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西晋户调制的特点

“户调”制的主要特征有四:一是以按户和计赀的方式征收,二是以实物绵、绢代替钱币充税,三是以“户调”取代汉代的口钱、算赋的地位,四是除田租、“户调”的定额外无其他征发。户调制起始于东汉末年,曹操为解决物资缺少的困境,在建安五年征收棉、帛之物,其中正式创立于建安九年,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又对曹魏政权时期的户调制进行改良颁布。
增量调制与脉码调制(pcm)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电路简单,而脉码调制编码器需要较多逻辑电路;②数据率低于40千比特/秒时,话音质量比脉码调制的好,增量调制一般采用的数据率为32千比特/秒或16千比特/秒;③抗信道误码性能好,能工作于误码率为10-3的信道,而脉码调制要求信道误码率低于10-5~10-6。因此,增量调制适用于军事通信、散射通信和农村电话网等中等质量的通信系统。增量调制技术还可应用于图像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西晋户调制的特点

2,西晋的户调制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操作的 能举例说明吗我看不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按户征收础的制度,起始于东汉末年。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兖、豫两州征收户调,征收物为绵、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式颁布户调令,规定每户征收绢2匹、绵2斤。这是历史上首次颁布的户调制度。户调的实行,取代了汉朝以来的算赋和口赋,从此与田租一起成为国家的正式赋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制定户调式,规定了男为户主的户每年纳绢3匹、绵3斤,以妇女为户主或次了男为户主的户每年征收减半;边郡民户只纳规定数目的2/3,更远者纳1/3;少数民族按地方远近,每户纳賨布1匹或1丈。以上户调数额只是平均标准,实际征收时采取九品混通的办法,按资产的多少将农户分为九等,按其等位高低征收不同数量的绢绵,但征收总量必须与各地丁男、丁女和次了男户数须纳户调总额相等。西晋灭亡后,在南方,东晋南朝继续实行户调制,征收物常为布,南朝后期梁、陈时才改户调为了调。在北方,十六国时期和北魏前期仍实行户调。北魏太和 九年(公元485年)实行均田制后,改为按丁征收赋 税,户调制从此废止。

西晋的户调制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操作的 能举例说明吗我看不


文章TAG:户调制  西晋  调制  特点  户调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