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济宁以南,借用大运河,以北聊城段恢复大运河,其余部分尽量结合利用大运河。先看洛阳隋唐大运河的一些辉煌隋朝历经两世,也建都两城,隋炀帝时迁都于洛阳,随后修建大运河,因此洛阳也成为了隋唐大运河的中心,航道也分为通渠、通济渠、永济渠等,在隋朝炀帝时代,唐代,定都长安,洛阳,所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整体分为四段。
1、赵构为什么不建都洛阳?
1126年靖康元年,宋钦宗要求与金国和谈,赵构之前在金营做人质时被放了。后来知道赵构是亲王,就要求宋朝派赵构去金议和,宋钦宗派赵构和一个王姓官元同去。在赵构走到河北磁县时,被当时在磁县组织抗金的著名将领宗泽拦下了,宗泽告诉他形势紧张,再去金营难以回来。赵构和随行的官员不敢抗旨,结果宗泽与抗金军兵杀了赵构的随从,赵构无奈留在了磁县,
正如宗泽所说,金兵两路大军进攻宋朝,一路绕过磁县直奔汴梁,一路经并州取洛阳。赵构随宗泽后撤相州(今安阳),宋钦宗封赵构为兵马大元帅,让其统天下之兵进京勤王,赵构只是命令宗泽带兵救汴梁,自己却往东逃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左右,金军西路军攻破洛阳,此时赵构跑到了山东东平。1127年,开封沦陷,赵构逃到了商丘被拥立登基,
2、为什么不把大运河重新疏通,不为漕运,用来调水不是挺好的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大运河济宁以南,江苏,浙江段一直能通航,东平湖以北正在规划疏浚。但是大运河通航与南水北调还不完全一样,南水北调虽然也尽量借用大运河,但是从江苏长江边到山东东平湖黄河边,抬高了13级,自从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打通南北尤其是黄河以北呼声很高。大运河最早修建于前486年,战国时代,距今2500多年了,当时主要是三段:山阳以南邗沟,以及浙江黄沟,胥溪接入太湖,
据说夫差最后参与,是为了北上伐齐而开挖。在隋朝炀帝时代,唐代,定都长安,洛阳,所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整体分为四段:1-永济渠,北京通州,经过涿州,河间,魏州,洛阳和以东板渚,2-通济渠,从板渚到淮水。3-邗沟,从淮河下游的山阳到长江下游江都,4-江南河,从江都到苏锡常,到浙江杭州。元明清以后,特别是元朝定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运河还是南北运输粮食为主,
郭守敬提出了修建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后来元朝又连通了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至此,大运河改道裁弯取直,逐渐形成了现在看到的样子。北京,通州,直沽,沧州,德州,临清,聊城,东平,济宁,台儿庄,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苏州,杭州,另外,元代开挖了胶莱运河,海运代替了大部分河运,京杭大运河开始走下坡路,清末民国时期,铁路的出现让运河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近代100多年,尤其是最近五六十年,工业化导致用水过度,华北地区水位普遍下降,胶莱河逐渐干涸不能航运,北方地下水下降严重。历史上,对大运河的批评与赞赏,都有不少,比如唐代很多诗人对大运河有过精辟论述,1-唐.许浑《汴河亭》批评运河: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是景阳楼,2-唐.胡曾《汴水》也是持批评态度: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3-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则为隋炀帝平反: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4-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比较客观: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这首诗是说,汴水与淮河之间挖通后,确实有许多便利。不过,百姓遭受到的苦难也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1797公里的大运河通航线路,主要是山东济宁以南河段,2002年还曾作为南水北调东线,三期工程14年,总耗资420亿元,
南水北调济宁以南,借用大运河,以北聊城段恢复大运河,其余部分尽量结合利用大运河。2014年12月12日,第一期完成,2019年底开始第二期规划,从2016年开始,大运河申遗成功,带动了运河的旅游热,大运河全面通航就提上了日程,目前到2019年底山东段济宁到泰安东平湖80公里河段可以作为三级河道通行千吨船。
文章TAG:洛阳 赵构 大运河 建都 恢复 洛阳怎么不恢复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