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国的故事,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来源:整理 编辑:好学习 2022-12-25 11:12:39
1,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楼主小学语文没读好啊
以下是经典课文
《金色的鱼钩》——讲的是一小队掉队的士兵在基本没有物资的情况下是如何过雪地的
《七根火柴》笔者遇到一个快冷死饿死的老兵,托笔者把一直没舍得用七根火柴带给前面没火用的队伍,最后冷、饿死了
《丰碑》讲的是一长征中的长官在冰天雪地中遇到一个没衣服穿而被冻成冰雕的士兵而喝令军需处长来见他却被告知眼前那个被冻死的人就是军需处长的故事
还有很多..........
2,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的故事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拼音】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 【释义】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出处】《诗经·大雅·抑》:“诲而谆谆,听我藐藐。”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解释】: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形容徒费口舌。 【出处】:《诗经·大雅·抑》:“诲而谆谆,听我藐藐。” 【拼音】: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 【拼音码】:yzzm 【近义词】: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3,凿壁偷光的故事
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里很穷,白天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4,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的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是安徒生的母亲。《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发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5,常德胜的感人小故事
常德盛22岁出任蒋巷大队大队长,继而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面对的却是地穷水恶,血吸虫病肆虐,“十年九涝一旱荒”的穷乡村。可常德盛知道,要根治贫穷,富民强村,唯一的出路是发展经济。39年来,他坚持不懈地学习先进知识,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带领全村村民发展经济,从本地实际出发制订发展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
20世纪60年代的蒋巷,河浜泥塘星罗棋布,茅草坟堆遍野,田块零乱不平。常德盛喊出了“天不一定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口号,带领全村村民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治水治土系统工程,靠一根扁担两只筐,将1200亩低洼田填高了1米,建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旱涝保收吨粮田。
农业上去了,但致富村民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九十年代中期,常德盛提出了“三业并举,两手齐抓,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科学发展目标。在发展工业经济的道路上,他摔过跟斗,可没有气馁,在新产品一时难以打开的情况下,发扬“千山万水走,千言万语说”的精神,既当指挥员,又当推销员,一年四季坐辆面包车,常常凌晨一、二点钟启程,本省范围内总是赶在对方上班前抵达。
一次常德盛在来回奔波途中,乘坐的面包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结果一只左眼撞瘪,整口牙齿错位,膝盖骨骨折,当场昏厥过去,安排住在常熟第二人民医院。消息传出后,全村人涌到医院前来看望,医院的走廊挤得水泄不通。院长出来干涉了,可劝阻说服都没有用,后来村里不得不动用高音喇叭叫喊,说“不要拥到医院去看望常书记了,这样会影响医生治疗,影响常书记康复!”这样才使医院拥挤的情况有所好转。后来,常德盛的左眼视力一直不能恢复,按照医生嘱咐,一定要在半年后动手术,可他哪有闲工夫呢。直拖了一年多,医生上门,利用晚上时间动了手术。39年来,常德盛每年只在年初一休息一天。每天坚持早上6点半前到村上班。被人誉为“新时代的拼命三郎”。
这几年,常德盛注重工业企业的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和诚信经营策略。自1995年起,蒋巷村每年投入技改资金在1000万元,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开发深度产品和外延产品,逐步形成了以C字型桁条、钢柱等钢结构为主导产品的20多种配套系列产品,走轻重钢结构一起上的发展路子,并在生产能力上迅速形成规模。与此同时,常盛集团走强强联合之路,加盟江苏金土木建筑集团公司和上海市金属结构协会。同时,用现代企业方法管理企业,实行诚信经营,目前已建成江苏省轻质建材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常盛牌钢结构产品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和江苏省名牌产品,并获得上海钢结构项目最高荣誉奖——金钢奖,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去年江苏常盛集团公司销售额达到6.7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0亿元。
