外,行书创作者还应注意加强对所选正文文意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以便借助于文学作品来升华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而言之,初学行书的人,不仅要知其法,更要尽其理,因为书学贵在心到。所谓尽其理,则需要在提高审美层次上下功夫。唐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黯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这,就是我们行书学习的努力方向。
选本好的字帖 我个人认为司马彦\司马东父子的字可以选择,字体不错,最重要的是练起来容易上手.推荐你买那种8元/本的中间夹有白纸的字帖练习,方便使用,并且经济实惠

文章TAG:行书写法行书  书写  写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