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 傍晚的景色。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 (2)本诗描写诗人读书吟诗后傍晚稍立门外所观之景,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但 是,不显得清冷、空寂。因为“花"在“落,“鸦"在“飞”,“人”在“归",三个动词化 寂为动,富有生机
静只的是心静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2,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

(1)韦诗主要写作者梦中回故乡路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一路疾驰,沿途群山青翠,心情愉悦,梦境欢快明朗;赵诗写作者梦回故乡所见到的熟悉画面,孤峰耸立,寒溪绕流,梦境凄清悲凉。 (2〕韦诗写梦醒后看到月光洒满客居的庭院,赵诗写梦醒后发现月亮已堕落西天,景物特点虽有差异,却都是作者在借景抒情,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梦醒后的无限失意和怅惘,从而强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

3,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首先,你应该买一本专题讲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提高   1.人物的形象感知。   2.对于景物内在感情的了解。   3.对于景物的描摹。   4.对于表达感情的把握。   5.对于表达技巧的了解以及这些表达技巧对于诗歌所想要表达的感情所起的作用.
重点掌握规律,假如题目问你表达效果,你首先应点明诗词中明确的表达手法,艺术效果。像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等;或象征,烘托,渲染,等。然后把诗句用美妙的语句结合原诗翻译一下。最后写全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需要精炼几套题,把题的内涵琢磨明白(其实就那几个类型),看答案的解说(模仿他的步骤)。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4,高中诗词赏析

其实我倒不怎么同意二楼的话,我觉得诗词鉴赏是完全可以将自己置于其中的,我的语文还是可以的,我以前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就是看准诗词的意象,辨析诗人的个人情况,然后想象那种情景,就想,如果是我,我会想什么。当然,也正如二楼说的,前提是你要先判断好给你的诗词是什么题材的,当然这从意象上就能看出来。同时,古诗词下面的注释也很重要,当然,很多有注释的诗词主题就是表达作者被贬之苦、昔盛今衰世事苍凉、借古讽今、家国兴亡之感的。一般有注释的都是含义比较宏大的,很少有思乡离别等小题材的,即便是有,也是带有被贬之苦或家国兴亡之感的。简言之,高考时的古诗词鉴赏基本上都逃不过贬谪之苦、家国兴亡之叹、人世沧桑之感、边塞风霜之辛劳、贫富差距之大,有时候有些许的离别之愁、思乡之情和闺愁之意。
停车做爱枫林晚
高中那个诗词部分最忌讳的是自己主观去理解诗词的本意,一旦先入为主,那所以答案就都偏离了 ,在感情上的问题就找寄托的景物,寄托的事情,但要注意情感的转变;在抒发的情怀上边看诗词的分类,边塞诗,田园诗,等等基本各有自己的情怀在里边,具体问题还要因诗词而定。

