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礼仪课程出门回家说课稿

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回家进门及离家出门时的一般礼仪。2、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活动准备:1、幼儿出门回家有礼貌的挂图或课件。2、幼儿出门回家不礼貌的挂图或课件。3、适合幼儿表演的情景。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一,明明正准备上幼儿园,他的衣服还是乱七八糟的,当他出门的时候,他使劲把门关上,并且也不和爸爸妈妈说在见,这时老师模仿门哭的声音,让幼儿猜想谁在哭,为什么哭了?明明来到幼儿园,小朋友都不和他玩,让小朋友猜想为什么小朋友都不和明明玩?明明该怎么办?2、出示挂图二,乐乐正准备上幼儿园,她穿的整整齐齐的,她在出门前和爸爸妈妈说再见,然后轻轻的把门关上,来到幼儿园,小朋友们都喜欢和乐乐玩。3、让幼儿在两幅图上找出有什么不一样的,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小朋友喜欢和谁做朋友。为什么?乐乐应该怎么做?4、出示挂图三,明明回家后,一脚把门踢开,看到爷爷奶奶也不打招呼,也没有换鞋,也不洗手,就跑到自己的屋里玩玩具,教师模仿门哭的声音,让幼儿猜想谁在哭,为什么哭了?明明的手太脏了,玩具都不想和他玩,教师模仿玩具对话,不喜欢明明。爷爷奶奶也不高兴了,为什么?明明应该怎么做?5、出示挂图四、乐乐回家后轻轻地关上门,换好鞋,看到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我回来了”,然后到洗手间洗手,经过爷爷奶奶的同意后,在到自己的房间玩玩具,玩具都喜欢干干净净,香喷喷的乐乐,爷爷奶奶高兴地夸乐乐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6、挂图三和挂图四,让幼儿找出有什么不一样的,谁做得好,谁做的不好,为什么?小朋友应该向谁学习?7、分别让幼儿表演出门回家,边表演边说儿歌:出门前,整衣衫,道别后,门轻关。回到家,要问候,先换鞋,后洗手。活动小结:通过本节课让幼儿知道回家进门及离家出门时的一些礼仪,让幼儿知道,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有更多的朋友,才会有更多的人爱你。

幼儿园礼仪课程出门回家说课稿

2,说课稿怎么写

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是-版-年级-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主要……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教材编写意图、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2、知识目标: 3、能力目标: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年龄、心理特征(感性思维为主),拟采用…… 1、 声情并茂的配乐诵读法 此法可使听众渐入佳境,引起共鸣。 2、 图文并茂的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打出荷塘月色图幻灯片,配合语言描绘,视听结合,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和想象,使学生多角度感受到美。 3、 合作互动的设疑讨论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中探讨。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热情,更准确的掌握教学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教学相长,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升。 1、 课前预习,明确课堂任务,提高效率;课后拓展,多渠道阅读相关文章,广开眼界,锻炼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阅读能力。 2、 深入研读课文,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思辨能力。 3、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五、 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七、说反思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努力提高,完善。 教案范文 课题: 课型:新课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确定主题后,先破冰,就是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者一个神转折,或者违犯常识但大家都不注意的现象等,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在引出下一个问题,使得主题不断被深入。引用的事例一定要丰富有趣。你可以搜一下,李叫兽 如何写网红文章,会有很大启发。最后一定要总结,突出主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课稿怎么写

3,急求大班语言说课稿爷爷一定有办法

没有现成的说课稿,给你看个例子,你试试能不能套用!幼儿园小班说课稿:雨中乐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而孩子们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们不妨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二、幼儿情况分析:小班孩子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孩子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孩子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三、活动目标设计: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受雨声、下雨时的景象,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2、培养幼儿对雨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四、设计思路:《纲要》在教育与发展之间坚持了“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所以设计整个活动时,我注重强调将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支持中进行有效引导。活动中,我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感官,去看雨、听雨、接雨、踩雨,启发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充分感受、表达,实现师幼互动。五、活动准备:1、选择一个雨天开展活动。(但雨不能太大)因为在真实的情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孩子更能真切和更无拘无束地去观察、感受、表达。2、 一些接雨的器具:如盆、碗等(可以是不同材质做的)。3、 每个孩子准备一套雨具:一双雨鞋、伞或雨披。六、活动过程:1、看雨。首先,我让孩子站在走廊上,直接导入课题:“看,外面下着什么?”“雨落来时象什么?”这时,孩子可利用眼睛观察到的及平时积累的下雨经验展开想象,如:象线、象珠子等等。2、听雨。“雨落下时有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仔细听一听!”孩子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根据已有经验,他们会很快作出回答“滴答、滴答”教师这时便可启发孩子仔细倾听分辨下大雨和小雨时有不同的声音,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大雨是哗啦拉、下小雨是淅沥里;雨落在窗户上是叮叮当当、落在树叶上是沙沙沙沙的等等。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让孩子有意识地去倾听,发展了孩子的听觉,也不致于使答案是唯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3、接雨。“让我们用手去接一下雨,会有什么感觉?”幼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湿湿的、凉凉的”。同时,教师可质疑:“雨接在手里会很快掉到地上,谁有好办法不让雨跑掉吗?”这时,孩子就会去找各种接雨的器具尝试,在肯定孩子成功的同时又可结合着让孩子倾听雨落在不同材质的器具上又有不同的声音。4、踩雨。最后一个环节我会让孩子撑起雨伞(披上雨衣),穿上雨鞋去充分感受雨、拥抱雨。他们一定会兴奋地去踩水坑、抛接雨,从而进一步满足孩子对雨的好奇、好动,将活动推向高潮,让情感得到升华。
k[pkp[

