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环保公益活动有哪些

1、环保公益活动之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2、环保公益活动之熄灯一小时“地球一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中国地球1小时宣传活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这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首次在悉尼倡导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大家都来参加这个活动。3、“节约校园、文明生活”主题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志愿者参与实践,深入各个宿舍,向同学们宣传绿色生活理念,同时回收废品,用于循环利用,并将所得捐给希望工程。《可可西里》等公益环保影片的放映,激发了同学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和对生态平衡的关注。4、 今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22日是世界水日、23日是世界气象日。社会各界相继举行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长期以来,北大学子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大量环保宣传和实践活动。扩展资料:环保建议1、绿色出行:选择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2、节约用电:用完电器拔插头;使用保温能力更强的节能门窗;让衣服自然晾干等。3、自带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4、空调温度设置合理,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5、回收垃圾,垃圾分类:家中备有分类垃圾桶,将厨余和其他垃圾分开放。将易拉罐、汽水瓶收集起来,一次卖给废物回收者。6、无纸化办公,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拒绝接受传单、折页或其他形式的广告等7、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环保从我们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球一小时

环保公益活动有哪些

2,现代环保运动是怎么迅速发展的

1962年夏,蕾切尔·卡逊通过《寂静的春天》向世界发出了警告:当人类迈步走向其所宣扬的征服自然的目标时,他已留下了致命的破坏,不仅仅直接对他所栖居的地球,还对与其共生于地球的生命……问题是任何一个无休止地对生命开战的文明能不毁灭自己吗?甚至它还有被称作文明的权利吗?在《寂静的春天》的感召下,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公众以越来越广泛的行动参与到越来越扩展的“绿色运动”中。开始是零散的加入环境组织,接着就是一浪一浪地涌入,恰如“国家生命联合会”环境组织所称:“我们只是坐在这里,突然,他们敲门来了”。虽然刚开始时公众关于工业技术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的威胁还只是模糊的意识。但是,核试验基地的放射性和核反应堆的核泄漏激起了公众的恐惧,蕾切尔·卡逊揭露了50余种“神奇化学物质”不可预测的潜在危害:纽约发生致人死命的“光化学烟雾”;一艘油轮在英吉利海峡泄漏11.7万吨原油;圣巴巴拉海岸线石油污染……公众坐不住了,他们用笔、用嘴、用脚来表达愤怒、恐惧和呼吁。主流媒体也最终觉悟,诸如生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字样已成为各报刊的大标题栏目;环境成本、多样性、可耗竭资源、光化学烟雾等已变成普通的流行词汇;生态概念和环境意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事情。20世纪60年代末环境保护组织的成员数目惊人地空前增长。二战后出生的一代扛上了环境保护的绿色大旗,在所有合力的推动下终于掀起了运动的最高峰。1970年4月22日的大游行,后又称为“地球日大行动”,为蓬勃迅变的60年代划了一个圆满的惊叹号,也为后续环境保护运动开辟了更广阔的舞台。在“地球日游行”的同期,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组织在《东京宣言》中请求:“把每个人享有的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和当代人传给后代人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环境资源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这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随着70年代来临,环境保护运动进入了生态时代,《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为人类传统发展模式“牧童经济”敲响了警钟。地球在茫茫星海中只是一艘宇宙飞船,其空间容量、环境承载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采取如牧童在广阔无垠的草地上打一枪换个地方式的粗放式环境破坏型经济发展模式,而应采用集约型、生态循环型的“宇宙飞船经济”。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全球环境年代: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酸雨、生物多样性灭绝、海洋污染、荒漠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议论的重要问题。全球环境的恶化已威胁到人类生存,“救救地球、救救人类”的呼声在世界范围内回应,公众自觉组织了“绿色和平组织”等众多非政府组织。绿党也进入议会成为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政治实体。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全球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183个国家或地区的首脑抛弃种族、意识形态、文化等偏见,共同通过了全球环境保护行动的另一里程碑《里约宣言》。其间,划时代的成就——《21世纪议程》——制定了人类共同的未来道路:走环境、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在,全新意义上的绿色运动兴起:环境标志,生态包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清洁生产、环境审计、环境政策一体化,绿色壁垒,环境税,环境建设,环境贸易,环境外交,ISO14000……从宏观的理论决策、中观的全过程管理到微观的清洁生产,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也登上了更高、更广、更深刻的全球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选择。知识点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酮、酸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随着光化学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蓄积,光化学烟雾的浓度不断升高,约3~4小时后达到最大值。这种光化学烟雾可随气流飘移数百千米,使远离城市的农村庄稼也受到损害。20世纪4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工业和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光化学烟雾污染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如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等大城市及中国的北京、南宁、兰州均发生过光化学烟雾现象。

