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异地医疗直接结算的省份

人社部、财政部、卫计委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基本医疗保险2015年将实现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2016年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异地医疗直接结算的省份

2,如何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如何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回答如下:1、方法:1)首先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前,应到参保地经办机构进行登记。未完成备案登记或参保地经办机构未上传人员信息的人员,这个目前是无法联网结算。2)然后完成参保地异地就医备案登记的参保人,在已选定医疗机构就医时,应持社会保障卡就医,执行就医地医疗机构就医流程和服务规范。3)即可完成异地就医结算。2、覆盖人群:(1)异地安置退休人员:指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且户籍迁入定居地的人员(当前上线医院已开通服务);(2)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指在异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我省已上线医院可提供结算服务,但需参保地开通);(3)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指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我省已上线医院可提供结算服务,但需参保地开通);(4)异地转诊人员:指符合参保地转诊规定的人员(暂未开通)。3、(1)异地安置退休人员:指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且户籍迁入定居地的人员(当前上线医院已开通服务);(2)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指在异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我省已上线医院可提供结算服务,但需参保地开通);(3)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指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我省已上线医院可提供结算服务,但需参保地开通);(4)异地转诊人员:指符合参保地转诊规定的人员(暂未开通)。

如何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3,医保跨省就医可直接结算是怎么回事

异地就医结算进展如何?记者2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推进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视频会”上获悉:截至5月5日,除西藏外,全国各省份均整体或部分接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全国已开通160个地区和1008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部分参保者已享受到直接结算带来的实惠。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要在6、7、8三个月开展百日攻坚战,确保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全面启动、联网运行,确保在线备案人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全部实现直接结算,力争早日实现三大任务,即:全部省份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90%以上的地市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承担异地就医任务重的医疗机构80%以上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同时做好人员备案、基金清算与资金拨付、就医地管理等经办管理服务工作。据了解,参保人员可以登录相关网址实时在线查询最新地区及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情况。参保人员参保关系所在地区开通后,跨省异地就医前,应按参保地相关规定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登记备案,经办机构将备案信息上传至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后,在开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可以持社会保障卡直接结算住院医疗费用。
全国还没有实行,今年年内解决。在异地看病住院治疗,不需要回原投保地报销了,在异地出院时就可以医保即时结算了。

医保跨省就医可直接结算是怎么回事

4,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哪些人群

今年77岁的王路山老人是海南的一名退休职工,退休后,王路山和老伴就来到湖南冷水滩女儿家居住。十几年里,跨省异地就医结算一直是二老的心病。2008年,由于路途遥远、手续繁琐,老人把住院发票遗失了,导致好几千元住院费没能报销,老两口为此难过好久。2017年,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开展后,湖南永州市中心医院为定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院。8月30日,王路山老人因冠心病发作,再次来到市中心医院北院住院治疗,得知自己的医疗费用可以直接在医院报账,他非常激动,马上向医院提出要直接结算,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和社保卡,并且顺利登记入院。实际上,王路山老人属于众多“异地长期居住人员”中的一位,这部分人群在政策惠及范围内。记者了解到,人社部对目前已经实行异地就医结算人员构成作了分类,其中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占整个人群的39%,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占10.3%,常驻异地的工作人员,比如一些驻外办事处等等,或是在外地的急诊就医人员达到1.6%,异地转诊人员占到49.1%。唐霁松介绍,从全国联网结算工作的进展来看,最初的群体是参加城镇职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之后根据工作管理的范围和服务能力,以及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扩大受益群体的范围,努力实现参保人员的全覆盖。目前,已经覆盖各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包括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参合人员。“尽管现在还不是百分之百的人员都可以异地结算,但是随着政策的逐步到位,不久的将来,无论是在异地长期居住、生活还是工作,或是因客观需要转诊到异地住院,都可以享受异地医保直接结算。”唐霁松说。记者了解到,目前需要跨省异地就医并在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备案的参保人员已达162万人,各省归集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8.8亿元。今年前9个月,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运行平稳,直接结算人次数快速增加,9月25日一天结算人次就达1115人次。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便利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欢迎和肯定。

5,哪些地方异地就医可直接结算

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的前置条件是办理了异地安置备案手续后,就医医院已开通异地直接结算才可以。异地安置备案申请流程一般为:个人提出申请,根据参保地“异地就医备案”规定,单位或个人携带《XX异地安置表》及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社保卡、异地居住证明、暂住证等资料原件及复印件,具体以当地规定为准)去参保地医保中心办理,备案生效后,即可在居住地享受医疗待遇直接结算。
北京:2017年实现京津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山东:到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条件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安徽:合肥与长沙、武汉、南昌实现医保结算互通;上海:已与嘉兴、杭州、湖州等市建立异地就医委托报销协作;广东:实现与新疆、云南等省份的异地结算;海南:实现与全国28个省份的跨省异地直接结算;内蒙古:与宁夏可跨省异地结算;宁夏:与新疆、内蒙古等地实现跨省就医;新疆:与陕西、海南、四川、重庆、吉林、浙江、广东、云南实现异地结算;四川:与重庆、新疆、云南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云南:与广东、重庆、四川、广西等省(区、市)开展跨省异地就医互联互通;贵州:实现省内无异地,与重庆、云南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重庆:与海南、云南、贵州等9省份签订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协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2日宣布,全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继续扩大。截至11月15日,在全国所有省级平台、所有统筹地区均已实现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接的基础上,全国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7801家,90%以上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已连接入网,超过80%的区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提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4类人员将是主要的受益群体:一是异地转诊人员,即因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可以诊断但是治疗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医的患者;二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即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迁入户籍的人员;三是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即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的人员,比如有一些驻外的办事处,这些员工长期在参保地之外工作生活;四是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比如到京沪这样的大城市随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参考资料超八成区县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民日报网[引用时间2018-1-11]