急求大班语言说课稿爷爷一定有办法

4,求幼儿园语言领域说课稿

(范文)一、说活动教材小鸭找朋友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语言比较简单,有重复性,有利于小班孩子的理解与学习。故事中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有的动物不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重复性的动物对话,适合小班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但是课程的提示中从另一个角度--学说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来理解故事,我觉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学的局限圈,是将语言与社会领域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在故事中发展语言,又可以在活动享受礼貌交往的快乐。刚开学时,我们就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朋友”的活动,如:音乐活动:找朋友等,对朋友这两个字眼孩子们还是很熟悉的,也很乐意做大家的朋友,但在这个活动中我看到“新”的交朋友的方式-拒绝别人时的礼貌用语,这也是我选择此教材的很大原因,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这个语言活动倘若能顺利地实施开展,对我班孩子交朋友方面肯定是有帮助的。二、说活动目标(1)说活动目标根据教材及我班孩子的特点,我就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1、通过模仿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培养幼儿完整的语言表述能力。2、亲近小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3、能大胆运用有礼貌的语言拒绝别人。分析:从三条目标来看,第一条是主导目标也是能力目标,意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模仿小动物之间的简单对话,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标中体现了这一点。第二条是认知目标,在这个故事中,有的动物会游泳,有的动物是不会游泳的,因此不能下河,让幼儿通过这个故事了解一些动物的习性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第三条目标是情感方面的,与以往的情感目标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婉言拒绝别人的艺术,拒绝别人时我们也要有礼貌,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艺术。(2)说活动的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分析:我们制定重难点时往往是从所定的目标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所以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就成了本次活动的重心,通过生动的flash带动幼儿的表达欲望。(3)说活动的难点:区分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动物分析:在活动中出现的小动物有的会游泳,有的不会游泳,这也是每一个小动物的特有习性,让孩子知道不会游泳的是不能下水的,否则要淹死的。三、说活动准备1、前期知识准备:我们的第一个主题就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主题中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其中有一个很主要的内容就是和每一个孩子做好朋友,所以朋友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通过一个多月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也拥有了很多好朋友,也懂得了一些粗浅地礼貌用语:如老师早,老师再见等。2、在活动中的准备:利用电脑、多媒体自制动画故事,并对故事进行简单的改编和加工,有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在加上幼儿表演用的小动物挂饰等材料,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增加兴趣。