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赏析诗歌

首先要读懂诗歌的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从题目中可以读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什么事情写的;再次,关注作者,很多诗是在特定情景,特定心境下写的;再有,分析诗歌中的句子,每句都是为表达主题而存在的,表达的方式,表达的内容各有侧重而已,都是从某个方面来表达主题的。最后,关注题目,读诗可以深可以浅,但是符合题目要求才是关键.,要只顾自己理解,不顾题目要求 鉴赏能力当然需要培养。如何培养?好像没有那个著名诗人写过教程,我的经验就是多读,多读好诗。什么样的诗算好诗?著名诗人钦点的?著名诗评家推荐的?我看都未必。我认为主要是视阅读立场而定。阅读立场不同的读者眼里的好诗是不同的,有交叉,但绝不会一摸一样。 我认为这样的诗是好的:能和读者产生对话的诗歌,能激荡读者心灵的诗歌,读了让人感觉身心无比畅快的诗歌,读了能让人激动甚至浑身颤动的诗歌``````
一般来说,(1)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调、重音等;(2)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3)分析诗歌中一些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义;(4)能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将诗歌的大概意思描述出来。若是考试时,最好分条叙述,一定要把词眼字眼找出来,加以分析

怎样赏析诗歌

2,现代诗及赏析

在迷恋和期待中成长  ———穆旦的《春》赏析  徐贤友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迷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在穆旦的《春》里,我们读出了一个别一样的“春天”: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的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是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的融合。他们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和思想的荡漾,它们新的组合的出现会更美、更诱人。  这首诗表现出“三美”。动态美:火焰、摇曳、渴求、拥抱、等词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静态美:绿色、土地、草与花朵等词是春天亘古不变的特征;对立美:“醒”与“迷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这些构成了诗歌的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同时诗人将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春”相关的生动意象(绿色/火焰、拥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现出来。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会更觉得人生苦短。唯一的就是在迷恋中成长起来,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拥有美好青春的希望!

现代诗及赏析

3,关于诗歌赏析高手进帮帮忙啦

清代学者纪晓岚评价说“、三、四两句景中有人”,你同意这样的说法析。(4分) 答案:同意。三、四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鹤的悠闲和蜂懒散刻画出来了。观赏鹤闲、蜂懒,其实也需要诗人有清闲和懒散的时间才行,这就映射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恬然自适;因此,鹤闲蜂懒有诗人生活的自喻之妙,正谓:借物喻人,借景喻情。
诗人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而诗人用的“闲”和“懒”字,这两个字是用来形容人的,他却用鹤的悠闲和蜜蜂的懒散,来写照自己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做到了以境写人,以我观物。最主要的是诗人林逋向往这样的生活!
这首诗,以明畅如话的语言描绘了清幽闲静的隐逸环境,句句贯注着主人公愉悦自然、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闲静淡远的境界。开头写竹树绕庐,已见出一种“清深”的情趣。接下去。写鹤是闲鹤,蜂是懒蜂;“临水久”与“采花疏”,是鹤和蜂的形象,也是诗人自身的形象。这与五、六两句直接写诗人的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人与鹤和蜂一样,是那样散淡,那样自由无拘,无所追求。他饮酒读书,荷锄劳作,都是任性而为,说不上有什么目的,可以作也可以不作;就像鹤可以戏水,亦可以临水静观,蜂本来是采花的,但也可以不采;动静之间,都只是为了得到某种天趣。末二句稍嫌刻露,明点出他所喜爱和欣赏的是古图画中所写的渔父樵夫的生活,亦即隐士的生活。这点意思其实在前面的形象图画中早已包容了。清人纪昀评此诗云:“兴象深微,无凑泊之迹。此天机所到,非苦吟所可就也。”大致道出了这首诗,也道出了林逋山林隐逸诗的基本特征。 (我也是网上找的,但觉得他的想法和我相似,不知道可不可以...)

关于诗歌赏析高手进帮帮忙啦


文章TAG:诗歌  赏析  怎样  诗歌赏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