6,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哪几类人

据报道,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唐霁松今日表示,现在异地就医结算的群体呈现出多样性。无论是在异地长期居住、生活还是工作,还是因客观需要转诊到异地住院,都可以享受医保直接结算。人社部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进行政策解读。有记者提问,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将惠及哪些人群?唐霁松对此作出解答,他称,这个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自己能不能享受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个政策。现在从人群的范围看,全国联网结算工作,最开始的群体是先从参加城镇职工的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起步。人社部现在根据工作管理的范围和服务能力,以及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扩大受益群体的范围。据唐霁松介绍,努力实现参保人员的全覆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覆盖各类各项基本医保制度。目前已经覆盖各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包括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参合人员。也就是说,无论是职工医保参保人员还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参保人员,只要按规定进行备案,履行相应的手续,都可以享受到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二是覆盖人员异地就医的类型。目前包括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比如有一些驻外的办事处,这些员工长期在外面工作,和异地转诊人员。只要符合异地就医条件,有直接结算意愿,都可以跨省就医住院费用进行直接结算。一些地方还将符合条件的异地急诊的住院也纳入到转诊范围。现在还有很多种情况都在开展,比如回原籍居住的退休知青,原来在某一个地方,现在回到原籍,但是他参保地还在原来的地方。比如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随子女居住,帮助带孩子的老年人,以及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说可以诊断,但是治疗的水平有限,这些情况需要到外地、外省就医的患者,都是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直接受益者。我们现在不是百分之百的人员都可以,但是我前面讲到,高速公路通了,随着政策的到位,包括宣传的到位,这些人员都是可以直接享受的。唐霁松表示,说得直白一点,无论是在异地长期居住、生活还是工作,还是因客观需要转诊到异地住院,都可以享受医保直接结算。从目前人社部进行的已经结算人员的结构分析,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占整个人群的39%,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占10.3%,常驻异地的工作人员,比如一些驻外的办事处等等,或者是在外地的急诊就医人员达到1.6%,异地转诊人员占到49.1%。现在异地就医结算的群体呈现出多样性。

7,跨省异地就医可直接结算具体程序怎么走

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医保全国联网针对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进展,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华波13日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日前已联合印发文件,目标任务是2016年底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启动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2017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年底扩大到符合转诊规定人员的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异地就医已取得两大突破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做好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这个工作,人社部成立了专题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倒排时间,集中攻关,目前取得一些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2月9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基本医疗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这就是人社部发2016年120号。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要政策、结算模式、经办规程、部级平台和省级平台责任,还有信息系统的建设等一些重大问题。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通过了初步验收。这标志着这项工作从政策决策、系统建设正式转向政策落实和系统部省对接试运行的这一阶段。同时,加强京津冀、上海、广东等地方调度,督促今年各地必须要实现省内的跨异地就医医保结算,并且与部级系统进行对接,做好准备。上哪看病 在哪报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日前发布《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结合本地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逐步将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纳入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范围。1、2016年底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启动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2、2017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年底扩大到符合转诊规定人员的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本原则?规范便捷、循序渐进、有序就医、统一管理。今后,参保人员只需支付按规定由个人承担的住院医疗费用,其他费用由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按协议约定审核后支付。坚持先省内后跨省、先住院后门诊、先异地安置后转诊转院、先基本医保后补充保险,结合各地信息系统建设实际情况,优先联通异地就医集中的地区,稳步全面推进直接结算工作;坚持与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相结合,与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相结合,建立合理的转诊就医机制,引导参保人员有序就医;坚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政策、流程、结算方式基本稳定,统一将异地就医纳入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商、总额控制、智能监控、医保医生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等各项管理服务范围。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采取什么样的流程?转出方面1.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前,应到参保地经办机构进行登记。2.参保地经办机构应根据本地规定为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建立异地就医备案人员库并实现动态管理。3.参保地经办机构将异地就医人员信息上报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形成全国异地就医备案人员库,供就医地获取信息。结算方面1.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出院结算时,就医地经办机构根据全国统一的大类费用清单,将异地就医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等信息经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时传送至参保地经办机构;2.参保地经办机构根据大类费用按照当地规定进行计算。《通知》同时要求强化跨省综合协调,对无故拖延拨付资金的省份,部级经办机构可暂停该省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各省级经办机构负责协调和督促统筹地区及时上缴跨省异地就医预付及清算资金。各地医保待遇有差异怎么办?依据《通知》,跨省异地就医原则上执行就医地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执行参保地政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资金管理一直是难点《通知》明确,跨省异地就医费用医保基金支付部分在地区间实行先预付后清算。部级经办机构根据往年跨省异地就医医保基金支付金额核定预付金额度。预付金额度为可支付两个月资金。跨省异地就医清算按照部级统一清分,省、市两级清算的方式,按月全额清算。我国将建设国家平台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供支撑。部级经办机构承担制定并实施全国异地就医结算业务流程、标准规范,全国异地就医数据管理与应用,跨省异地就医资金预付和结算管理、对账费用清分、智能监控、运行监测,跨省业务协同和争议处理等职能。同时加快社会保障卡发行。《通知》提出,各地要将社会保障卡作为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身份识别和直接结算的唯一凭证,对有异地就医需求的人员优先发卡,建立跨省用卡服务机制。要按照全国跨省用卡技术方案和统一接口规范,完成用卡环境改造,支持跨省用卡鉴权。

文章TAG: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异地  异地就医  就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