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将埙吹出声

1、 学吹埙切忌急躁。在开始阶段一定要耐心练习基本功,不要急于吹曲子。练气、练指、练唇。先长后短、先慢后快、先缓后急。反复练习,定有收获。 2、 老年人学习吹埙当然有许多困难,但只要方法得当,坚持练习。这些困难也是能克服的。比如肺的功能、指的弹性、唇与舌的弹性、记忆力等都可以再练习中得到加强。 3、 吹埙还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手指动则健脑、练记忆则利脑。气息动则健肺、练调息则利肺。吹埙又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是一种乐趣十足的有氧运动。 4、 多听一些名家吹的曲子,听必有益。在听中体会韵味、体会技法、体会技巧。听名家的曲子要贯穿在个学习的过程中,说过头的话,就是要让名家吹的曲子常常陪伴自己、感染自己、影响自己。 5、 练吹埙不光要抽专门的时间练,(当然,用专门的时间练更好.)把埙放在顺手处,有时间就练一会儿。哪怕是几分钟也好,这样就能集零为整,积少成多,把一些零散的时间都调动起来,岂不乐哉! 6、 练习要有一个大略的计划,在一段时间要有一个重点。比如练一种技法,先要集中练,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重点专练这种技法。等到这种技法练得差不多了,再练其他技法。练曲目也是如此。
再多练练吧,应该能吹出声的,其实现在的埙没有严格的艺术品还是乐器的区别,一般抬三、四个孔都是能吹出来的,定音肯定不准,需要自己调整。在多抬一些孔的话比较难了,但是通过调整口形和力度还是可以的。注意先从抬下面的孔开始,比较容易,频率越高的话吹出气息应该越平行于气孔,这样试试,应该能再吹出两三个音吧。不知你有没有吹过笛或箫,远离差不多。其实个人感觉最像吹矿泉水瓶子,如果你能把矿泉水瓶子吹响了,进而瓶子里装多少谁都能吹响了,吹埙也应该差不多了,加油吧,别放弃,闲来吹一下挺有意思

如何将埙吹出声

2,我买了一个埙可是不知道怎么吹请教我

(一) 演奏姿势 1. 身体姿势 坐 式 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适宜,身体要正,两腿自然分开着地。坐在凳面三分之二处,切忌坐满整个椅子。 立 式要求身体站立,两脚稍分开或一脚稍前,一脚稍后。双手持埙,将吹孔对准风门,头要正,双臂张开约45度角,两肘下垂。全身自然放松成垂直状,确保气息通畅。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 手指自然弯曲,指肚按孔。手指按孔要严实,不能漏气。开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影响演奏速度,过低影响音准。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 : 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七孔和第八孔,小指轻轻托底。 九孔埙: 右手小指按住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住第七孔。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八孔和第九孔,左手小指轻轻托住埙底。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演奏口形 埙的演奏口形是通过唇肌,口轮匝肌与面部肌肉的协同动作完成的。口形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吹埙的音色、音准以及强弱控制能力。 演奏时,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两边嘴角适当收缩(呈微笑状),使上下唇的力点向中间依靠,双唇中央形成椭圆形风门,口腔扩张。舌自然平伸。 根据乐曲的需要,吹埙的口形会随时变化,其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口风和口劲三个方面。 演奏时,上下唇中央形成的空隙,是气流经过之“门”,称为“风门”。通过风门吹出的气流称为“口风”,唇肌与面部肌肉的有机协同收缩、放松和支撑的力量称为“口劲”。也叫“嘴劲”。风门的大小、口风的缓急和口劲的大小随乐曲高低音区的不同、音量强弱的变化而变化。三者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低音区 风门大 口风缓 口劲小 高音区 风门小 口风 急 口劲 大 强音 风门大 口风 急 口劲 大 弱音 风门小 口风 缓 口劲 大 (二) 呼吸方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被动的,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吸气与呼气的时间大致相同。