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自主创业成功例子

从百元到百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故事在高三毕业的时候,他找了20多名初中的同学,组成小团队做起家教,赚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在大一的时候,他和老同学筹划建立了咨询公司,开始了家教业务,从中学到了如何管理一个团队; 因为团队成员的一句玩笑,他又开始了自己出教辅的历程,首批5000本英语教辅销售一空,短短半年取得了10多万元的净利润;现在,这位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组建了一个学生团队,一手打造了一个“从百元到百万元”创业神话的大二学生夏乾良,又在计划建立进修学校。他的梦想还没有结束,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最终目标,是要做“文化老大”。 第一步 高考后赚了第一桶金 夏乾良目前是复旦大学法律系大二的学生。因为平时他常会辅导学弟学妹,虽然是免费,但家教的经验还是挺丰富的,所以两年前他从建平中学毕业时,就动起了做家教积累社会经验的念头。于是他召集了在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等学校的20多名初中同学,将他们组成小团队做家教。 他们印了2500张小名片———“来自复旦、交大、同济等名校,特殊的教学方式,提供互助式家庭教育”,然后在浦东、徐汇等区的居民区投递。在成功将自己推销出去之后,小老师们常常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如何把孩子分成不同的种类;如何分配讲课和做题的时间;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各式问题。一段时间后,团队内部达成基本统一的课堂教材和授课模式,并对家教老师进行星级考评。 暑假结束,他们教的学生人数已有160多人,从六年级到高三毕业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们的学生。而依靠这第一份家教,夏乾良等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二步 入大学建立家教公司 进入复旦大学后,夏乾良和老同学筹划建立了咨询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家教业务。一个人做家教自由自在,可一个团队就有许多零零碎碎的事情。“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分配老师、收集各高中的练习卷、谈论下一周的教学计划,整个过程和管理公司做生意没什么区别。”夏乾良感叹,要不是多年家教积累,管这么个公司还真是累得够呛。他认为,长时间的家教经历不仅教会了他们如何与人沟通,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合理且有效地安排工作。 曾经有名家长要求为孩子找一个全日制家教,但那个“小老师”一到客户家就直接给孩子上课,有时候学生做了2个小时功课他让学生休息一下看电视,有时因为有事迟到没有做满规定的时间,结果惹得孩子的家长颇为不满。经此教训,夏乾良决定让所有的老师在第一节课都先和学生、家长谈心,了解孩子的性格及家长的要求,双方沟通达成一致后上起课来就事半功倍。 第三步 自己编写教辅 编教辅的念头来源于团队成员的一句玩笑,虽然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出书是第一遭,但他们每个人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小老师”,加上为学生上课时准备的经典例题,以及自己当年高三时的一些习题,“OK高考系列丛书”逐渐成型。 不过出书也不是把所有题目简单汇总在一起就可解决的,首先要和出版社进行洽谈。对出版社运作并不清楚的他们于是求助于图书代理公司。 由于缺乏资金,第一本《高考英语专项精炼》完全是依靠大家的力量白手起家。夏乾良告诉记者,当时没有钱请专业的照排公司,他们10多人就一人一台电脑,一字一字输入,再自己摸索学习排版软件。他们在学校旁边的招待所订了一间房,整整一个月的时间,10多个人加10多台电脑日夜不停地工作,累了困了就直接躺在地上休息。有时候一些语法他们也说不到点子上,于是便求助于母校的一些资深教师,让老师为自己的丛书出谋划策。他们的教辅问世后,首批5000本英语书没多久便销售一空,接着系列丛书的语文、数学两本也出版上架,短短半年内他们就取得10多万元的净利润。
