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征是个什么样的人

刚正不阿,直方进谏.

魏征是个什么样的人

2,魏征是唐代谁的臣

魏征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谏臣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是唐代谁的臣

3,魏征的特点是什么

敢于直言进谏,也很聪明 耿直有余,机变不足 魏征字玄成,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
敢于直谏 不畏强权 一心为国
敢于直谏

魏征的特点是什么

4,魏徵为什么有时叫魏征

“魏徵”和“魏征”指是同一个人。徵 [zhēng] ,“征”的繁体字。现在用法应该以简体的“魏征”为主。现在出版的史书中,有些人名用字并没有简化,而有些则简化了,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用字混乱。类似的还有“文征明”,也有用“文徵明”的。
都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教科书上是繁体字,现在网上的都是简体字,但考试时写的话,应该是按教科书上写的“徵”字才对。

5,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 译文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皇上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威了。魏征曾告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注释   善:善于   回:回转,扭转。   上:指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   霁(ji)威:息怒。   谒告:请假。   南山:终南山,在今西安市东南七八十里。   严装:装备整齐。   中辍:中止;辍:停止。   鹞:猛禽。   臂:手臂,这里为动词,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固:同“故”,故意。   尝:曾经   毕:完成   冢:坟   逾:超过   幸:去;前往   竟:居然
魏徵相貌平平,但是很有胆略,善于挽回皇帝的主意,常常犯颜直谏。有时碰上太宗非常恼怒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太宗的神威也为之收敛。他曾经告假去祭扫祖墓,回来后,对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临幸南山,外面都已严阵以待、整装完毕,而您最后又没去,不知为什么?”太宗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个打算,害怕你又来嗔怪,所以中途停止了。”太宗曾得到一只好鹞鹰,将它置于臂膀上,远远望见魏徵走过来,便藏在怀里;魏徵站在那里上奏朝政大事,很久不停下来,鹞鹰最后竟死在太宗的怀里。
魏征长的不怎么样,但是为人很有胆色,善于劝进主上,经常顶着(主上)谏言;或者正赶上主上发怒之极的时候,魏征也不变色,主上也为之息怒。有一次郊祭的回来进言道:“有人说陛下有巡游南山的想法,出巡大队都已整装待发,但是却不见陛下动静,这是为什么呢?”主上笑道:“起初的确有这样的想法,由于害怕爱卿你不高兴,所以就停下了。” 主上偶然间得到一只鹞鹰,牵在手上玩耍,看到魏征远远过来,连忙藏到怀内。魏征一直说话并不停下,鹞鹰竟然被闷死怀中。1.陛下欲幸南山 幸( 至,莅临,下榻 )2.而竟不行 竟( 最后 ) 1.善回人主意.曲回,劝进,使()回意2.上亦为霁威上也为之息怒 3.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起初的确有这样的想法,由于害怕爱卿你不高兴,所以就停下了 最后一道题:唐太宗曾说“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太宗论“三镜”的原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文章TAG:是个  什么  的人  魏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