埙的演奏需要的是主动呼吸,要求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吹好埙的关键。我们分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来谈。 1. 吸气 吸气时口腔、鼻腔迅速打开,口鼻同时很快将空气吸入,这时横膈膜下降,胸腔及腹腔有明显的扩张感,这就是演奏过程中常用的胸腹式结合吸气。这种方法吸气量大,不易疲劳。 为了便于初学者理解,这里举两个日常生的实例: 第一、 一束芳香四溢的玫瑰花,你禁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体会那种沁入心脾的感觉; 第二、 要吹灭一支放在一米以外的点燃的蜡烛,这时你会猛地吸一口气,这种状态下的吸气一定是松弛的,充分的,胸腹式的,是我们演奏时所需要的。 当吹奏较短乐句或需要急速换气时,还可以采用腹式吸气法。我们也可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人在受了委屈,不停地抽泣时,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吸气方法。腹式吸气的优点是吸气容易而且迅速。 因此,演奏时要根据作品需要,较长乐句的吹奏,运用胸腹式结合吸气的方法,吹奏较短乐句或需要急速换气时,采用腹式吸气法。要学会根据乐句的结构随时调整自己的呼吸方式 2. 呼气 如果说吸气是发音的准备阶段,那么呼气才是真正的发音阶段。正确的吸气是为了更好地呼气。呼气过程是靠唇部肌肉与腹部肌肉的有机配合与控制来完成的。我们通过唇部肌肉的控制把气流汇成“束”,靠口劲调节风门的大小来完成,要求气不能散,吹奏无噪音,出音饱满而坚实。通过腹部肌肉的控制使呼出的气流均匀、平稳,不能忽快忽慢,忽强忽弱,这样,出音才会平稳而厚重。 在进行呼吸训练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 吸气要深,但不能过饱,否则容易造成呼吸肌和各肌肉群的过度紧张,使呼气质量下降; 第二、 呼气要有预留,所谓“气留三分”,不能等到把气全用完时再换气,否则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吸气质量。 总之,埙的演奏要求音色圆润,坚实厚重,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呼吸方法的训练及下一章节的气息控制,需要学习者长期不懈的练习和体会,才能正确地掌握要领,从而做到在演奏中运用自如。 气类吹奏技巧 埙的气类吹奏技巧有长音、气震音、唇振音等,其中长音是埙吹奏技巧的基础,必须饱满圆润,响亮平稳无杂音。 埙的常用技巧汇总起来可分为气、指、舌三大类:包括长音、气震音、指震音、唇震音、颤音、滑音、吐音、打音、空打音、循环换气、双吐循环换气、虚吹音等多种。这些技巧是演奏埙时必须具备的。 在埙的吹奏技巧中,长音是埙气息训练的基础,通过练习长音可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养成良好的演奏口形以及平稳、饱满、纯正的发音。故必须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练习,练习时可以结合力度共同进行,音色必须饱满圆润,响亮平稳无杂音。 气震音又叫“腹震音”,依靠腹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颤动而产生。气震音有大、小、快、慢之分,在实际演奏中应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而定。如歌唱性的旋律应采用均匀自如的气震音,激情、悲愤的旋律则采用夸大式的气震音等。气震音可在保证音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要求均匀流畅。 唇震音是用双手带动埙体,使风门与吹孔快速前后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波动音。埙体后移时吹孔变小,音则低;埙体前移时吹孔变大,音则高。这种演奏技巧常在表现神奇、空灵的意境时使用。 舌类吹奏技巧 吐音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要求声音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 吐音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曲调。吐音分单吐音(包括单外吐、单内吐)、双吐、轻吐、气吐、唇吐等多种。 单外吐(标记T)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形的基础上舌头自然向上,微贴上唇内沿,呼气时迅速后缩,使气流冲入吹孔发出短促有力之声,类似“吐”音。 单内吐(标记K)在保持正确吹奏口形的基础上,舌根部后缩堵住上腭,呼气时舌根部迅速前送,使气流冲入吹孔而发出短促有力之声,类似“库”音。 双吐就是结合单内吐和单外吐,速度比单吐快一倍,其音类似“吐库”或“库吐”,适于演奏欢快、激昂的曲调。 