创业案例分析和成功例子 : 下载链接 提取码:a44l

自主创业成功例子

2,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有很多,我给你举例两个吧。第一个:中国最大的“空手道大师”人们称珠海西区的钟华生为“中国最大的空手道大师”,没有丝毫夸大的成份。钟华生到西区的时候,肩头顶着脑袋,两手拎着铺盖,其他再没别的。但3年后,就靠他那“空手道”本领,5亿多元的资金源源滚进了西区。搞经济开发,需要资金,但是国家没有钱,那么资金从哪里来?钟华生不靠不等,自己找出路,他决定利用特区的优惠政策,去影响人民群众,吸引7000多亿的储蓄资金。很快,一个围海造地,向社会民间招股的集资方案出台了。他们规定每股人民币10000元,入股者可享有100平方米建房用地和从外地迁入户口参加西区建设的权益。消息一发布,西区立即门庭若市,短短的时间便吸纳了万余股。西区把这笔资金的一部份“扔”进海里,换来了四平方公里的土地,l平方公里给入股者建房,其余的用来招标兴建城市配套设施。按现时地价计算,围海造地投入的几千万元,已产生出几十个亿的价值。第二个:从流浪汉到百万富翁冯志久原是一名流浪汉,到处漂泊,虽历尽艰辛,却穷得叮当响。1990年,冯志久跟随数百万淘金者涌到珠江三角洲,却发现这里早已人满为患,他想到工厂打工,但因年龄大,无技术,工厂不收他。冯志久百无聊赖,便在各工厂区转悠,看到工人们下班后都端着饭盒往街上的小店子跑,还有那在街上饥渴的盲流,他脑子一转,怎么不再开一个供打工者吃饭的小店呢!于是,他心一横,租了一间民房作厨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担起两桶饭菜,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销,一天下来能挣30元,很快他凑足37000元资金,在广州黄埔大道边租了一间5平方的店铺,办了执照,把鞭炮一放,快餐店开张了。冯志久的小饭店一开张,就象鲜花引蝶似的引来了众多的顾客,他经营主要的绝招,就是收费低。那时广州的饭店快餐时价最低是2元,而他却一律为1元。没钱做生意怎么办,1元钱吃饭谁不来!冯志久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结帐之后,除了开支,竟赚了2000元。后来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临时工,扩大门面,每天早餐卖粉中晚餐卖饭,一律一元一份。这样,每天的顾客少说也有500多人,最多达1000多人。他挣钱的奥妙在于薄利多销。每份1元的饭菜其实是没有挣头的,但打算的好,也可以赚几角钱,如果每天能卖1000份,就可挣300元,一个月就是9000元。一个流浪汉变得如此精于经营。几年下来,冯志久已身家上百万元,直到现在他的快餐仍是1元价。人称他“1元钱大享”。
用别人的故事启发我们的思考,这是正确的(佛山纵横),正如很多艺术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都是先模仿,然后再形成自己的风格(那里有2000多个创业故事以及解读),看多了猪跑就知道怎么去打猎猪了。。
穷怕了,我是怎么走上餐饮这条路的  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就业状态却越来越紧张。而同时新一批年轻人,90后已经出来早早的创业,而00后还沉浸在生活的快乐中。  我出生的条件可能是当时最困难的时候,上学时家里最困难的时候连一块钱的学费都叫不出了。家里除了能吃饱外,就没有什么剩余的钱了。每年暑假勤工俭学,有钱人家交钱,我们只能到处捡垃圾去卖。  母亲务农,一个人10亩地,像男人一样犁地,那时候因为没钱,所以也不敢叫骡子犁地,更不敢叫拖拉机,因为费用高,只好叫老黄牛,或者小一点的就自己一镢头一镢头挖。每天早上6点起来,晚上8点回家。中午只会回来给我们做一顿饭。  父亲在外做木工,但是恰恰就那么几年木工揽不到活了,陷入困顿,只好又做了一名泥瓦工,一年四季只能回家几次,而每次回来都只是农忙。忙完就走。  在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上学时,拿着黄面馒头悄悄地吃完,然后看着别人在学校外买的菜夹馍和一些小吃,咽了咽唾沫,假装很不在乎。