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古琴的琴面是什么

桐木松软,制作琴面能使琴的音色更美。 而梓木坚硬,制作琴底能使琴坚牢不易变形。自古斫琴以桐梓为材,当然是有道理的
琴分阴阳,琴面为阳,所以采用阳性木料,如杉木、桐木,即质轻松透的木料,琴底为阴,要用阴性木料,如梓木等,即质密厚重的木头

一般古琴的琴面是什么木

2,古琴承露与面枝高度尺寸琴徵计算尺寸多少如 琴长1米二五公分

有效弦长的一半是七徽,然后分别是2.5分之1 3分之1.
可以回答你不知道嘛 福建有 而且有一个很大的古琴公司 你可以考虑
承露长度比琴面宽度两边各短10毫米,宽度为25毫米,厚度为3-5毫米具体楼主可以研究研究王栋的【斫桐集】哦~
那是“徽”,不是“徵”

古琴承露与面枝高度尺寸琴徵计算尺寸多少如 琴长1米二五公分

3,一般古琴的琴面为什么材料

虽然人们都知道古琴是用木头做的,但具体用的什么木,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那么一般古琴的琴面为什么材料呢? 由于古琴面板需要满足“松”、“透”,底板相对要“坚”,“实”,才能发妙音,才能阴阳调和,所以古人在选面板材的时候非常认真仔细,也有很多典故,一般而言古琴的琴面都是选用古旧的桐木,但是雷氏蹊径独辟,选用杉木,而历代评价胜于桐木琴,不得不说是雷氏斫琴的高妙之处。同时,面板要选择纹理顺直的材质。此外木材近地则音易浊,不清亮,不脆,而靠木梢则音易飘,因此取中段最好,也最贵重。可用来斫琴,作面板的木材种类很多,如桐木、云杉、白松、涩木等都可作面板,不过木质硬的要用料薄一点,而木质松软的用料则相应要厚一点。旧时个别有用樟木面,也有用桐木。樟木接近铁梨,色淡,发黄,也有人称之为硬木,而桐木则发黑,发暗。琴材要年久干燥才不易变形,其木曲直已定,又加坚燥扣击其面而听其声,声坚劲清响,因此有人选梁木、梁柱或木电线杆作琴材。这些都适合作面板,也可作底,但作面板尤佳。老木越来越不易得,现在为节省时间琴材多用新木高温处理来满足松透的要求,然而这种新木材音质燥,用放大镜观察,则木材中纤维已断,而自然风干的木材则木纹完整,因此后者音色相对要更好。