吐音要求声音结实、干净、有弹性,节奏要均匀平稳。 轻吐与常用的吐音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舌的活动范围短而小,吐音力度减弱,发声轻巧柔润,类似“区”音,犹如弦乐器的轻抖弓,适于表现抒情的快速乐曲。 气吐是依靠腹部力量的突然收缩,加之横膈膜有力的上托,使气流短促有力地冲入吹孔而发声。类似“呼”音,气吐音浑厚、圆润,但由于吐音速度缓慢,因此用途不广,只在特殊情况下偶而使用。 唇吐是依靠上下唇肌的力量,在上下唇有意识开闭的瞬间,利用腹中气流的冲力,把气流输入吹孔而发声。类似“扑”音,唇吐发音柔和,只适于在弱起乐段的起音或特殊的情况下使用。 花舌即舌打嘟噜。舌尖微触上腭,在呼气对舌尖冲击的同时使舌尖产生连续、快速地颤动,并发出“嘟、嘟”之声。花舌音犹如弹拨乐的轮指,只有在特殊需要时才使用。 指类演奏技巧 一、颤音 滑音 二、赠音 叠音 打音 >> 颤音:是用手指在音孔上作全孔迅速开闭动作,使声音产生波动效果。颤音最常用的有大、小二度,三度、四度颤音,可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风格灵活运用。颤音练习是手指运动技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时要求手指灵活而有弹性。 滑音: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多用于诙谐、幽默、低沉、哀怨的乐曲中,这种技巧极大地丰富了埙的表现力。 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和圆滑音三种。 1.上滑音:是在奏出本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上滑抹至第二音(比本音高)的同时,呼气力度随之相应增强。 2.下滑音:是在奏出本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下滑抹至第二音(比本音低)的同时,呼气力度随之相应减弱。 3.圆滑音:是在奏出第一个音后,手指无痕迹的向上或向下滑抹至第二个音后再返回原位的同时,呼气力度按下滑音、上滑音而求得。圆滑音也称复滑音,是上、下滑音的结合体。 滑音要求音色圆润干净、节奏准确,每个滑音的开始均用轻吐演奏;此外,手指滑抹时不要紧张,保持自然状态为宜。发声要柔和、圆滑,听不出痕迹。 指类演奏技巧 一、颤音 滑音 >> 二、赠音 叠音 打音 赠音,一般用在乐句末尾、本音结束前带出的短暂装饰音,也称送音。赠音是一种装饰音,几乎不占用本音时值,能听也但并不明显,演奏时要短、轻、快,换气要及时、准确。 叠音,在本音的上方作二度、三度、四度等时值短促的重叠加花下行至本音的音。演奏叠音时,手指开闭要迅速,把经过音的动作全部做出来,但不要奏成明显的装饰音,要以本为主,只有经过音的痕迹。叠音有长短之分,要根据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作品灵活应用。 打音、采用手指弹打本音孔、或本音孔下方的音孔,使本音孔发出相分离的音叫打音。打音也是埙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运用得当能给乐曲增加色彩和美感。练习时,要锻练手指的速度和力度,下指不能犹豫,手指弹打的力度要大,要把同等音区分开来,乐句要连贯、音符要清楚。气、指结合要干净、利落。 打音和颤音重叠时,打音先发声,颤音随之而出,听起来则像同时出现的感觉。切记:要衔接紧凑、配合默契。 空打音用手指弹打音孔,使埙体内腔发出的共鸣声叫空打音。演奏空打音时不用吹奏,而是将本音孔打开,弹打共鸣好的音孔。音准靠听觉和用唇部控制吹孔角度的大小来调整。空打音要求手指要有力度和弹性,并使发音准确、饱适于演奏深远含蓄的旋律以及模仿自然界某些特殊的音响效果。古琴为“天籁”,土埙为“地籁”,昆曲为“人籁”,是为三者…… -- 作者:隐身符 -- 发布时间:2004-10-18 14:39:02 -- 我和埙 1. 说实话,埙这个字从哪个时候注入脑子的现在我自己也说不清了。 小时候学了一点笛子,慢慢知道了箫。就对吹奏乐器有了兴趣,尤其是民族的。 因为不怎么会识谱所以只要电影、电视背景的音乐,一旦现现箫笛之类的东西就会刻意去记,然后学着吹一些。 后来听到一种音色比箫更浑厚,意竟更哀婉的声音。被那种特别的韵味吸引住。 从那个时候起就想了知道这个什么东西,那个时候还没网络。这方面的东西无从了解。偶然一次在一个文艺节目有衣着古装的人吹了一曲《醉翁戏鸟》,从那天开始才知道这个东西叫埙。再多的也不知道了。 慢慢地,可能是留意的更加仔细。在眼前出现的更为频繁,电影电视也作为道具用上了它。有了网络之后才算真正的入了埙这道门。知道了埙是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朔到史前文明。最初的用途是用于兽猎。从只有一个吹孔发展到十个指孔经过了好几千年。至于它的内函,我没有那种文学功底去描述它。