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襄阳一带地势,襄阳的北边是汉水冲积平原,并没有山。随后襄阳这两个名字用在了襄阳县了(后来的襄州区),再到后因为韩国申遗(韩国有座城市叫襄阳郡),加上襄阳要发展三国旅游业和恢复襄阳历史文化传承就改名了,由此可见襄阳的知名度有多大,不懂襄阳的人或者不懂历史的人总觉得襄阳自视清高,我认为还是他们太年轻了,看的经典巨作太少了。

1、襄阳为什么叫襄阳,不是应该叫襄阴吗?

襄阳为什么叫襄阳,不是应该叫襄阴吗

襄阳的这个名称由来,还是要从“襄”字入手。否则,单以“阳”入手,就有两种情况,我们都知道山南水北曰阳,在不知道“襄”到底是指山还是指水的情况下。讨论“阴”或“阳”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汉代的应劭认为襄是水名。“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这句话出自《水经注》,根据同文其他描述,我们知道,应劭所推测之襄水,就是当今被称为南渠的一条小水道。

襄水位置示意图这就产生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襄水这么小,古人为何无视紧挨着的更为波澜壮阔的汉江(汉代称沔水),进而以沔或汉作为此地城市之名呢?因此后世就有人怀疑应劭和郦道元的观点。南朝陆澄做《地理志》(今佚),曾言“襄阳无襄水也,”(《太平寰宇记》转引)。因为《太平寰宇记》作者宋人乐史只记这一句话,因此也无从得知路澄的其他认识,

但是《太平寰宇记》收录了南朝另一本叫《荆州图副》的书有云:“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荆州,始置襄阳郡,以地在襄山之阳为名”。襄阳有叫襄山的山吗?纵观襄阳一带地势,襄阳的北边是汉水冲积平原,并没有山,因此襄山之说也是无稽之谈。由此可知,汉晋之时诸地理记载,大多是根据襄阳这个已经产生并流传开来的名字,去反推其地名依据,因此就有襄水、襄山之谬论,

那么“襄阳”的名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襄”字的本意又是什么?南朝《荆楚记》有云:“水驾山而上曰襄”。“水驾山上”这一地理意象不太容易想象,但是这个说法给我们一种启示——“襄”字表达一种山水形势,而非单独指某山或者某水。看来襄字的内涵还是挺丰富的,《尚书·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此句有注云:“襄,上也;包山上陵,浩浩盛大若漫天,”在此句中,“怀山襄陵”中的“襄”便有“上”的意义,形容的是洪水滔天、环绕山陵的景象。再回到襄樊的地理环境,襄阳城紧邻汉水,古代的汉水水量充沛,正所谓“汉之广矣,不可泳思”,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降雨集中,河流暴涨之时,就会在襄阳这个拐角之地形成玉带绕山,“怀山襄陵”之景象,

2、襄阳在全国知名度怎么样?你是通过什么知道了襄阳?

襄阳在全国知名度大吗?看到这个提问,心中不乏五味杂陈之感!说起襄阳知名度,不得不谈历史文化,在我看来它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多时代全国性中心城市。自周朝起,襄阳市辖区范围内已成为群雄逐鹿的主战场之一,作为湖广一带的最高爵位的诸侯国邓国古都,封号为公,仅次于王室,在那个时期的襄阳周边,侯国、伯国居多,后来一度称霸中南的楚国则是子爵诸侯。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国历史上的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何为爵位?远的不说就以清朝为例,众多一二品大员所授之位大多局限于男爵、子爵,清朝的伯爵以上之勋位高于一品大员,试想一下周朝襄阳邓国公的影响力有多大。周朝之后,襄阳相继成为汉、晋、隋、唐等朝代省会级城市,不论是数千年前的古书,还是宋朝以后的古书,都把襄阳描述为帝王诸侯成就大业之宝地。

明末清初的一位顶尖学术型专家宛溪先生著有一本恢宏大作,名曰《二十一史方舆纪要》,里边关于襄阳这样写道:“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由此可见襄阳的知名度有多大,不懂襄阳的人或者不懂历史的人总觉得襄阳自视清高,我认为还是他们太年轻了,看的经典巨作太少了。有人说襄阳总在讲历史,能不能拿点现代“物件”出来!此言差矣,要说现代“物件”,襄阳相比史上的定位毫不逊色,

3、襄阳是什么意思


文章TAG:襄阳  襄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