现代环保运动是怎么迅速发展的

3,早期环保运动的不足

环境保护运动,最早是指发起于美国的社会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大力发展工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激发了民众联合起来要求政府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抗议活动。环境保护运动的先声。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源保护运动(高国荣,2014)。独立战争后,美国政府为了加快对西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移民西进,使得扩张与征服成为当时的主旋律。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及对资源的惊人浪费,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恶化。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审视和反思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890~1920年,美国兴起了资源保护及荒野保护运动,这是美国环境保护的第一个高峰(高国荣,2014)。荒野保护的先驱是美国作家享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年)。在他的著作《瓦尔登湖》一书中,梭罗严厉批判了美国人大肆破坏自然环境、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的行径。他号召美国人保护荒野,克制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的欲望,以谦卑的态度善待大自然。梭罗主张依靠人类的道德观念,从精神层面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只有在自然界那里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与满足,因此人要对自然承担某种道义上的责任。梭罗的生态思想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含有批判近代科学的成分。他担心人类过度强调科学客观性会忽视人与自然存在的联系,从而陷入片面的、单一的思想泥潭中。虽然梭罗的理想与美国当时狂热征服自然的现实格格不入,但他的环保思想迈开了人类对自然态度反思的重要一步,为美国之后的环境保护运动指明了方向(范亚东,2007)。关于荒野保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保护主义(conservationism)和保存主义(preserva-tionism)(卢风和肖巍,2007)。自然学家约翰·缪尔(John Muir)是继梭罗之后保存主义的代表人物,被公认为是美国国家公园和森林保护区的创建者。日益减少的荒野,始终牵动着他谦卑对待自然的心。“引导人们去认识大自然的美”(Linnie Marsh Wolf,1981)成为缪尔生活的重要目的。缪尔否定了“万物为人”的传统信条,认为所有生命形式没有贵贱之分,它们的存在绝不仅仅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大自然创造万物的目的是为了它们相互间的和谐幸福,而不是让整个世界为了一种幸福而存在。”(John,Muir,1981)他明确强调了保护主义和保存主义的区别,认为前者是为了发展而保护,而后者是为了保护而避免发展,保存广大原野不是为了储藏日后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而是为了使人类从真正的自然中得到精神的享受和启发(苏贤贵,2002)。在《我们的国家公园》一书中,约翰·缪尔对美国人毫不顾忌地破坏自然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径痛心疾首,倡导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希望为美国人的精神家园保留一份财富。不仅如此,从1890年开始,他还发起自然保护运动,敦促美国政府陆续建起了自然保护区式的国家公园。1892年,约翰·缪尔和他的支持者建立了著名的谢拉俱乐部(SierraClub),以进一步推动群众性的自然保护运动。缪尔的自然保护思想对美国的环保运动影响深远。如果说保存主义主要强调自然的审美和精神价值,那么保护主义则是从经济、功利的角度出发;说明合理规划及高效使用自然资源的必要性。以美国第一任林业局长吉福德,平肖(Giford Pinchot)为代表的保护主义者把资源保护运动界定为“利用自然资源为最大害数人长久地谋求最大福利”,强调既要保护资源又要有节制地使用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经济的需要,又不以牺牲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代价,认为资源控制权应该掌握在国家和民众手里;防止个人因缺乏科学知识而导致对资源的滥用(转引龙金晶,2007)。20世纪30年代,奥尔多·利奥波德从伦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地伦理”,他的著作《沙乡年鉴》后来成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圣经”(高国荣,2014)。早期的资源与荒野保护运动成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前奏。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虽然工业污染问题自工业化开始便一直存在,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环境污染表现得更加严重。如果说“战后初期,环境问题主要是烟尘污染,而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空气污染的担心已经被化学污染和核污染的恐惧所替代了”(巴果·康芒纳,2002)。美国环境保护运动,就是从反对核污染和化学污染(杀虫剂)起步的。