只想得起有人说过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 不知是埙不喜欢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不喜欢埙,埙总是难以让人了解,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在电影电视里见到的吹埙者不是世外高人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因而一直以来就想拥有一支,但这里的琴行是找不到埙的,因为对他不感兴趣的还是多数人。人们很难把“埙”这个字,和那个圆圆的梨形的东西联系起来。 2.自己做埙是非常有趣的。 三月份的时候送朋友到河边坐船。回来的路上无心中捡了一块泥。当时用这块泥做埙的念头也只是闪了一下。但到最后还是做了,且做出和第一个自我感觉就很好。虽然还谈不是音准,外表也粗糙,但音色已有点像记忆中埙的音色。 当做出一支令自己都满意的埙时,那种成就感是很难用别的东西替代的。起初我做埙的方法很笨,先做好一个实心的埙。等到半干后,劈成两半,把中间挖空。(这道工绪是非常难做的,泥太干会挖破。泥太湿会挖形)。所以很快被淘汰。 找到秦埙网也是很偶然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缘份。最先是通过笛韵找到龙吟埙。又在龙吟埙看到一个网提到了秦埙。 到了秦埙后,学会了用模具。大大提高了制埙的速度和质量。音域比原来高了两个音。 因为是用石膏模具,所以用不着挖那道工绪,只需把泥拍成一cm左右的片包在模具上。慢慢地搓,直到看起来没有结逢,等到干一段时间,大概有一点点裂口的时候,用刀子割开(也可以用线挤)。取出模具,再用泥浆合上,再等到结逢处的泥浆干一点后可以打磨,也可以等到吹孔和音孔都完成后再进行。(用一块玻璃棒,最好找的工具是用一次性打火机,我这里一块钱三个,只要是表面光的有一点硬度的即可)这个时候就有了个没有音孔和吹孔的埙了。也可以说现在它还不是埙。然后再用刀子把尖削去,这个时候吹孔已经基本能出现了了,可用竹刀(制埙就现在来说是没有专用工具的,只要用起顺手任何东西都可以用上,就像先前说的打火机。目前我用的工具大部份是版主指导下自行加工,这里说的竹刀就是把细竹条削出锋口,能削得动半干的泥就能用,以前开孔也用,现改用收音机天线)慢慢地修整吹孔。吹孔开出后就可以开音孔了。吹孔的大小一般因埙的大小而定。 音孔也是从第一孔开始。刚开始做埙的人也包括我现在是做不出标准的调的埙的,因为埙体的大小决定埙的音高。即使能做出模具也只是那个样子,不知道多大的模具能做多少调的埙。所以不会是标准的某个调的。它的音有能可能是处于两个音之间而又不是半音,因此标准的校音器也用不上。如果手里有吉它,我们可以在做出吹出孔后吹一吹。然后在吉它上面找到吹出的那个音。没有合适的也可以调弦去将就它。这样可以校出每孔之间的准确性(要做出标标准调的模具须长时间试验,筒音的音高和埙体的大小及吹口的大小,高音好不好吹及音色都有密切联系,这一点也需长时间摸索才能了解其中究竟。因为埙本身属于较特殊的边棱音乐器,其中数据也没有箫笛那样标准化,可能时间久了能算出多大体积的模具能做出筒音为多少的埙,音色问题还得靠经验) 吹孔和音孔都开好后,如果你还有兴趣,可以在埙上面刻点花纹什么的。雕刻的内容可以自定又是其中一个乐趣。 上述工绪都完成后,就可放在一边。等它干。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暴晒,就像土窑工艺的制砖一样。等它自然风干。干透后就可以烧制了。如果附近有陶艺工作室,可以送到那里去烧。如果没有,也可就是炉子里烧。只是强度会差很多。 目前我自己也是在一只大蜂窝煤炉子里烧,炉子可以放三层煤,每层三个那种。先把最底层的煤生燃,然后在煤上放上做好的埙。再在上面放一层煤。面上再盖上块铁板,大概等六七个小时,炉子里就能伸手进去了,这个时候可以把东西拿出来。拿出之后需最后调一次音,这个时候可以用上那种较细的耐水砂纸,五金店里能够买了,一张大概是五毛至七毛钱。如果只是用于调音,一张可以用很久。如果还觉得表哪里有没磨光的也可用上,细细地磨一下。感觉都光了之后,还可以用一点蜡抹上,再用布蹭几下使表面有光洁度为止。 这些工作都完成了,一支埙也可以说完工了。你可以拿给你身边的朋友看看,让他们指出缺点,因为很多时候自己对自己做出的东西有一种原谅性。是看不出不足之处的。下一个你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你能够坚持每个星期做一个,做到二十个的时候,你的作品会有很多人喜欢了。 上次在豫园看到过,周庄也有的,七宝古镇也应该有的
1 看埙的吹法 (一) 演奏姿势 1. 身体姿势 坐 式 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适宜,身体要正,两腿自然分开着地。坐在凳面三分之二处,切忌坐满整个椅子。 立 式 要求身体站立,两脚稍分开或一脚稍前,一脚稍后。双手持埙,将吹孔对准风门,头要正,双臂张开约45度角,两肘下垂。全身自然放松成垂直状,确保气息通畅。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   手指自然弯曲,指肚按孔。手指按孔要严实,不能漏气。开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影响演奏速度,过低影响音准。