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曲,贺新郎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
来源:整理 编辑:好学习 2023-08-13 23:36:49
1,贺新郎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
此词于婉曲缠绵的笔致中糅入人生失意的悔慨,多了些沉厚隽永的意蕴,故婉而不柔靡,丽而不艳浮。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片写美人,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2,天上一首瑶台曲是什么意思
天上一首瑶台曲,人间一段生死恋。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天上一首瑶台曲,人间一段生死恋。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3,苏轼的一首词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曾经写过一首词
<>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热。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这首词借美人和榴花寄托君国之思,抒发身世之慨。上片写美人独处,寂寞而惆怅。下片写美人赏花勾起无限感慨,借花言志,花与人合而为一,使词的意境随之得到升华。前人评此词:“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通常的说法是这样的,但是,对于这首词,还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写娼秀兰的,宴会时召之,因发结沐浴,不觉困顿,故迟到,此词就是记叙这个故事的。“贺新郎”是“贺新凉”的误写。另有一说是写君臣遇合之难,瑶台之梦,主恩之难常也;幽独之情,臣心之不变也;恐西风之惊绿,忧谗之深也;冀君来而共泣,忠爱之至也。还有一说是写侍妾“榴花”的。这些说法,或许都有一定的道理,在我看来,都是似是而非,似像非像。 古人本意,今人恐怕很难猜度吧。这首词给于我的启示是,不论所写东西的起因如何,总之都要写出深意,借花言志,托物寄远,凭事感情,都是可以的。诗词,总是需要境界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这首诗作者是谁瑶台曲 青山未老头先白 寒催游子上瑶台 路隘沟深
文首瑶台曲出自《楚辞·离骚》青山未老头先白,寒催游子上瑶台。路隘沟深松悠悠,碎珠溅玉梦里来。凌空缥缈一飞影,山寺高僧俱惊骇,急奏晨钟壮行色,高诵佛号助英才。《楚辞》包括《离骚》《楚辞》是先秦时期另一部著名的诗集。《楚辞》的主要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总集,原来收入了楚国人屈原、宋玉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来王逸又增加了自己的《九思》,达到十七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供参考。
5,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独幽 什么意
虞美人 苏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艳一枝细看取, 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片写美人,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 上文已一再渲染“悄无人”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时似玉”,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以上写美人心态,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 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诗云:“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石榴半吐红巾蹙”,化用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芳心千重似束”,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曲缠绵,寻味不尽。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
6,描写春天又能表达对女子爱慕之情著名的古诗
1、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2、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3、一缕情丝不曾断,两行泪水似涌泉。 4、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一埠沧海变桑田,一埠留君作思念。 6、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7、天上一首瑶台曲,人间一段生死恋。 8、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9、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0、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11、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2、今生一场荷花梦,来生还做护花人。 13、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4、风雨不解离别恨,缠缠绵绵到窗前。 15、多少柔情诉不尽?空余一曲《笑红尘》。 16、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7、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9、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轻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20、采莲湖上掉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21、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22、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23、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麻烦采纳古代女子表达爱慕的古诗句如下: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唐)李白《三五七言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唐)白居易《南浦别》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信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水深!—白居易《长相思》夜长酒阑灯花长,灯花落地复落床:似我别泪三四行,滴群君满坐之衣裳。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唐)元稹《离思》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泪还惜别,为君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明代山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翦梅》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宋)张先《千秋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朱淑真《生查子》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周南?关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唐)张籍《节妇吟》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唐)温庭筠《望江南》洗罢,独倚上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五代)李煜《更漏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宋)欧阳修《玉楼春》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苏轼《江城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宋)晏几道《鹧鸪天》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宋)陆游《钗头凤》……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西风误!—(宋)贺铸《踏莎行》若是两情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宋)晏殊《木兰花》
7,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出自何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贺新郎·夏景》原文: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译文: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南宋曾季狸《艇斋诗话》说《贺新郎》是苏轼在杭州万顷寺作,因寺中有榴花树,且是日有歌者昼寝,故有”石榴半吐“”孤眠清熟“之语。鉴赏:这首词隐约地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苏轼笔下的佳人,大多丰姿绰约,雍容闲雅。无论《洞仙歌·冰肌玉骨》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花蕊夫人,还是这首词中的出浴美女,都能给人一种洁净如玉、一尘不染的美感。从艺术上看,上片主要写佳人,但没有正面描写她的姿容,而是先写佳人的扇和执扇的手;下片别开异境,前五句写石榴,后五句佳人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和谐自然。此词之意蕴,冠绝古今,取景清幽,意象清隽,托意高远。虞美人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苏轼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片写美人,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 上文已一再渲染“悄无人”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时似玉”,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以上写美人心态,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 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诗云:“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石榴半吐红巾蹙”,化用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芳心千重似束”,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曲缠绵,寻味不尽。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贺新郎苏 轼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得待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文章TAG:
瑶台 台曲 贺新郎 新郎 瑶台曲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