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发源于陕西渭南,在洛阳盆地的巩义向北注入黄河,全长约450公里。伊河、洛河最早相会的地方,是在出了洛阳龙门口不远处,两条河就汇流了,到隋炀帝时,在隋唐洛阳城西,把整个洛河导流入洛阳城,并向东与汉魏洛阳故城“阳渠”接轨,大禹治水,“打开黑石关,露出夹河滩”,这片汪洋才形成为一条“洛河”,一条在巩义与黄河相通的“黄金水道”的洛河,一条“一河缔造了中国十三朝古都”的洛河。
1、历史上西周周公东征时,有迁都洛阳吗?还是平王才迁到洛阳?
严格来说,周公建洛邑(今河南洛阳),还不算真正的把都城迁到那里,镐京还是西周的都城。洛邑真正成为都城是在周幽王被杀,申侯拥立宜臼,即东周平王,然后迁都到洛邑,洛邑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东周的都城,周公曾替哥哥武王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周成王主政多年。曾有旧贵族叛乱,贤人召公奭和姜太公怀疑周公也要篡位,周公说服了贤人召公奭和太公相信自己的衷心,然后出兵东征。
在东征过程中,周公新建了一座都城,叫做洛邑,把殷朝的反叛的贵族俘虏,周公称之“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周公又说服召公与自己分权。周成王即位后,“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又“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周”是他的“成周”。
于是成周洛邑成了西周的财赋集中地和军事中心,比如定期接见诸侯、周公讨伐三监、宣王讨伐南蛮从洛邑出发。成周与宗周一起构成了西周的统治中心,“宗周”与“成周”每相对称,前者又称西都或西周,后者又称东都或东周。所以,周公这位手段高明的政治家把一切权力转移到地理位置在中心的洛邑,西周时期,镐京还是首都,但是周公没有想到,正因为他把权力重心和军事力量的东移,导致西部卫戍力量薄弱,几百年后,犬戎从西部进军镐京,导致西周灭亡。
2、伊河和洛河交汇点在洛阳吗?
伊河和洛河的交汇点,在洛阳偃师岳滩村东约2公里处,而岳滩村就是“南伊河,北洛河,村东便是伊洛河”的三面临河的半岛村。在偃师老县城之南,顾县镇杨村渡口之西,伊河与洛河在这里已经完成了汇合,当地俗称这里为“两河迎儿”。汇合后称“伊洛河”,但多称“洛河”,因伊洛河相会,滩涂广阔,土质疏松,远山近水,风光迷人,偃师历史上的“八大景”,这里及附近就占其有五。
即:伊洛合流、杨村晚渡、夹河渔歌、寺庄农耕和城南春色,因而,在喜欢观光旅游者的眼里,绝对是个好地方。当然,这里也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名胜数不胜数,在半径约5公里范围内,便有天下之中的景山,帝嚳都邑高辛庄,商都西亳,偃师老城,伊尹墓,田横墓,颜真卿墓,王弼墓,钟繇墓,唐恭陵、和陵等。洛河发源于陕西渭南,在洛阳盆地的巩义向北注入黄河,全长约450公里,
伊河发源于洛阳市栾川,在偃师杨村与洛河汇流,全长约260公里。在大禹治水之前,洛阳龙门是封闭的山体,龙门东边山顶的马鞍山型的豁子,俗称“大鸭豁”,意为鸭子上下水的地方。表明马鞍山(山系称万安山)之南,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是大禹治水,凿开了龙门口,才使得一片汪洋形成为一条伊河。同理,发源于陕西渭南的洛河,450公里长的流程,最下游群山环绕的洛阳盆地,同样是一片汪洋,
是大禹治水,“打开黑石关,露出夹河滩”,这片汪洋才形成为一条“洛河”,一条在巩义与黄河相通的“黄金水道”的洛河,一条“一河缔造了中国十三朝古都”的洛河。关于伊河、洛河的形成,历史文献有载“禹疏九河”,即大禹治水,在黄河流域先后疏通了九条河流,其中就包括伊河和洛河,不过,伊河、洛河最早相会的地方,是在出了洛阳龙门口不远处,两条河就汇流了。
因之,大禹的孙子“太康居斟鄩”,是位于当时的洛河下游的北岸,即“下洛之阳”,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洛阳,这儿也成为“最早的中国”,我们现在看到的伊河滩涂较之洛河大的多,就因为那是原伊河、洛河共有的河道和滩涂,而如今偃师段的洛河,是早在汉魏时为汉魏洛阳城供水和漕运而开挖的“运河”,史称“阳渠”。偃师佃庄紧临洛河的“河头”村,即“开挖阳渠起头的地方”。
文章TAG:洛河 洛阳 交汇点 伊河 通往 洛阳洛河通往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