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   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七孔和第八孔,小指轻轻托底。        九孔埙   右手小指按住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住第七孔。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八孔和第九孔,左手小指轻轻托住埙底。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演奏口形 埙的演奏口形是通过唇肌,口轮匝肌与面部肌肉的协同动作完成的。口形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吹埙的音色、音准以及强弱控制能力。 演奏时,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两边嘴角适当收缩(呈微笑状),使上下唇的力点向中间依靠,双唇中央形成椭圆形风门,口腔扩张。舌自然平伸。 根据乐曲的需要,吹埙的口形会随时变化,其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口风和口劲三个方面。 演奏时,上下唇中央形成的空隙,是气流经过之“门”,称为“风门”。通过风门吹出的气流称为“口风”,唇肌与面部肌肉的有机协同收缩、放松和支撑的力量称为“口劲”。也叫“嘴劲”。风门的大小、口风的缓急和口劲的大小随乐曲高低音区的不同、音量强弱的变化而变化。三者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风门 口风 口劲 低音区 大 缓 小 高音区 小 急 大 强音 大 急 大 弱音 小 缓 大 top (二) 呼吸方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被动的,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吸气与呼气的时间大致相同。埙的演奏需要的是主动呼吸,要求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吹好埙的关键。我们分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来谈。 1. 吸气   吸气时口腔、鼻腔迅速打开,口鼻同时很快将空气吸入,这时横膈膜下降,胸腔及腹腔有明显的扩张感,这就是演奏过程中常用的胸腹式结合吸气。这种方法吸气量大,不易疲劳。 为了便于初学者理解,这里举两个日常生的实例: 第一、 一束芳香四溢的玫瑰花,你禁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体会那种沁入心脾的感觉; 第二、 要吹灭一支放在一米以外的点燃的蜡烛,这时你会猛地吸一口气,这种状态下的吸气一定是松弛的,充分的,胸腹式的,是我们演奏时所需要的。 当吹奏较短乐句或需要急速换气时,还可以采用腹式吸气法。我们也可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人在受了委屈,不停地抽泣时,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吸气方法。腹式吸气的优点是吸气容易而且迅速。 因此,演奏时要根据作品需要,较长乐句的吹奏,运用胸腹式结合吸气的方法,吹奏较短乐句或需要急速换气时,采用腹式吸气法。要学会根据乐句的结构随时调整自己的呼吸方式 2. 呼气   如果说吸气是发音的准备阶段,那么呼气才是真正的发音阶段。正确的吸气是为了更好地呼气。呼气过程是靠唇部肌肉与腹部肌肉的有机配合与控制来完成的。我们通过唇部肌肉的控制把气流汇成“束”,靠口劲调节风门的大小来完成,要求气不能散,吹奏无噪音,出音饱满而坚实。通过腹部肌肉的控制使呼出的气流均匀、平稳,不能忽快忽慢,忽强忽弱,这样,出音才会平稳而厚重。 在进行呼吸训练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 吸气要深,但不能过饱,否则容易造成呼吸肌和各肌肉群的过度紧张,使呼气质量下降; 第二、 呼气要有预留,所谓“气留三分”,不能等到把气全用完时再换气,否则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吸气质量。 总之,埙的演奏要求音色圆润,坚实厚重,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呼吸方法的训练及下一章节的气息控制,需要学习者长期不懈的练习和体会,才能正确地掌握要领,从而做到在演奏中运用自如。
汗,发不出声音,当然是姿势不对.吹埙的基本口型,和吹箫是一样的,找个人教你吧.不过埙这个东西,你吹出声音来,也不定能吹曲子啊,它的指法算是比较麻烦的了。

我买了一个埙可是不知道怎么吹请教我


文章TAG:怎么  如何  何将  吹出  埙怎么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