一般古琴的琴面为什么材料

4,古琴的琴面是什么材料

琴面多为桐木所制,琴底多为梓木。因为桐木松软,制作琴面能使琴的音色更美。 梓木坚硬,制作琴底能使琴坚牢不易变形。
木头的
古法斫琴,对琴材要求非常苛刻,由于生态及环境的破坏,最重要的材料——符合斫琴的木材或极匮乏,或受到保护,难以采用。因古琴琴材的差异性,古人对琴材及音韵总结有“四善”(苍、松、脆、滑)和“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之说。古琴音色各俱千秋,是古琴音乐魅力之一。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说“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古琴琴材通常以梧桐木为主,面桐底梓最为常见,此外尚有旬木、漆木、松木、荔枝木、伽陀罗木、杉木、楸木等皆可做为琴材。《诗经·定方之中》载:“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以桐梓为琴材历史悠久。但是,由于环境、生态的原因,梧桐特别是成材的梧桐极为稀少。而且,“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斫琴所用以旧材为好,旧材更是难得。 以杉木斫琴,也比较常见,《梦溪笔谈》载:“尝见越人陶道真蓄一张越琴,传云古冢败棺杉木也,声极劲挺” 。唐张越用杉木斫琴此可为一旁证。杉木为常绿乔木。木质轻柔,纹理平直细密,森色微白或淡黄,不翘不裂。大致分为油杉(黄杉、钱杉)、灰杉(糠杉、芒杉、泡杉)、线杉(柔叶杉)三类。唐琴“飞泉”、南宋“松雪”等等,所见多有。但是,如《梦溪笔谈》所载,杉木也是以生长年份长且经长期老化才适应斫琴。生长年份长的杉木虽然目前还比较多,但是,多数在禁止砍伐的保护区。民间斫琴欲求适合的琴材几无可能。 古琴髹漆所用为大漆,又称国漆,由于成本高昂,擦漆技艺本身也流传不广濒于失传,所以,当代斫琴或者是用化学漆,或者是虽用大漆而工艺相当粗糙,与古琴髹漆工艺之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古琴艺术诸多审美情趣之一,就是琴作为“器”,有其独特之美,是斫琴工艺的重要成果。简单说来,琴作为器物之美,有考究的琴材之美、大漆工艺及断弦之美、丝弦的音色之美和琴的“十友”等。 琴象天地万物,斫琴选材,自然也有阴阳之说。琴面与琴底,都是以分别属阳与属阴的两种木材斫制而成。桐木属阳,置于上,斫成琴面。梓木属阴,置于下,斫成琴底。就木质而言,桐木松软,制作琴面能使琴的音色更美。而梓木坚硬,制作琴底能使琴坚牢不易变形。自古斫琴以桐梓为材,是有道理的。但琴材也并非非桐梓不可。自唐朝以来,斫琴大师们也在不断发现除桐梓以外的良材。依《琅嬛记》所述,“雷威制琴不必皆桐,每于大风雪中独往峨嵋,择松杉之优者伐而斫琴,妙过于桐。”宋朝还出现了所谓“纯阳琴”,即面底皆桐之琴。据说:“取其暮夜阴雨之际,声不沉默”。斫琴重良材,亦重古材。因为古材松朽,制琴更能使音韵松古清脆。若“古良材”,则更为难得。如《洞天清录》所说:“古材最难得,过于精金美玉。”可见,若古良材所斫之琴,是何等珍贵。由于自古斫琴,必重良材。所以,名家古琴,虽过千百年,而越弹声越妙。 唐琴表面之漆,为黑色或栗子壳色。漆下的灰胎都是纯鹿角灰。其漆层既坚固又有松隙,既利于保护琴器,又利于共振,使音色更美。而其灰胎下,则用葛布自下而包裹,以防面底粘合之处开裂。北宋晚期,出现了八宝灰,如满天繁星,精美异常。由于制作精良,古琴可越千年而逾美。同时,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纹。主要的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龟纹断等。断纹,不仅是古代文物的佐证,同样也使古琴更加美观,又使古琴的声音更加松透古雅,音色更妙。 丝弦的特点在于韵长味厚、苍古圆润,所谓“音柔而意刚”。古琴还有精致的配件,包括:岳山、承露、冠角、龙龈、龈托、雁足、琴徽、琴轸。有时琴额上也镶有大块宝石。一般来说,岳山、承露、冠角、龙龈、龈托都是用美观的高档硬木制成,如:紫檀木、花梨木等。琴徽一般由玉、金、螺钿等制成,镶于琴面。雁足与琴轸的用料主要包括:象牙、玉、犀角、珐琅、牛角、牛骨、紫檀木、花梨木等。此外,琴有十友之说:冰弦、宝轸、轸函、玉足、绒 、琴荐、替指、锦囊、琴床和琴匣。 宋人朱长文在《琴史》中写道:“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良质与善斫,就是指以上这些古琴的形、质之美。它构成古琴艺术重要的审美情趣与内涵,是古琴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是古琴艺术存在、延续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合乎古法要求的材料匮乏而昂贵,当代斫琴利用现代技术创造了较多的“替代品”。泡桐代替梧桐,50-100年之后,不但古琴“正音”不出,反而会垮朽不堪弹奏;火烧代替琴材的自然老化,徒有老材之表,而无其“松透”之实,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纤维已断,音质燥而劣;化学漆代替大漆,不美观,不耐用,音色也死;化学胶代替大漆等胶合面、底板和护轸,声音不松透,而且过于结实,使护轸的保护功能降低。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一部分出于降低成品的目的,一部分出于 对传统斫琴工艺不理解,绝大多数未能提高古琴的品质,可称现代技术的流弊。

文章TAG:古琴琴面古琴  一般  琴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