这些材料可以在语言活动后,放在区角里让幼儿进行操作。四、说活动设计流程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一只正在哭的小鸭子为契入口引起幼儿兴趣。通生动有趣的flash,让幼儿了解故事,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等等,第一环节语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第二个环节是完整欣赏,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及它们的习性,主要针对第二个目标设计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第三个环节是分段欣赏并学说小动物间的对话,主要是为第一个目标也是本次活动的主导目标服务的,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第四个环节是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小动物进行表演,也可以说是整个活动的高潮和延伸,巩固幼儿已掌握的对话,如未掌握的可延伸到区角。附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小鸭找朋友活动目标:1、通过模仿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培养幼儿完整的语言表述能力。2、亲近小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3、能大胆运用有礼貌的语言拒绝别人。活动准备:flash《小鸭找朋友》,小鸭、小兔、小鸟、乌龟等动物挂饰若干。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难点:区分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动物。活动过程:一、兴趣导入出示一只在哭的小鸭子,问:小鸭子怎么了?他为什么哭呀?(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小结:小鸭子一个人玩,真没劲,它想找好朋友和它一起玩。问:它会找谁和它一起玩呢?(幼儿猜测)二、完整欣赏观看flash《小鸭找朋友》,并提问:1、小鸭子找谁和它一起玩了?小动物和它一起玩吗?为什么?小结:原来,小鸟和小兔子不会游泳,所以不能到水里和鸭子一起玩,小乌龟会游泳能到水里和小鸭子一起玩。三、分段欣赏flash并交流故事内容。(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学说小鸭子找朋友,并认字。(2)一天,一只小鸭在池塘里游泳,这时,一只小鸟飞来了,小鸭对它说什么?小鸟是怎样回答的?小鸟很礼貌的拒绝了它,为什么不能和它一起游泳呢?(3)一只兔子走过来了,小鸭说什么了?小兔子是怎么回答的?(4)一只乌龟爬过来了,小鸭说什么了?小乌龟是怎么回答的?四、表演“小鸭找朋友”老师扮演小鸭,请幼儿扮演小鸟、小兔子、小乌龟,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2.引导幼儿发现许多东西都需要泥土,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3.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活动准备:1. 为幼儿提供有关蚯蚓的多媒体课件,丰富有关蚯蚓的知识。2.给幼儿讲述有关蚯蚓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蚯蚓的作用。活动过程:1、过幼儿观看图片,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哪些东西需要泥土? 还知道泥土有什么?小结:泥土的用处真大,泥土是我们的好朋友。2、启发幼儿交流:哪些东西离不开泥土?泥土里有什么?(泥土里有小虫,有小石子,有蚯蚓,花、草、树……离不开土。)3、组织谈话:(1) 蚯蚓张的什么样?它生活在什么地方?(2) 你在哪里见过蚯蚓?4、欣赏故事《谁松的土》,向幼儿介绍泥土对于动植物和人类的重要作用。5、听音乐创造性的表现蚯蚓的生活习性。(1)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学小蚯蚓爬、吃东西、松土、晒太阳等动作。(2)如果你是一条小蚯蚓,你会做什么?6、学习儿歌《小蚯蚓》,激发幼儿爱护泥土、关爱泥土中的动植物的情感:(1) 如果没有土,树、花、草、小蚂蚁、小蝴蝶会怎么样呢?(2) 如果没有这些动植物,泥土会高兴吗?活动延伸:启发幼儿思考泥土有好朋友,自己也应给和好朋友欢乐相处。雨后,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的草地上边寻找并观察蚯蚓。

