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晏子谏杀烛邹

晏子:能够巧妙地向国君进谏,并达到目的。 齐景公:能采纳臣子的意见,并能对自己审视,改掉不足

晏子谏杀烛邹

2,晏子谏杀烛邹 之 的解释

齐景公因烛邹没有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向齐景公委婉地列举了烛邹的三条罪状,本意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没有杀烛邹

晏子谏杀烛邹 之 的解释

3,晏子谏杀烛邹

<1>哪个加点字?①派烛邹掌管那些鸟②这是第一条罪 自己看吧! <2>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 <3>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三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揭露统治者种鸟情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机智、正直。

晏子谏杀烛邹

4,晏子谏杀烛邹翻译

(译文)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5,晏子谏杀烛邹翻译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 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齐景公喜欢捕鸟。有一次,他捕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不久,鸟逃跑了。齐景公气坏了,决定亲手杀掉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6,晏子谏杀烛邹

晏子谏杀烛邹 因为烛邹没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给烛邹委婉的列举了三条罪状,其实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使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饶了烛邹。 基本信息 因为烛邹没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给烛邹委婉的列举了三条罪状,其实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使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饶了烛邹。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外篇)》《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婴的言行、思想、事迹的最早的一部小说。 作品赏析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 译文 齐景公喜欢射鸟,下令让烛邹负责养鸟,然而烛邹却让鸟逃跑了。齐景公发怒了,命令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请允许我一一列举烛邹的罪行然后按照他的罪行处死他。”齐景公说:“可以。”于是召见烛邹,并在齐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行,说:“烛邹!你负责替我们国君养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国君由于鸟的缘故处死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致使各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认为我们国君看重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罪行列举完了,晏子请求齐景公处死烛邹。齐景公说:“不要杀他了,我听从你的教诲!” 注释 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 使(使烛邹主鸟):安排,派遣。 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 是:指示代词,这,这里。 故:原因,缘故。 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好:爱好,喜爱。 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 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 数:一一列出,加以斥责。 重:重视,把……看重。 轻:轻视,把……看轻。 闻命:接受教导。 亡:丢失,逃跑,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以(以吾君重鸟):认为。 以(以轻士):而。 以(以其罪而杀之):按照。 以(以鸟之故):因为。 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 前:前面。 毕:结束。 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 汝:同“汝”,你。 谏:规劝 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 是:这。 欲(召吏欲杀之):想 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作者简介 晏婴(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仲平,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宴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宴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宴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宴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晏子笑了笑。景公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看见在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事。” 启示:在安逸的生活方式下要学会换位思考,知道别人的想法和需要,不能一己私利,只追求自身的满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文章TAG:error  晏子谏杀烛邹  晏子谏杀烛邹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