当年穷困潦倒的蒋巷村,如今集体资产超过2亿元,已建成产品辐射大江南北的工业园、果木苍翠禽畜满园的生态种养园、四季常绿形成规模的蔬菜园、别墅洋楼重迭的村民新家园和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迈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文明村和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圆了常德盛这位村书记39年的富民强村梦
6,发生在空城计背后的故事
空城计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空城计这个在三国当中非常经典的一个诸葛亮以计取胜的故事吧,所以空城计到底是怎么个细节我就不再细说了。今天主要讲的是空城计背后的故事,了解一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空城计得以奏效吓退司马懿的。 司马懿的大军即将抵达,诸葛亮把守的城却只有一些老弱残兵,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诸葛亮一阵冥想之后吩咐将四面城门大开,所有老弱兵士都换成贫民的服装打扫城池。自己带领书童安然的做在城楼上弹曲,书童在一旁服侍。一切准备工作完毕,司马懿率领大军来到城池下。见诸葛亮把守的城门大开,像一座空城一样,没有任何的把守。 这是一场高手之间的对决,在这个时候司马懿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弹琴,并且城内四门敞开。喜欢多疑的司马懿开始猜疑起诸葛亮的企图,突然,司马懿脑中闪过一个想法,难道这是诸葛亮在暗示我什么?当他再次观察所有情况后终于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诸葛亮正是运用了鬼谷子的两个徒弟,苏秦和张仪的故事来暗示给司马懿。苏秦在鬼谷子门下学习谋略学有所成后便下山了,因为他熟读兵书擅长谋略,很快便成为了统领六国的宰相。比他晚几年出山的张仪知道师兄现在的状况,下山后便想投奔苏秦希望给自己某个官职,让自己的才能也得到一定的发挥。他满怀希望的来找到苏秦,没想到师兄苏秦不但没有给他想要的官职,连正眼都不看他一眼。让他住着下人的房间,吃的是普通的饭菜。这样张仪非常气愤,不能接受这样的待遇。便经常去喝闷酒,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家酒馆里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说以张仪的才能怎么能这样浪费呢,这个世并不是只有六国宰相苏秦可以投奔。现在秦国的大王正在招纳有才干的人,你去的话一定会中用你的。如果先生你愿意去,我会赞助你去的一切路费。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吧,张仪成了秦国的宰相。虽然苏秦对自己那么的刻薄,张仪并不狠他。因为他知道苏秦是故意气他让他来到秦国的,在苏秦看来,张仪的学识要比自己更加渊博更有才干。苏秦自己已经是六国的宰相,张仪怎么样也是无法超越自己的了,这样不是埋没了一个人才么。秦国正在发展壮大,为何不让他去秦国呢。不过苏秦让张仪去秦国还是有别的良苦用心的,秦国日渐强大,恐怕早晚会对六过为敌。如果张仪去了秦国做了宰相,那么在他们二人有生之年就能保证六过与秦国不会发生战争。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二人执政期间秦国与六国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秦国得以储备力量为日后统一奠定了基础。 苏秦和张仪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主题就是“和谐”,苏、张二人的和谐,使得各自的国家能够平安,人民安居乐业。如果苏、张二人其中有一人主动攻击的话,结果将不堪设想。诸葛亮引用这个故事暗示司马懿,这个时候不是你杀我的最好时机,一旦你杀了我,你自己也很难保全性命。诸葛亮是考虑到当时司马懿的处境的,曹操是个品性多疑的人,不会轻易相信某个人。一天夜里,曹操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看见了三马同槽,这暗示着三个马将会吃掉他的基业。而他身边正好有司马懿父子三人,在第二天的大殿上曹操向众臣讲述了这个梦境,当时司马懿也在场,他深知这个梦境对他非常不利。后来曹操也的确不再重用司马懿,把司马懿冷落的起来。后来的事情证明曹操的这个梦境的确验证了他所担心的事情,曹操的基业的确也是最后被司马家族所夺取。但当刘备力量不断壮大的时期,曹操手中几乎无任何能人所用的窘境下,不得已重新起用司马懿。司马懿为了表示忠心也很乐意为曹操效命,当他知道诸葛亮把守的城池兵力弱的情况后,认为自己建功的时刻到了。不过看到诸葛亮给他的暗示后他认为目前确实不是杀掉诸葛亮的最好时机,一旦诸葛亮这个强敌被消灭以后曹操势必再找机会将自己除掉以免后患。只有诸葛亮在才能有司马懿在,他们两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这个时候司马懿便打消了攻城的打算,打算先保全诸葛亮并得意保全自己的策略。所以,当司马懿的儿子说“父亲,诸葛亮把守的是坐空城,现在攻打比将取诸葛亮的性命。”司马懿说:“不可能,不能掉以轻心。诸葛亮神机妙算,诡计多端,不会轻易失误的,怎么可能自己把守一坐空城呢,这里一定暗藏杀机,不可轻易行动。”这个时候诸葛亮的琴弦突然断了一根,诸葛亮一惊,随后掩饰住心中的紧张,依然安然自若的坐在城头。这时,司马懿大喊一声:“不好!有埋伏,快撤!”带着自己十几万的大军灰溜溜的逃跑了。大家现在可以仔细考虑一个问题,在那个时候,一坐城下有十几万的大军摇旗呐喊,城头上一个人的琴声怎么会传的那么远而且清晰呢?司马懿又如何从琴声中判断诸葛亮的心理表现?所以当时双方的主要策略就是心理战,这也是诸葛亮的谋略更高于司马懿一筹所在,诸葛亮运用了司马懿好猜忌的心里保全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只有合作才能发展,相互和谐才能更好的生存。但在我身边的很多人,有着鲜活的例子,为了自己的一点蝇头小利,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这样的人是难以长期生存下去的,必将收到社会和群体的唾弃。俗话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请大家记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当你想损害他人利益的时候,到最后受到惩罚的人将永远是你自己!
