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隋炀帝借此机会兴建东都,迁都洛阳。隋炀帝杨广兴建东都洛阳,表面上是为了解决关中粮食不足的问题,实际是为了摆脱关陇集团的政治控制,为了笼络关东的文人学士,唐王朝在东都洛阳设考场,举行全国规模的科举考试,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将东都改为神都,历时15年。

1、盛唐的国都在洛阳还是西安?

盛唐的国都在洛阳还是西安

首先,唐朝拥有天下,李家的关陇军事集团主要依靠的是关东(今天的晋冀鲁豫一带)的豪强武力,如瓦岗军之类,而关东的士人、民众的政治信仰在洛阳,因为自东汉起,魏晋皆建都洛阳,经历五胡乱华,由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现了北方的一统,人心所向在于“天下之中”的洛阳城。从南方讲,南渡的士人多是司马氏西晋朝的达官后裔,他们的政治信仰也在洛阳,

其次,经济上,西安的农耕条件次于洛阳,而且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商贸繁华也非西安偏处关西所能比拟的。唐朝天子常常因为漕运不济和关中歉收,而将整个政府机构迁到洛阳,名曰“就食东都”,人称“逐食天子”,再次,文化上洛阳的地位极其崇高。从语言上看,唐诗的用韵依照《切韵》,而《切韵》正是依据洛阳语音为标准制定的,而不是关西的方言,

为了笼络关东的文人学士,唐王朝在东都洛阳设考场,举行全国规模的科举考试。总的来讲,洛阳在唐代的地位比今天的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的过程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将东都改为神都,历时15年。

2、杨广建东都洛阳有什么原因吗?它跟开凿运河有必然联系吗?

杨广建东都洛阳有什么原因吗它跟开凿运河有必然联系吗

隋炀帝杨广兴建东都洛阳,表面上是为了解决关中粮食不足的问题,实际是为了摆脱关陇集团的政治控制,同时和开凿运河互为配套措施,目的都是为了隋朝稳固对全国的统治。一、关陇集团对皇权的制衡和隋炀帝的迁都反制关陇集团源于北魏六镇,脱胎于西魏八大柱国,这邦人都是军人出身,是由鲜卑贵族南下后和汉人军阀一道通婚、共坐形成的一个门阀集团。

他们有自己派系的军队,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范围,掌握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命脉,关陇集团的创始人宇文泰废西魏,建立了北周。宇文泰一手栽培的关陇集团重要人物杨忠,就是杨坚的父亲,没过多少年,杨坚替代了北周小皇帝,建立大隋,偏偏他就是北周小皇帝的外公。后来同为关陇集团的李渊建唐时,不也是抢了表弟杨广的皇位吗?那两百多年,这皇位就在这几家亲戚手里倒来倒去,

这关陇集团和一般的军阀还不一样,他们各自都有雄厚的实力,甚至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不管谁得了皇位,都不敢将整个关陇集团列为对立面,反过来关陇集团的其他人物会联合起来制衡皇权,其实更准确点说,关陇集团严重威胁了皇权。因为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都会有一些独立的政治诉求,甚至会干预皇帝的人事安排,隋炀帝时期任用了五个宰相,苏威、宇文述、裴矩、裴蕴、虞世南。

前两个是关陇集团的人物,裴矩和培裴蕴是山东的代表人物,而虞世南则来自陈朝,由此来看,隋炀帝是想尽一切办法来逐步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隋文帝杨坚曾经兴建大兴城,对长安,周边的政治势力做了重新调整,但由于处于关陇集团控制的核心地带,收效并不大。可是上天给了隋炀帝借口,关中地区,虽然千里沃野,但交通并不便利。

到了隋朝,关中地区人口巨增,驻军数量巨大,导致粮食短缺,特别遇到了灾年的时候,皇帝带的群臣还要去洛阳吃饭,于是,隋炀帝借此机会兴建东都,迁都洛阳。实际上真实目的是重组内阁,摆脱关陇集团,二、天下之中的洛阳更有利于对天下的控制洛阳位于天下之中,自古东出西进,南来北往必经之地。东出则拥东部千里大平原,西退可由函谷关、潼关防御至长安,

以洛阳为都,对全国的辐射性更强,更有利于对天下的掌控。要知道,隋朝皇帝为首的关陇集团,属于土生土长的北周势力,后来,北周兼并了北齐之后,山东地区的政治势力开始走进大隋的政权,再后来,隋灭南陈,江南也融入隋朝大一统之中,但是这持续了400年的战乱纷争,经济、政治、文化之间人为的隔裂,让统一的隋朝管理起来也相当吃力。


文章TAG:洛阳  东都  盛唐  西安  东都洛阳是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