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皇帝在北京,太子守南京,当时南京虽然首都那一套班子都有。南京在中国古代最后一次享有京畿地位是在明朝,而北京在古代最后的繁荣却是在清朝,可以北京比南京缺少明朝味,主要在于北京还做了清朝京畿,迁都北京,是朱棣作出的决定,也不简单是因为南京地震频繁的原因,笔者在此讲地震这个因素,是想说明,如果南京没有怎么频繁的地震,明仁宗早就迁回南京了,朱老四迁都北京后,把之前称北京为京都改为京师,南京改为留都,而他又改成行在,南京改回京师,这一称呼一直到了明英宗正统时才换掉,确立了北京为都城。

1、北京做明朝都城时间更长,但为何北京明朝气息没有南京浓厚?

北京做明朝都城时间更长,但为何北京明朝气息没有南京浓厚

南京在中国古代最后一次享有京畿地位是在明朝,而北京在古代最后的繁荣却是在清朝。可以说,北京比南京缺少明朝味,主要在于北京还做了清朝京畿,南京,这座我们熟悉的六朝古都,至正十六年(1356)迎来新主人朱元璋,并获得新名字——应天府。十年后,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开始修缮、扩建应天府,修筑宫殿,为之后定都于此做准备,

洪武元年(1368),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再一次成为国家的中心。五十三年间,应天府以大明王朝京畿的地位,迎来高速发展,据有关部门实测,应天府城周长度长达35.676公里,是我国当时最大的城池。放眼当时的世界,也没有谁能与之匹敌,即使是当时繁华的巴黎城,也只有29.5公里。同时,南京有着明显的明朝特色,应天府的布局一反唐宋以来追求工整、对称、规则的原则,其城墙沿着旧城,依仗山水地势而建。

即使是皇城,也不再位于中轴线,而是偏于一隅,或者说,整座城池其实并未形成明显中轴线,即使朱元璋想要凸显皇城的地位,也无从下手。但就是这种打破定式的城市布局,使得应天府形成山、水、城相融合的明朝风格,而反观北京的格局,我们看得到历朝延续的布局模式,却缺少一份大明独有的特色。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带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把大明的政治中心迁往北京,

但南京并非从此被废除,而是成为留都,虽然少了一丝政治意味,但依旧延续着往日的繁荣与风姿。我们北有北京,南有南京,虽然今天南京只是一座繁荣的城市,但在明朝,它的地位依然十分突出。虽然京畿的地位被北京夺去,南京还是混到了一个陪都的名号,作为陪都,南京还是大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枢纽,依然深刻展现着这个王朝的风格。

崇祯十七年,也就是清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四月正是北方春意正浓的时候。崇祯皇帝朱由检却吊死在景山的歪脖子树上,大明没落,北京作为明京畿的历史也就此结束。而随后接手北京的,正是从草原和山林奔来的满清,我们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朝代一个首都,也有着类似的意义,满清统治下的北京,注定了不会继续保留过多的大明气息。

虽然自永乐十八年(1420)后,北京就开始了它一百七十一年的大明京畿的历史,但它后来还做了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皇都,别说两百多年,就是六十八年,都足够大清把北京变成大清的北京。虽然紫禁城的建筑有对大明南京城皇宫的仿制,但在清兵入关后,之前占领北京的李自成一把火将大明辛辛苦苦建造的故宫化为灰烬,只有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逃过一劫,

康熙二十二年(1683),被焚毁的故宫才开始重新建造。直到康熙三十四年(1696),这座北京的地标性建筑才恢复往日光辉,而这时候的故宫,早已不见了大明的风采,取而代之的,是大清的绚烂。一叶知秋,整个北京城,很快就换上了清朝的色彩,大明风范式微,而南京,在清朝不过是一个重要些的地方首府,不是陪都,更不是首都。

2、明朝有三个都城,南京和北京,另一个叫中都,您知道在哪里吗?

明朝有三个都城,南京和北京,另一个叫中都,您知道在哪里吗

凤阳、朱元璋老家,朱元璋祖宗都葬在那里,后来被张献忠攻破,把老朱家祖坟都给平了,这事儿比河南周口市提倡平坟口号提前了600多年。为这事儿崇祯皇帝还来个罪已诏,自己惩罚自己,三天没吃饭。明朝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皇帝在北京,太子守南京,当时南京虽然首都那一套班子都有,但除兵部外其他部门基本都是养老部门。

中都凤阳是发配太监去为老朱家守灵的地方,中都最大的官是凤阳巡抚。当初科举考试实行的和现在差不多,不是用的全国卷,凤阳也是录取分数线比较低的地区类似现在的直辖市考分录取,当初海青天海瑞做过万历年间最肥差事(应天巡抚)顺便八卦下,海青天是海南琼山区府城镇人,现在那里有一条步行街(琼山区最繁华的街道)叫忠介路,是以海青天的谥号命名的。


文章TAG:都城  明朝  北京  更长  南京  明朝都城在南京北京各多少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