1962年9月,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Reaehel Carsen)《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是环境保护运动划时代的标志。卡逊用整整四年的时间查阅了官方和民间有关杀虫剂使用和危害的报告,详细说明滥用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不仅污染空气、水、土地,而且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身体健康及后代的繁衍。卡逊的作品石破天惊,使得美国朝野上下针对“杀虫剂滥用产生的后果”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辩论。辩论中,势力强大的化工界动用各种手段攻击和诋毁卡逊及其作品。最终,肯尼迪总统授意科学顾问委员会展开调查,所得出的调查报告支持了卡逊的观点,报告建议:“联邦有关各部门和机构……要向大众说明杀虫剂的用途及其毒性。”(小弗兰克·格雷厄姆,1988)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投身于环保实践。这一时期,环境保护运动已不仅局限于关注荒野和自然资源,而是扩展到一切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外部因素,包括空气质量、水质、职业健康与安全等,大大扩展了“环境”的概念。环境保护运动经历了从自发参与到职业化组织的转变过程,促成了众多环保组织和机构的建立。1967年,“环境保护基金会和动物保护基金会”成立。1971年,以“拯救地球”为己任的绿色和平组织(Organization of Green Peace)成立,并很快发展为国际性组织,把不少环境问题推到了政治舞台,迫使政府作出回应。这一时期,美国增设和制定了不少专门的环保机构和环境保护法(高国荣,2014)。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更多人意识到:解决环境危机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配合、包括经济、国际关系、社会、教育、传媒、价值观、宗教等。“环境保护运动”的实际内容逐渐超出了环境保护的范围,不仅包括环境保护运动,还包括绿色和平运动、生态女权运动、反核运动、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等,成为涵盖社会各个层面的“绿色政治运动”(黄安年,1994)。20世纪80年代后期,“绿党”逐渐成为群众性绿色运动的政治代言人,且作为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新社会运动”的组织者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进入议会,参加政党选举,主张维护生态平衡;反对经济无限增长;主张社会正义等,成为改写西方国家政党政治格局的后现代“新政治党”(龙金晶,2007)。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也使得学术界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而推动了许多新学科的诞生。环境伦理学、环境法学、环境史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政治学等应运而生,分别从不同方面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中国语境下的环境保护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并不仅仅发生在美国。在中西方语境或者不同学科领域,“环境保护运动”这一概念还可作不同的理解。西方国家所谓的“运动”一般是草根阶层发起的参与型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而在中国语境中,“环境保护运动”则是“公众参与最广阔的战场”,是“群众保护环境的大规模集体行动”,如20世纪50年代的“绿化祖国、植树造林”即可视为中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案例(龙金晶,2007)。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世界绿色政治和生态运动社会思潮的影响,也由于环境恶化的现状,中国催生了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领域,由中产精英人士与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积极推动和发展起来的“环境保护运动”。中产精英人士推动的环境保护运动,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价值观念、体制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反思,其深刻的生态价值导向将涉及整个社会文明形态的改革和转型期社会体制的合理构建。当然,由于中国的中产阶层还没有实现政治意义上的崛起,绿色环保组织的力量也还比较涣散,民间环保往往“刚性”不足,尚不能与政府“平等”协商、对话或谈判,因此中国的环保运动还处于一种浅层次水平,仍然难以脱离“草根”的标签。中国的环境保护运动依然任重道远。但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终将使其成为政府与社会在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重要变量(何立平和沈瑞英,2012)。尽管中美两国国情大相径庭,但是美国的环境保护经验仍能带给我们诸多借鉴和启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国家统一规划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优势,保护资源,加强立法,长远规划,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早期环保运动的不足


文章TAG:环保运动环保  环保运动  运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