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如何解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诗,在阐明自己观点的基础上总结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出自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铭”是古代一种押韵之文体,多刻于金石器物之上,一般用于歌功颂德或警示自己之用。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的南阳是指现在河南的南阳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的南阳是指现在河南的南阳吗

当然了,从建安十三年(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的第二年)曹操设襄阳郡以后,不仅汉水南岸的隆中不属于南阳郡,连汉水北岸的樊城也不属于南阳郡了,唐代更不用说了。除了白痴,谁还会把襄阳称为南阳?就像我们今天说去南阳开会,襄阳人还能腻腻歪歪说这个南阳是隆中吗?在隋唐时期,由于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南北割据的局面,南方文人不再将诸葛亮作为“光复中原”的楷模,北方民众和官员出于对诸葛亮的尊重和崇拜,也逐步加强了对“躬耕于南阳”和南阳诸葛庐的认知和回归,

由于唐代南阳与襄阳已不存在汉水为界的问题,宛县已改名为南阳县,今隆中地区属于襄阳县也不存在任何异议。所以,南阳诸葛庐与“躬耕南阳”在表述时也不存在任何矛盾,不像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将隆中与“躬耕南阳”挂钩时要扯出诸如“属南阳邓县”、“不属襄阳”、“郡望说”、“汉水如何如何”等等条件来圆这个说法,故隋唐文人在谈及南阳诸葛亮时大都比较直白和简洁,

加上这一时期诸葛亮“躬耕南阳”和诸葛亮开始由历史人物向艺术形象的过渡,所以出现了大量记述南阳诸葛亮的诗文和碑记,一改南北朝时期只有隆中“亮家说”,没有南阳“躬耕说”的局面。丁保斋在所编《隆中志》收录的胡曾的《隆中山》两首问题很大了,其一:“乱世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蜀主不自垂三顾,安得先生出草庐,

”其二:“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钓。当时未入非熊兆,几向斜阳叹白头,”(见《隆中志》第101页)按《隆中志》的观点,这两首诗名《隆中山》,肯定是在隆中所作,是在咏吟隆中的孔明遗迹。但第一首诗我们在前文已经引用过,是收入《卧龙岗志》的同为胡曾的诗,南阳所收该诗的名称为《咏史诗•南阳》,这就针尖对麦芒了,同一首诗,同一个人,两个名称,两个地点。

肯定是一个真,一个假,孰是孰非?其实,这个问题一点儿也不难解决,查查这首诗的来源《全唐诗》一切就都清楚了,《全唐诗》卷六百七十四第二十八首为《咏史诗•南阳》,第三十首为《咏史诗•渭滨》,正是《隆中志》所收入的两首胡曾的诗,但名称不是“隆中山”,而是“南阳”和“渭滨”。显然,《隆中志》在胡曾诗的收录上,采用了“移花接木”、“指鹿为马”的错误手法,误导了读者,

2、如何解析刘禹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诗?

如何解析刘禹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诗

如何解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诗?宣墨作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出自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铭”是古代一种押韵之文体,多刻于金石器物之上,一般用于歌功颂德或警示自己之用。作者在这里托物言志,以古人自喻,从而突出思想高洁,陋室不陋之主题,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其居室能称得上简陋吗?借陋室歌颂像自己这样品德高尚之人,

在阐明自己观点的基础上总结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作者拿自己的陋室与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和西蜀杨子云的亭子相提并论,我们都是品德高尚之人,何陋之有?世人皆知,诸葛亮闲居草庐以待明主出现,杨雄淡薄名利,潜心修学。此二人即我人生之楷模,终生学习的榜样,自己处变不惊,光明磊落,荣辱从容,不愿与世俗同流,若有机会一展抱负,施展才华,固然是好,若壮志未酬,亦乐居陋室,甘于平淡,终了一生。

3、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是表达什么意思

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是表达什么意思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表达的是刘禹锡自己也有像孔明、杨雄一样的才能和操守,而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媲美,子云指的是西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杨雄,子云是他的字。他是个通才,是一位大儒,自小好学,博览群书,为官二十余年,乱世没有影响他的治学,历史上常说孔子、扬子、朱子,杨雄和孔子、朱熹并列,可见其地位之高。


文章TAG:诸葛  南阳  云亭  庐西  蜀子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哪里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