5,小学数学一年级比多少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比多少》说课稿一、 说教材、学情本节课是2012年最新审定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6页至第8页的内容。学习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数,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学习比多少时学生上路还是比较快的。另外这一课,也是后面认知各数大小的基础,是学习后面数学知识的基础。书中是以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二、 说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三、 说重点、难点会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能准确地比出同样多、多些、少些,并会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四、 说教学策略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用于生活,因此我们的教学尽量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也应不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好。基于这些理念,本课可以通过挂图和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模拟活动或游戏,让学生更乐于融入课堂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五、 课前小游戏伸手指做游戏:左手伸出一个指头,右手伸出一个指头,同时嘴上唱:“1对1,一样多”;类似的办法,一直唱到“5对5,一样多”。这个小游戏是 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感受到同样多就是数量一样,数量一样就是同样多。同时也为画对应线比较多少,打下了很巧妙的基础。六、 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大部分学生是喜欢听的,教师在学生答后播放一段三只小猪的故事。(事前录好略)。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三只小猪通过实践发现砖头房子最坚固,所以当小免要盖房子时,小猪就来帮小免,我们看到图上(出示主题图)有几只小免/?从而引出新授2、新授1)教学“同样多”师:观察图上有几只小免,一只小免搬了多少块砖?(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免头的图案和砖头的图案)一只小免搬一块砖,小免的只数和砖的块数谁多谁少?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一只小免对一块砖,不多也不少,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数量一样多。同时在图案中间画对应线。这样一个对一个的比较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教师要让学生口头说:免子和砖同样多.板书:同样多。之后让学生找找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并让学生口头说说谁和谁同样多。2)教学“多一些”、“少一些”教师:观察图上有几只小猪,几根木头?生一边回答,师一边贴小猪和木头的图案。一只小猪对一根木头,有没有多余的小猪,有没有多余的木头?谁多谁少?根据学生情况,适时的说出用连对应线的方法比。一只猪对一根木头,两只猪对两根木头…边说边连线,同时正应课前游戏 1对1,2对2,3 对3.说明木头多,猪少,让学生口头多说木头的数量比猪的数量多,猪的数量比木头的少,要学生说完整。板书:“多一些,少一些”、类似地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哪些物体可以比多比少的。3)动手操作为加强印象,我们以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让学生动手用自制的小圆片和三角形,摆出同样、多一些、少一些的情况,根据自己摆的情况完整地说出谁多谁少。师循视,并给予评价。4)巩固练习教会学生做题之前先读题。读两遍。做数学书本第7页。对于数学书第8页的3、4 两小题。分别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3是用画 对应线的方法,摆的长度一样,可是疏密不一样,这时画对应线是学生常出错,还是用1对1、2对2,从左对到右的办法对应画过去,这样不易错。4题就用数数的办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题,选用最好的办法。七、 板书设计与作业略。
小学数学一年级《比多少》说课稿一、 说教材、学情本节课是2012年最新审定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6页至第8页的内容。学习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数,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学习比多少时学生上路还是比较快的。另外这一课,也是后面认知各数大小的基础,是学习后面数学知识的基础。书中是以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二、 说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三、 说重点、难点会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能准确地比出同样多、多些、少些,并会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四、 说教学策略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用于生活,因此我们的教学尽量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也应不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好。基于这些理念,本课可以通过挂图和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模拟活动或游戏,让学生更乐于融入课堂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五、 课前小游戏伸手指做游戏:左手伸出一个指头,右手伸出一个指头,同时嘴上唱:“1对1,一样多”;类似的办法,一直唱到“5对5,一样多”。这个小游戏是 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感受到同样多就是数量一样,数量一样就是同样多。同时也为画对应线比较多少,打下了很巧妙的基础。六、 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大部分学生是喜欢听的,教师在学生答后播放一段三只小猪的故事。(事前录好略)。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三只小猪通过实践发现砖头房子最坚固,所以当小免要盖房子时,小猪就来帮小免,我们看到图上(出示主题图)有几只小免/?从而引出新授2、新授1)教学“同样多”师:观察图上有几只小免,一只小免搬了多少块砖?(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免头的图案和砖头的图案)一只小免搬一块砖,小免的只数和砖的块数谁多谁少?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一只小免对一块砖,不多也不少,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数量一样多。同时在图案中间画对应线。这样一个对一个的比较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教师要让学生口头说:免子和砖同样多.板书:同样多。之后让学生找找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并让学生口头说说谁和谁同样多。2)教学“多一些”、“少一些”教师:观察图上有几只小猪,几根木头?生一边回答,师一边贴小猪和木头的图案。一只小猪对一根木头,有没有多余的小猪,有没有多余的木头?谁多谁少?根据学生情况,适时的说出用连对应线的方法比。一只猪对一根木头,两只猪对两根木头…边说边连线,同时正应课前游戏 1对1,2对2,3 对3.说明木头多,猪少,让学生口头多说木头的数量比猪的数量多,猪的数量比木头的少,要学生说完整。板书:“多一些,少一些”、类似地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哪些物体可以比多比少的。3)动手操作为加强印象,我们以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让学生动手用自制的小圆片和三角形,摆出同样、多一些、少一些的情况,根据自己摆的情况完整地说出谁多谁少。师循视,并给予评价。4)巩固练习教会学生做题之前先读题。读两遍。做数学书本第7页。对于数学书第8页的3、4 两小题。分别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3是用画 对应线的方法,摆的长度一样,可是疏密不一样,这时画对应线是学生常出错,还是用1对1、2对2,从左对到右的办法对应画过去,这样不易错。4题就用数数的办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题,选用最好的办法。七、 板书设计与作业略。

