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鹿镇的历史文化

白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人文资源。白鹿镇,名源于白鹿山,《华阳县志》等古籍皆有对白鹿山的记载,今通称白鹿顶。其形如覆钟,突兀于群山环抱之间,风光无限。《华阳国志》载: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秋,秦伐蜀,蜀王败绩,为秦军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由此可见因此,白鹿见证了古蜀国的覆灭,白鹿之名源远流长。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即在山麓白鹿河东岸兴建白鹿场,后在沿河高滩营建街道,俗称河坝场。白鹿镇位于彭州市北部、白鹿顶东部、白鹿河上游,东部与什邡市接壤,东南部连红岩镇、葛仙山镇,西靠通济镇,北邻龙门山镇。幅员面积7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84亩。辖白鹿场社区、白鹿村、水观村、关沟村、塘坝村、回水村、天台村、红华村、三河店村共9个村社区。全镇总人口10124人,以汉族为主,有藏、羌、彝等3个少数民族。镇政府驻地白鹿场,距天彭镇35公里。交通方便,有小(小鱼洞)夫(什邡市三河镇夫子院)公路过境。

白鹿镇的历史文化

2,四川童话小镇的白鹿镇是什么样的建筑风格呢

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很多地方都开发了丰富的级旅游资源。四川在我国是一个热门的旅游省份,它所开发的一系列旅游景点逐渐被人们所称赞。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位于四川的小镇,这是一个十分美丽的童话小镇,而且还背负着我国2008年那场的重大地震的见证,就一起来看看吧。这个小镇叫做白鹿镇,坐落于四川彭州。这个小镇本身的自然风光就拥有着丰富的旅游基础,最著名的就是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在这个公园中也有很多的景点,但是最不能错过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飞来峰。飞来峰是一个距今有两万多年的青藏冰川,连年白雪皑皑雨天相接,十分圣洁。周围的环境也是森木葱郁,殊不知就是在这一片碧绿的环境中隐藏着很多的溶洞与暗河,造就了一种幽暗的气质。在这个公园中,还有岩溶景观是不能错过的。岩溶景观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每一个地方的岩溶景观都会带给人们更多的震撼。这里的岩溶规模虽然并不大,但是洞里面奇特的钟乳石千奇百怪,惟妙惟肖,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而格外五彩缤纷,显示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使白鹿镇成为童话小镇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它的欧式风情街区。在这个街区中,可以看到很多中世纪法式风格的建筑。每一个建筑都融入了法式风格的圆拱形花窗,使用了白色立柱和彩色的屋瓦,彰显了法式建筑的浪漫。就连在院落中也种植了大量的绿色盆栽,使整个院落变得生机勃勃又清新自然。很多人无法忘怀2008年在四川发生的一场特大地震,当时将毁灭了很多建筑与街道。如今在白鹿镇就建立地震遗址公园,设立了地震科普馆、地震体验馆、抗震训练馆,可以让人们深刻感受关于地震的知识。在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建筑,被称作“最牛教学楼”,因为当时在地震发生时,周围的建筑全部倒塌,只有这座建筑依然屹立不倒,致使师生安全撤离。在白鹿镇还有很多的景点,比如银杏广场、中法桥、老街等等,这些景点就基本上都融会了欧式风情,让人们大开眼界。不知道你是否去过四川旅游,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来白鹿镇一睹其的风采。

