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在洛阳是因为战局形势的缘故,并非是喜欢这里。曹操当时是坐镇洛阳,观察局势的,(事实是曹操对洛阳有感情,但谈不上喜欢)曹操在临死前那段时间里,还特意去巡视洛阳北部尉府的旧址,这里毕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做官的地方,曹操此时已经60多岁,想想当年才20出头,至此阔别四十年,重返年轻时壮志满酬的起点,感慨万千。
1、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人在做,天在看;人可欺,天不可欺。司马懿生前杀业太重,为夺权处心积虑,奸诈诡计,口是心非,虽寿高七十三岁,名利权势俱得,却也良心丧尽,因恶梦惊悸得病而死,招致其子孙寿禄不永,晋祚短命,司马懿在暮年之后,曾做了三次有损阴德的事。其一是平定辽东,杀业太重,司马懿率军猛攻公孙渊老巢襄平,城内震恐,公孙渊两次派使者请降,司马懿斩杀使者,不许投降,最终攻破襄平,公孙渊战死。
司马懿率军入城后,下令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如山,以造京观,炫耀武功,随后又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又令中原人愿意返回故乡的,各随己愿。辽东一战,司马懿斩杀降者过万,又让中原人返乡,致使辽东成了异族居住区,为以后五胡入侵乱华提供了便利,其二是高平陵之变赚曹爽。
司马懿利用曹爽陪魏帝曹芳去洛阳城外祭祖之机,突然发动兵变,控制洛阳城后,他就派人带自己的信去城外劝说曹爽,说自己只是想免曹爽的官职,劝他及早交权投降,仍可保富贵,曹爽信以为真,回城交权后,司马懿就以谋反罪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并灭三族。其三是诛杀王凌,王凌对司马懿专擅朝政不满,联合兖州刺史令狐愚谋立楚王曹彪为帝,谋未施,令狐愚即死,为司马懿侦知,亲率军南下擒拿王凌,同时故技重施,先下赦书赦免王凌之罪,写信安慰他。
但不久大军突至,王凌自知势穷,为免百姓遭受战火,自缚去见司马懿,司马懿就派六百军士押王凌回洛阳,王凌知自己必死,在途经项城曹魏忠臣贾逵庙时,王凌大呼:“贾道梁,只有你才知道我是大魏的忠臣啊!”当夜饮药自尽。过后,司马懿将参与王凌之谋自首的人一律处死,并夷三族,还派人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市上刨棺暴尸三天,逼楚王曹彪自尽,又趁机把曹魏王公全部拘捕,关置邺城,不准相互往来,命专人监察。
司马懿在魏帝曹芳嘉平三年(251年)五月平息王凌事件后,六月就常常梦见贾逵、王凌前来斥责索命,因受惊吓得了重病,于八月不治而死,终年七十三岁,诸葛亮在南征南中火烧藤甲军时,就痛心地说自己会因此损寿。司马懿作为曹魏重臣,独霸朝权,却不讲信誉,杀业沉重,自然也良心受谴,命死难安,其子孙尽管夺得天下,也国祚不永,
曹操死在洛阳是因为当时形势使然,跟喜欢洛阳没有关系。曹操年轻时是生活在故乡谯县,父亲曹嵩在京都洛阳做官,他也因为这个关系,往来洛阳,后来也被父亲通过关系,朝廷任命曹操为洛阳北部尉,曹操这才在洛阳工作过一段时间,这也是曹操人生履历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后来曹操还担任过顿丘令,议郎等职务,这个“议郎”也是在朝廷做官,负责匡正朝纲,上言朝政得失。
曹操对这个工作也不是很满意,更多的是对汉灵帝宠信宦官不满,所以他后来干脆称病辞职,回老家隐居去了,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决定改革,任命大量名士,名将出任地方,并组建了西园军,在这个格局之下,曹操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出任西园军的典军校尉。后来(189年)灵帝驾崩,何进在政变中丧命,董卓进京,曹操不肯屈从董卓,选择回乡起兵反董,
这是曹操起兵之前,三次在洛阳工作的经历。此后,汉献帝东归至洛阳,征调诸侯进京,曹操接受董承的指使,率一千人赶到洛阳,掌控了朝廷,和董承等人策划,把汉献帝接至许都定都,这是曹操人生履历中第四次去洛阳,后来,曹操在平定北方,荆,扬等地后,开始向关中、凉州用兵,多次率军路过洛阳,仅此而已,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放弃汉中,返回关中,恰逢关羽率军北伐,围攻襄阳,曹操赶紧征调大军前去增援。
文章TAG:洋洋 司马懿 洛阳 河南 河南洛阳洋洋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