7,将进洒的古诗里的故事
《将进酒》是唐.李白所作,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饮宴,于是将满腔不合时宜的思绪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本诗前篇是两组排比长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叹人生短促,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唯有饮者留其名”,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侯门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 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人面桃花: 在唐代有一个名叫崔护的年轻书生到长安城来赶考,刚好是清明节前后,便在大雁塔附近来春游,走到一个一片桃花掩映的农家遇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少女,于是借口口渴要了些茶水,闲聊几句,崔护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又来了,但是柴门禁闭,桃花依然盛开,有时在柴门上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了几天,当他再次到这里时远远地就听到茅舍中传出了阵阵苍老的哭声,便赶去农家问问发生什么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哭的非常伤心的说:“我的女儿前几天去走亲戚,回来见到门上的诗,便一病不起。” 崔护听后大吃一惊说出了写诗的原因,并要求见少女一面。当他看到奄奄一息的少女时,便大声哭喊也许是他的真心感动了苍天,少女苏醒过来,后来他们就结为夫妻,传为千古佳话。 红叶题诗: 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满地枯萎的落叶,风呼啸着而去,树木的枝桠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纹。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之后他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大家都笑他。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他科举不成,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说韩翠苹姿色美艳,于是答应下来。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曾经写的。俩人皆默然,泪水盈眶,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出口,相对感泣良久。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这也许是最凄苦无奈也最浪漫温馨的故事了。“红叶题诗”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成了进士李茵,人名虽各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文章TAG:
杜富国的故事杜富国 故事 二万五千
大家都在看
-
山东三本大学学费是多少,山东三本院校哪所比较好
2022-07-15
-
惠州跨境电商运营商合作怎么收费,想做跨境电商
2022-07-16
-
广州社保退休金怎么发放,退休后能领双份退休金吗
2022-07-17
-
在广州买启辰D60手动智联精英版多少钱,启辰d60自动精英版怎么样
2022-07-19
-
烟台樱桃价格多少钱一斤,当地市场上樱桃的价格贵吗
2022-07-21
-
湛江哪里黄鱼最好吃,湛江哪里的海鲜最好吃
2022-07-23
-
南充周边哪里最好玩,南充周边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2022-09-04
-
浙江省四级残疾人政府补贴多少,四级残疾人有补贴吗
2022-07-26
-
郑州市建筑垃圾怎么处理,装修剩的建筑垃圾
2022-07-30
-
2019年河北文科生有多少人,河北文科一本每年多少人
2022-08-01
-
郑州联运学校怎么样,郑州师范学院怎么样
2022-08-03
-
洛阳大盘鸡拉条怎么样,洛阳哪里的大盘鸡最好吃
2022-08-24
-
在武汉怎么申请菜鸟驿站,在小区申请快递驿站怎么申请
2022-08-27
-
杭州旅行社,杭州有什么国内旅游做的比较好的旅行社
2022-09-02
-
孝感市有效线上推广怎么做,线上品牌推广怎么做
202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