四川童话小镇的白鹿镇是什么样的建筑风格呢

3,震痛后的重生白鹿镇的灾后重建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公里。截至8月10日12时,地震已致20人死亡,431人受伤。不久后的8月9日07时27分,在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 四川位于地震多发带,且多山区,地震导致连带的地质灾害会让地区经济、产业、生活等面临破坏性的毁灭。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就使白鹿镇面临了毁灭性的打击:全镇55%的房屋倒塌,45%的房屋严重损坏,多处重要历史文物古迹损毁,死亡人数为68人,受伤人数为1123人,属于极重灾区。 如今的白鹿镇,历经伤痛洗礼,旧貌换新颜:以法式风情街中世纪建筑为亮点的欧式小镇;比起地震前,白鹿镇人均收入水平还有了极大的提升。地震在当地人心中的伤痛被慢慢抹平,居民们对新的生活燃起了希望。 重大灾害发生后,在诸多产业百废待兴之时,优先恢复发展旅游业,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共识。无论是东南亚海啸之后的泰国海滨,还是大地震之后的丽江,地方政府都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统筹规划,予以优先恢复和发展,对受灾地区经济振兴产生了明显拉动作用。 白鹿镇上书院是1860年,法国传教士洪广化为培养高级神哲人员而修建的高级修院,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灾后重建工作利用这一历史事件,提出着重开发其宗教文化和地震遗址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中法风情小镇”。灾后白鹿镇依据规划定位重建了三类旅游建筑景观:法式风情建筑景观、民情风情建筑景观、地震遗址景观,白鹿镇的公共景观从单调、无特色的传统村落景观变为了多样精致的旅游景观。其次,白鹿镇修建了更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多样化娱乐性公共空间,如步行街、观光道、停车场、农贸市场、医院等基础设施和社区文化休闲中心、休闲广场、酒庄等休闲娱乐空间;最后,为了呈现完整的中法风情,白鹿镇民居和教堂均被重建成具有法式风情或明清风情的建筑,重建后的民居和教堂成为了新的标志性建筑。 另外,当地居民的私人居住空间也发生了变革。相较于震前的土房,民居被统一设计成独具特色的景观,住宅内配备完善的下水系统和能源管道,居民的私人空间得到美化和提升。 灾后旅游的发展让居民的生产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由分离走向融合。在地震前,白鹿镇以务农或外出打工为主,耕地、工厂与私人空间的分隔导致生产空间和家庭生活空间的隔离。但地震后,居住于旅游景观道附近的居民将住宅改造成旅馆、饭店或商店等,使得民居的形制发生改变,促成了生产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的融合。与此同时,相较于震前散落的居住空间,震后民居进行了集约化的规划建设,居民的私人生活空间更加紧密和聚集。 在地方形态和产业重构使得白鹿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发生转变,以适应灾后重建所带来的变化,其日常生活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生计方式、休闲生活和社会交往三个方面: 从统计数据来看,白鹿镇旅游在政府的引导下得到了快速的提升。2013年白鹿镇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100万人次;2014年春节黄金周期间,白鹿镇共接待游客16万多人次,日均来往车辆3500辆,创下历史新高;2015年,北京宾吾谷公司白鹿溪漂流项目落户白鹿镇,为白鹿镇旅游发展锦上添花。 明鹏文旅研究院 认为,白鹿镇的灾后重建工作模式成功的原因在于:借助于灾害造就的“白纸”和灾后重建资本以及政策的支持,白鹿镇突破了原有的土地和景观的问题以及地方发展的资金局限,得以借助灾后重建资本和规划的力量,来进行旅游地景的打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推动空间的增值、地方产业的转型和旅游活动的生产,实现地方的升级和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自上而下”的旅游重建模式 白鹿镇重建工作主要特征为政府主导、居民响应,依托资源,分区开发、发挥优势。将中法风情小镇作为特色主体形象打造,定位明确,主体形象突出,兼有自然风景魅力、历史人文韵味、科普教育、生态休闲等多种功能布局,效用突出,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和整体功能优势。 2、文化符号合理化及实体化 为凸显地方特色、提高地方吸引力,当地政府运用修道院等遗址来进行造势,同时通过相关传教历史文本的宣传,进一步强化历史性的宣传效应,以此构建地方法式文化符号的合理性和历史底蕴,将地方性转变成可见的实体存在,白鹿镇的地方性由此发生改写。 3、重建地方依赖感与认同感 亲人的逝去与家园的破坏给白鹿居民带来的创伤是永久的,面临剧痛,人会本能选择逃避和离开。因此重建白鹿居民对于家乡的认同感是极为重要的。首先,物理环境的美化强化了白鹿镇居民对地方的功能依赖,地方物质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居民的居住满意度。与此同时,白鹿镇地方环境的美化亦提升了白鹿镇居民对地方的归属感和优越感,强化了居民的地方认同。白鹿镇居民认为相比其他地方,地震白鹿镇更能提供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条件,离开的意愿更低。

震痛后的重生白鹿镇的灾后重建


文章TAG:白鹿镇白鹿镇  历史  历史文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