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10个盐产区,以盐城为主的两淮盐产区最大,下辖黄海沿海30余盐场,素有“两淮盐,天下咸”的说法。当然有关,盐城位于盐海滩涂,过去盐碱地,到处白茫茫一片,可以说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劳动人民晒盐产盐,曾风极一时的盐远销国内外,盐城因此而得名。
1、盐城这个城市和盐有关吗?
当然有关,盐城位于盐海滩涂,过去盐碱地,到处白茫茫一片,可以说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劳动人民晒盐产盐,曾风极一时的盐远销国内外,盐城因此而得名。盐城以平原,滩涂为主,土地面积占首位,过去产盐,现如今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变成人间仙境,鸟语花香,盐碱地变成肥沃的土地,到处欣欣向荣,如今基本上不产盐了,那还是过去的老皇历了。
2、江苏盐城现在还产盐吗?
盐城东台人来答一个吧!公元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并在游记里激动地写下了“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这个让马可波罗惊叹的地方就是盐城。历史沿革盐城,顾名思义,因盐而起的城市,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西汉时期,盐城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汉武帝建立盐渎县,
“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可见当时盐城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东晋时,更名为盐城县,得名于“环城皆盐场”,进入唐代,盐城逐步步入繁盛时期。所谓“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指的就是淮南盐场,盐城有亭一百二十三所”;宝应年间,盐城每年煮盐百余万石,这座因盐而兴的城市已经成为东部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北宋年间,盐城盐业继续发展。
《宋史》说:“财赋,鬻海之利居其半”,“国家鬻海之利,以三分为率,淮东居其二,”由此可见盐城盐业对国家赋税的巨大贡献。正因为如此,中央政府才会委派最强的能臣干吏到盐城做盐官,才会出现一个小小的盐仓监走出三个名相的奇观,清朝时,盐税是重要的财政支柱。全国有10个盐产区,以盐城为主的两淮盐产区最大,下辖黄海沿海30余盐场,素有“两淮盐,天下咸”的说法,
两淮盐运使司衙设在扬州,并在淮安、泰州设分司。海盐从盐城等地集散到扬州,通过水陆运输到东南六省(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解放战争后期,江苏盐区全境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淮河两岸分别成立淮北、淮南两大盐务管理局,今盐城境内盐场分属两大局。1953年元旦恢复江苏省制后,淮北盐务管理局及其盐区并入新海连市(今连云港市)管辖,淮南盐务管理局撤销,盐区废灶兴垦,
1958年4月,淮北盐务管理局下辖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灌东、淮河和新滩等7个盐场。1998年,江苏省盐业公司在连云港市五大盐场基础上成立江苏省金桥盐业有限公司,在盐城市三大盐场基础上成立江苏省银宝盐业有限公司,2008年,两个盐业公司分别移交给连云港市和盐城市地方,属于地方国有企业。璀璨文化盐城历代盐官中的名人现象,一直以来都被众多学者津津乐道,
最为典型的是北宋有三位宰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都曾在此任过盐官。三位盐官都才华横溢,精通文词歌赋,在中国古代文坛颇有建树,晏殊年少时文学天赋极高,有“神童”之称,13岁就被皇帝御笔钦点为进士。晏殊在西溪兴建书院,推广文化,后人因为感念,又将西溪称为“晏溪”,最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他是踌躇满志到任盐城的,此后他率众修筑了一条抵挡海潮的捍海长堤,造福百姓,史称“范公堤”。
范仲淹在西溪写有一首题为《至西溪感赋》的五言诗:“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他似乎对西溪此前出了“两位宰相”这一奇特现象,十分惊异,竟不知自己日后也步入了“宰相之路”,千百年来,在中国万里海疆中,沿海风暴潮肆虐最甚的地方往往是在平原海岸地带,因此,筑堤是防御潮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过去已建成的防潮堤坝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范公堤。
文章TAG:盐城 出产 城市 盐城每年出产多少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