6,小学数学说课稿

《克、千克、吨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千克、吨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认识吨、综合与实践小调查。(二)学生分析: 本单元进行的常用质量单位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对三个质量单位具有简单了解和自身具有初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涉及的知识点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注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那就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把学习内容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形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从学生的年龄、知识掌握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的估算物体质量的能力;关键在于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和比较克、千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五)教具、学具准备:为了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教师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盘秤一个,铅球一个,天平若干,6袋需要测量的物品。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新版一角硬币、一袋盐,约重10克、100克的物品。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质量单位的教学,质量单位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的紧密,加之《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就创设了“买水果”的一个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启发学生的学习欲望。1、说教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用启发式引导法来唤起学生在生活感受到的质量观念、用讲解法介绍各种不同的称、用演示法展示天平和台秤的用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等学法来完成教学。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三、说教学过程:(一)说整体设计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校教育中要确定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4、全课总结,课外实践(二)说局部设计:下面分层说明我的教学设计。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我首先课件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购买水果,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着我告诉学生“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用字母g、千克用字母kg表示,并初次让学生看自己所带物品的质量是多少,告诉同桌,使学生从小了解一些必要的常识。然后让学生提出最想了解克和千克的哪些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这个环节分四层进行教学。第一层:探究1克。 先让学生掂一掂一角硬币,感受1克的质量,之后了解天平的结构与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几种物品:圆珠笔芯、三角板、药片、小铁钉、小刀、乒乓球等,让他们把这几种物品分别手中感觉一下,再猜一猜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接着小组用天平称一称自己刚才所说的物品的质量,并交流,进行小结:天平是用来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就用克做他们的质量单位。这样通过掂、比、猜、称、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克,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的观念。第二层:感受10克、100克: 通过两个问题“10个1克是多少与100个1克是多少”,引出10克、100克,小组轮流掂一掂准备的相关物品,说出感觉。这一层是过渡环节,设计了掂、说,为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做铺垫。第三层:领悟1千克:以“10个100克是多少”引入1000克,介绍1000克与1千克的质量是相等的。小组轮流掂一点1千克的物品,感受1千克的质量。再通过放在两只手中的物品,比较1克与1千克,使学生明白“克是一个比千克要小得多的单位,千克是比克重的单位”,增加对“千克”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出示一个铅球,把它放在某个小朋友手中,让其他小朋友猜质量,从而进入第四层。第四层:认识秤: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秤,然后教师出示秤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想知道哪种秤的使用方法,随着学生的提出,课件视频介绍每种秤的用法,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在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习题:知识乐园、知识城堡、开放窗口,分别是第2页和第3页的填一填、称一称。这样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4、全课总结,课外实践。 教师以“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出示几中生活中的实物,课下请小朋友们调查几种物品的质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四、说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所以把它写在黑板的中间。我这样板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重点难点更加突出。克、千克 克 千克 g kg 1克 10克 100克 1000克=1千克
《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中的例2和练习二十三中的部分内容,前面的例1是用连乘解决问题,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这为本课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孕伏,而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两步计算试题的掌握程度,则为本课的计算作好了铺垫。教材通过情境图“60人表演团体操,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个小圈,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来引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解决一个中间问题,从而学会用连除来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模型,并能解释应用,也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因为有了前面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经验,所以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其它方法来解决。根据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找出中间问题,用数学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二、说教学方法:1、在情境中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将创设和例1前后呼应的情境:解放军叔叔表演仪仗队,借助生动的数学语言,串联数学知识,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合作中发展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所以在本课我着力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引导学生在多向交流的合作活动中充分经历知识的提取过程。3、生活中应用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将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找到数学与生活的链接点,突出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以这些教学方法为指导,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仔细观察,找出信息。2、根据信息,补充问题。3、列出算式,回答问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独立思考打算怎样解决“每行有几人” 的问题,然后尝试计算。2、反馈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教师及时板书:1)60÷2=30(人) 30÷5=6(人)2)60÷2÷5=6(人)3)60÷5=12(人) 12÷2=6(人)4)60÷5÷2=6(人)5)60÷(2×5)=6(人)6)60÷(5×2)=6(人)针对各种情况,教师应及时领会到1和2、3和4、5和6分别是思路相同的,所以要选择每种方法中的其中一个算式问问第一步先算什么(尤其是综合算式),针对5和6方法,还需要问问为什么要添加小括号,在这里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用数学的语言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3、让学生比较这么多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使学生发现1和2、3和4、5和6分别是思路相同的,同时这些方法都是用两步来计算的,结果都是相等的,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4、小结:这些方法虽然思考的角度不同,但都是用两步计算来解决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用除法两步计算的问题,同时板书课题。(三) 指导看书,梳理知识1、独立阅读教材例1,然后回答每一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质疑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地方。3、 尝试练习: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能装多少箱需要找到什么信息,然后列式解答进行反馈。(四)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利用练习二十三第10题的信息和问题,让学生给解题思路选择相应的算式。2、 对比练习:有3个书架,每个有6层,平均每层放7本,一共有几本书?共有126本书,平均放在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平均每层放几本书?(这个练习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例1和例2的联系,数学教学不应以课教课,而应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3、利用练习二十三第11题,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在练习的设计中,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满足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需求,真正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评价交流,总结全课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体会”这三个从学习目标、学习情感态度考虑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评价。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说课稿教材简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内容,是在学生
先说明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然后说明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学生学的情况以及自己教学的情况。再说说通过这节课有啥值得继续应用的内容以及有什么不足之处,以便以后加以改正。最后说说今后的教学打算。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一、说教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本课题的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1.新课导人(1).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 (1)填出适合的单位。 · 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 2吨 8吨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 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全课小结

文章TAG:说课教案  幼儿园礼仪课程出门回家说课稿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