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要点:1.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2.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3.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4.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5.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6.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创新精神,在工作中追求创新。2、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紧跟时代步伐,而不是只固守原来的那套。3、创新载体。现在是网络时代,要紧密运用网络载体,攻克网络阵地。4、理论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创新理论。5、注意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6、注重宣传灌输。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原因在于:第一,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人的价值观念必须统一和稳定,而这就需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人格形态是统一而稳定的。否则,分裂的人格只能产生分裂的观念。第二,人格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世界观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虽然来自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但如果没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内在心理依据,外在的观念灌输就很难起作用。第三,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人格具有品质化的特性,因此,人格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内在质地,不同的质地会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质。当然,人格的这些基础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相对的,同时它还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发生相互的影响和转化作用。因而,人格既有统一性和稳定性,也有分化性和可变性,这些特性也决定了良性人格的不易养成。总之,人格状态可以说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往往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

3,如何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 道德素质内涵的界定   “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先秦时代,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老子曾说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就是指自然运行和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而在中国古代“道”与“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德”一词并不存在。“道”与“德”连用是在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在现代社会中,道德由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个人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来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素质是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接受道德教育和自身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化为个人内心信念的道德品质。它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具体体现,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   二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的要求   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效果,不仅要求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真理的力量,而且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塑造和净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道德规范的示范者。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才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才能引导受教育者朝着社会要求的道德方向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应该具备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即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是指一个社会的全体公民为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及相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包括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是指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其心里意识,行为活动的总和,要求人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调节、约束家庭生活、家庭关系、家庭成员行为的道德准则。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工作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工作要求具有特殊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劳动属于难以量化的精神生产活动。它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言传身教来启发、影响受教育者,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从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劳动工具是以教育者个人的个性品质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劳动极其复杂精细的精神生产活动,他的劳动工具和手段主要是以自身的个性品质,如情感、意志、性格、品德、能力等等。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以自己的思想行为去影响和感染教育对象,以其一言一行不自觉的影响着受教育者,从而使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高尚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亟须提高的素质。   三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道德素质的途径   (一)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整体素质   德才兼备和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会自发的产生和形成,它取决于有关部门的有意识的教育和引导。人是一个受主客观条件影响的能动主体,他的思想行为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建设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形势发展的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规划、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规划。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实践活动的推进,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道德知识教育。通过传授道德知识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经验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培训。   (二)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观教育   道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是灵活多变的,但是都必须符合道德本身的特点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观教育可以从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五个环节着手,只有在每一个环节上下了工夫,道德观的教育效果才能落到实处。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道德修养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修养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坚持道德修养和教育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实际相符合,才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第二,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道德修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经历一个不断改造与超越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端正态度,长期坚持,这样才能实现道德修养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罗红铁《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罗红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罗国杰马博宣余进《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如何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文章TAG:加强  思想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