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眼花缭乱而应接不暇或许被城市风情美景所染,不然怎么能写跑题了呢。现在的人想要避暑,那方式真的各种各样,像是电风扇、空调跟冰淇淋什么的都是基础,要说城里人怎么避暑的,其实咱们心都明了,特别是身居城里人更有发言权,不必多费口舌以免嫌咱嘴碎。
1、现代人夏天有空调避暑,那古代人怎么避暑的?
现代人调侃所说的“消夏三宝”——空调、冰镇西瓜、wifi,古代人除了西瓜其他两样都无福消受。即使是西瓜,按流行的说法也仅在四五世纪时才由西域传到了中原,也就是说,南北朝之前的国人,甚至可能连西瓜都吃不上。再一点,古人所穿的衣服可远没今人的清凉,背心短裤拖鞋甚至打赤膊成为“膀爷儿”基本都不用想了,无论男女通常都会包裹的比较严实,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们该如何对抗夏日炎炎呢?其实说起来还是有招的。为便于将问题说的明白一点,我们索性就拿古人所能避暑的最高级别来说,看看清代的皇帝是如何消夏避暑的,至于普通人家的古代人,就基本全靠天吃饭了,最多吹个自然风,洗个凉水澡吧。清代皇帝避暑第一招:哪凉快去哪虽然夏季比较凉爽的东北长白山一带为清朝的龙兴之地,但皇帝不太可能去到东北消夏,毕竟远离京师对处理政务掌控朝局十分不便,
紫禁城由于房屋建筑比较密集,又没有成片的树木遮荫,的确比较热。那怎么办呢?第一是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也叫热河行宫,处于热河省的承德,从纬度来说要比京师偏高,自然也会温度低一些。再加上有山有水,的确为避暑好去处,热河行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才全部完工。其实也就是说,乾隆以后的皇帝才更方便使用行宫,
康熙则比较喜欢呆在京郊的畅春园,雍正喜欢去圆明园,包括清朝中后期皇帝太后比较钟情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清代皇帝避暑第二招:“人工智能”电风扇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没有风扇,就人工制造嘛,反正皇宫里最不缺少的就是人了,众多宫女、太监挥动扇子为皇帝、妃嫔们扇风,想要风朝哪个方向吹就朝哪个方向吹,风量想要多大就有多大,说停随时就能停。
这种人工智能“电风扇”,不要说皇家,就是官宦乡绅家里,通常也能用的起,他们毕竟也有婢女、小厮使唤的嘛,清代皇帝避暑第三招:利用冰的融化降温或者直接食用冰镇物那时没有冰箱,皇宫里或者达官贵人家里却都设有大型冰窖,用来储藏冬天采集的冰块。虽然冰窖里的冰块也会融化掉一部分,但总还是有一部分能保存到夏天,清朝下级官员会向上级送上“冰敬”,相当于“高温费”吧。
夏季的冰敬与冬季的炭敬,都算是名正言顺的程仪银子,只是打着消夏和御寒的名号罢了,再一个就是冰镇的食物或者饮水了。虽说这个也只能凉爽痛苦一时,毕竟聊胜于无嘛,清代皇帝避暑第四招:机械原理“空调房”这个其实也不玄乎,就是自唐代就出现的“自雨亭”:清水从亭子四个檐角倾泻而下,像瀑布一样带来阵阵凉意,呆在亭子中犹如呆在“空调房”。
2、没有空调的夏天,农村人是怎么避暑的?
农村并非是愚昧和落后的代名词,在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智慧,从小在农村生活,时常为前人留下的经验赞叹。曾经的农村比较贫穷,夏天的时候没有空调电扇,农村有许多土方法,避暑的效果比现在也不差,反而更加自然。1、农村房子以前农村的老房子住的舒服,表面是砖内部是泥坯结构,为了图结实,老房子的墙体都将近半米厚。这老房子墙体厚夏天阳光晒不透,冬天暖气跑不掉,说冬暖夏凉一点不为过,
许多老房子都有前后堂,夏天的时候两边的门打开,过堂风吹过比空调还舒服。2、农村居住环境农村的环境好,最贴近自然,这是人们都向往的地方,村里面不乏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大树,这些都是农村最宝贵的财富,植树纳凉也是农村的传统,谁家要是新盖了房,一定会在院子里面种颗树,除了美化的功能,种树也是为了乘凉。有树和无树的院子,都能感觉到明显的温度差异。
文章TAG:避暑 黄石 农村 黄石人怎么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