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站在了我面前,他问我在学校怎么样,然后从他沾满水泥的衣服里好久掏出皱巴巴的四块钱,这应该是他很久攒下来的,在当时简直太多了。他塞给我,我不要。最后还是给了我。那些钱被他反复摸过不知道多少次,还有他的汗泽。父亲塞给我钱,一声不吭地走了。我看到他在抹眼泪。我那时在上学期间最高档的饭也是他从工地领取的,舍不得吃的方便面。我一个月起一共吃过三包。  那时候家里紧张,常常有人来家里要债,半天坐着不走,父亲倒是没躲债,但是只能说好话。  那时候为了凑足我们的学费,父亲每年都要拉下脸去上门借钱,有些远远地看到父亲来就躲起来,有些还没等开口就直喊没钱,而有些直接指桑骂槐,让父亲无地自容。但是又有什么办法?  我真的穷怕了,在同村的小伙伴面前都似乎低人一等,被很多人看不起也就算了,但是,还会职责父母养不起我们。那时候每年过节,我唯一能玩的就是拿在手里的手火花,就这样还没钱买,省着点玩。  那时候村里人有些有电视机的,想看电视都会把我们关在门外,富人的孩子跟富人玩,而穷人的孩子也不一定跟穷人玩,因为大多数都在努力巴结富人,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一点零食,一本好书。  我上小学时还没意识到太多,唯一的爱好就是领着一帮子小伙伴做饭吃,这是我唯一能让他们和我玩的方式。那时候简陋,在野外挖个坑,弄个锅,自己弄调料,然后煮东西吃,算是小火锅的原型吧!  上到初中,我已经严重意识到了穷的可怕。母亲一个人为了拉扯我们,能从大山沟下一捆一捆的背玉米,农忙后去工地拉沙子拉水泥。我不想上学了,这样不但拖累家里我也于心不安。那时候我特别喜欢雕刻,又喜欢做各种吃的,于是家里决定让我去上烹饪学校,学习餐饮雕刻。但是算计下来一年的学费也不便宜。这等于雪上加霜,虽然家里人一再地想让我上学,但我还是决定去打工。  年纪轻轻的我,跟随着一个老乡来到了一个酒楼,开始了我真正的餐饮历程。从杀鱼开始,一步步到后厨管理。简单的杀鱼,应该是进入厨房的必修课,每一个都是从从这里起步,但是我杀的鱼比别人都好,因为勤快,杀的干净快速,又自愿的加班。得到了老板的充分信任。  为了去跟别人学习,想尽办法巴结人家,虽然我个子高,大家都喜欢调侃,但是却没人愿意无偿的教你东西,于是我只能隔三差五的给别人买盒烟,然后别人干活时就允许我在边上看,我一遍看一遍记,记了满满一本子,晚上回到住所,一个人打开看,一边看一边琢磨。后来后厨的伙伴嫌弃我们伙食差,我便尝试着给他们去做菜,结果他们一个个都很喜欢。就这样,我一步步去学,去琢磨。在学习各种菜式时,我一直在做小火锅研究。几年下来慢慢积淀。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给家里寄去我的工资时,家里人开心的表情,我知道我母亲在背地里哭过很多次,为我们在外边,担心操心。她有几次想来看我,但是自己一个人不认识字不认得路,也就作罢。  在打工的这段时期,我积累了太多,但是工资远远解决不了我们目前的问题,家庭负担依然很重,父母渐渐年龄大了,他们再也不能那么无所顾忌的去打工挣钱,所以我必须改变现状,因此我决定了创业,而所需的资金又是个问题,没钱,就去天津,新疆当修路工,当模具工人。  三番五次的资金积累屡受困难,让我更加萌生了必须创业的念头。于是便开始了我一波三折的创业经历。而现在的程大个小火锅,就是我这么一步步磨出来的。  真的穷怕了,所以我很理解现在一些农村出来的,或者家庭条件不好的,或者很有独立精神想自己努力的这些同龄人。对他们天生有好感。我愿意帮助他们。所以开始了程大个小火锅加盟,因为大家走过的路,应该都很相同。我希望,我们都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父母在村子里能抬得起头,让他们也能受到别人的尊敬,甚至羡慕的目光。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种故事到没有很多,毕竟故事是有曲折性的,但是白手起家的例子倒是有很多呀,像那个腾讯众创空间不是帮助大学生创业,最后还孕育出了独角兽吗。不做则以,一做惊人。
白手起家的故事很多,但是这些故事真的只是励志作用,观看者必须要理智。并没有真正的白手起家这种事,没有一些资源起家是不可能事件。有创业梦想的人一定要理智对待,看清自己的情况,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有意向去腾讯的众创空间的人更要多加考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文章TAG:创业  创业故事  故事  自主  创业故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