5,高中古诗文如何鉴赏

1.意象 首先我们要明确意象这个词的意思。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例如梅花,是客观的事物,被誉为傲骨奇花,向来以纯洁高尚的化身出现在古代文人的诗作中。心存高洁的李清照当然不会忽视梅花,“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孤雁儿》)。李清照以梅心比人心,暗示出词人内心掀起的情感波澜。和梅花相似的还有菊花,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其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象的有,如“蝉,芭蕉,芳草,蟋蟀,鹧鸪鸟”等等。禅的意象有三个:一离愁别绪, 表达豪情壮志的,如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抒发凄凉悲伤和孤独惆怅的情感的有: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抒发闲情雅致的有: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寓送别之情的有南浦(水边)、长亭(陆地)。表达思乡,思人的有柳、关山、月亮、明月、燕子等等。 很多的意象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象,在遇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琴瑟,水,明月,船,雨,青山”等等。琴瑟它的第一个意象是比喻夫妇感情和谐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周南·关雎》),另一个意象是表达兄弟朋友的情意,“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这里仅例举琴瑟) 掌握好诗词的意象是鉴赏诗词的一个必要的基础,这个基础没有捷径可言,希望大家能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地掌握古诗词的意象,这对鉴赏诗歌是大有裨益的。 2.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人物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感情所使用的各种方法。表达技巧大体可以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及表现手法等。有的参考书又把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统称为表达方式。因此它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所以本文总结的,一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二表现手法有:起兴、渲染、对比、对照、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象征、用典、烘托、衬托、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双关、比拟等。四结构技巧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等。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历来是古诗词的一个重点,在回答问题时,切不可盲目答题,一定要看好题是怎么问的,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除了以上这些,还要注意各个诗人的诗风,如李白的豪放洒脱;李商隐的清丽俊秀;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平白清新;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韩愈的气势磅礴;王昌龄雄健浑厚;李清照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姜夔的清妙秀远;李贺的忧郁激愤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也很有好处。无论是谁的诗歌他在创作时都是内心真实的写照,都是作者丰富的感情的超越表达。只有掌握好表达技巧这个工具,才能很好地去理解作者,理解诗歌,从而对诗歌鉴赏不再迷茫,不再害怕,终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鉴赏 诗词鉴赏题一直是广大同学们比较头痛的问题。要想逾越这道难关,必须掌握一定的诗词理论,进而不断的提升诗词的鉴赏能力,以下几点是对诗词鉴赏比较实用的方法: 3.1 首先要注意题目。题目有时就是一首诗词的题眼,即诗眼或词眼。通过这个标题就能掌握诗词的主要意思。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骆宾王的《咏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昌龄的《闺怨》、杜甫的《春夜喜雨》、陆龟蒙的《古离别》。同学们应该抓住“思”、“别”、“咏”、“忆”、“怨”、“喜”、“别”等。这些字都和诗词内容紧密联系,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和词义上的暗示性,同学们如能认真的思考,一定会有事办功倍的效果。 3.2 要注意注释。注释一般在诗词的结尾给出,虽然不多确是出题人给考生的暗示。有时介绍背景,有时介绍作者,有时介绍相关诗句,有时介绍典故。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从中揣摩诗词的隐含意义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为进一步分戏鉴赏诗词作好准备。 3.3 要注意词语的概括性。广大的同学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重理解,轻表达”。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合理性,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成为思想表达的瓶颈。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鉴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条理清晰,尽可能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最后等等的鉴赏评价。当然表述严密也是必不可少的,行文中无论前后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要注意。同学们只要认真掌握以上全部方法,循序渐进,就能在诗词鉴赏的题上有巨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是我们中国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尤其是我们同学们更应该好好的掌握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化财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途经和形式有很多,但不管那种途经或形式,其目的都是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华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养,使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学生胸间,最终在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6,高中诗歌鉴赏

1 颈联首先以疏淡青青的柳树正衬“筠”(竹)的青翠,其次用“圆荷”碧绿颜色正衬竹子的青翠,均从颜色角度进行衬托。同时,两句又从垂直的柳和荷,衬托竹子的清俊挺拔。而荷圆柳疏,一平面一空间,立体画面中衬托竹的挺拔,画面感强2 尾联 ,以竹子“有凤来仪”的比喻,抒发诗人希望得到赏识,得到重用的愿望,从而体现诗人高远,不俗,清雅,高洁,自信的品质
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7,高中诗歌鉴赏技巧

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及近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例析 1、(2005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①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 ①题是对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是否了然于胸,是答题的关键。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的是对偶,然后结合诗歌,具体说明,谁与谁对仗,即“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②题是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即对诗歌中的意境的分析。具体说来,就是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用什么景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同时,也隐性地考查了对诗歌中的词语的理解,例如尾联的“自”和“空”。这两个字的作用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样的,春色大好,但无人欣赏,其实用乐景写的是哀情。如果分析到这些,考生就不难做答了: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一句一景,草、水、树、花、山、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尾联“花自落”、“鸟空啼”中的“自”“空”字,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参考答案: ①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②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2005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这样,自然而然就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心情了。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了。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3、(2005年全国卷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①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②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明确: ①题是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考查,考生首先要想象出诗歌上联描写的意境,然后结合诗歌作点具体分析,说明是怎样表达这种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②题属于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考生从动静两个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语言表达技巧的掌握。 参考答案: ①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②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4、(2004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 这道题分两问,第一问考查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第二问是考查对诗歌中词语含义的理解,并分析由此营造的诗歌意境。 参考答案: 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而且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5、(20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这道题第一问属诗歌意象的考查,也隐性地考查了表达技巧,考生是否掌握什么是细节描写,是答题的关键。第二问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果在脑中活灵活现地想象出意境:作者见到秋风起,便写了一封家书请人捎回,担心话没说完,信使临行时,又急急忙忙地打开,重新浏览信件,而且作了一些补充。你说他是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6、(2004年全国卷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这道题的第一问是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考生需要知道一点有关杜鹃的典故,杜鹃在中国象征着什么?比如课内学习的“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声里斜阳暮”,当然如果能回忆起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就更好,那就很容易理解杜鹃的啼叫声类似于“不如归去”。 第二问是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等于是把诗歌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问是紧承第二问而来,考查对诗歌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当然不能只从最后两句出发,断章取义地理解,而是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文章TAG:高中诗歌鉴赏高中  诗歌  鉴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