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甘肃有几个西和县

甘肃就一个西和县,兰州没有这个县,陇南有

甘肃有几个西和县

2,甘肃陇南市西和县是穷山沟吗

西和县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之一,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由全国妇联、青岛市市北区以及省市县五个层面的159家单位共同帮扶。

甘肃陇南市西和县是穷山沟吗

3,西和属于甘肃的那个市

西和位于陇南市地区,与成县,礼县,相邻
西和位于陇南地区,与成县,礼县,相邻

西和属于甘肃的那个市

4,甘肃陇南西和县有多穷

贫困人口达到2.45万。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地处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土地贫瘠干旱,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境内山大沟深、自然资源匮乏,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在2019年甘肃陇南西和县贫困人口达到了2.45万,但经过脱贫政策的处理,甘肃陇南西和县在2020年实现脱贫。

5,陇南西和县三国时期归那个国家叫什么

西和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也就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凉州境内,叫什么真不好说,只知道因古西和州而得县名
县城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甘肃西和县属于哪个市

甘肃西和县属于陇南市。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处于西汉水上游地段,下辖有汉源镇、长道镇、何坝镇等16个镇和4个乡,总面积为1861平方千米。甘肃西和县属于哪个市陇南市是甘肃省地级市,其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于秦巴山区,下辖1个区、8个县,总面积为27800平方千米。陇南市共辖有八个县,分别是康县、文县、成县、徽县、两当县、西和县、礼县、宕昌县。西和县著名景点有仇池山、伏羲崖、西和、隍城、凤凰山、八峰崖、晚霞湖、云华山、岷郡山、佛孔寺等。

7,陇南西和县

"西和"在宋朝以前是古岷州.南宋时宋金在绍兴议和.当时金太后名字里有个"岷"字.为避其讳.宰相韩佗宙将"岷州"该成了"和州".可是安徽也有个"和州".为了区分.而且方向在西.将其称作"西和州".明朝降州为县.从此叫"西和县"

8,甘肃陇南西和县被称为

甘肃陇南西和县被称为千年药乡。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西秦岭南侧,系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州区接壤。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甘肃陇南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的美称,野生药材多达430多种,中药材种植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以西和县的半夏为例,很多都出口到日本和韩国,成为制作面膜的原料。陇南西和县的植物资源西和县境内有亚热带、温带、寒带树木1000多种。截止2008年,西和县森林覆盖率41%,面积为1100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荞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白云豆、胡麻、菜籽等。中药材以半夏、红芪、党参、大黄、当归、柴胡、西贝母为主的约1000多种,种植面积5.4万亩;薇菜、蕨菜、木笼头等食用药用菌和山珍野菜100多种。

9,甘肃西和县归属哪里管辖

西和县归属甘肃省陇南市管辖,陇南市包括8县1区,礼县,西和县,两当县,文县,成县,徽县,康县,宕昌县和武都区。
归陇南
陇南
陇南市。

10,西和县属于哪个市

西和县属于陇南市。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地处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辖16镇4乡、384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截止2020年6月,总人口44.2万人。总面积18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万亩。境内平均海拔1692米。历史沿革西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生息、繁衍。秦代属西县、武都县、上禄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武都郡。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改隶岷州。公元1142年,宋金议和,金人以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讳,乃改岷州为和州;又以淮西原有和州,故加西字为西和州,以别于淮西之和州;清康熙七年(1668年)直隶巩昌府;民国初改巩昌阶道为陇南道,辖西和等县,旋改渭州道,治天水。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制,西和属天水专区;建国后,1949年划归武都专区;1956年又归属天水专区;1985年划归陇南地区(今陇南市)。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和县

11,西和属于那个省

西和县~属于甘肃省陇南市!
属于陇南的
陇南市西和县
中国,甘肃。
怎么了。西和应该不错啊,好想去啊!

12,甘肃陇南西和县被称为中国虎乡还是千年药乡

甘肃陇南西和县被称为千年药乡。西和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因古西和州而得县名。西汉时于洛峪(今洛峪镇)置武都郡,两晋时为仇池国,北魏于洛峪置南秦州,西魏时改称成州,后经多次变革,南宋时改岷州为西和州,明洪武年间西和州降州为县。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乞指乞讨,巧则指心灵手巧或有巧思妙想。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气候湿润,四季分明。西和县素有“宝贝的复新地带”之称,自然资源主要有以锑矿、铅锌矿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和以半夏、花椒为代表的植物资源。先后被评为“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有晚霞湖、仇池山、伏羲崖等旅游景点。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根据宁家庄遗址考古发现,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西和已有人类生活。宁家庄遗址也是陇南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属仰韶文化范畴。先秦时期,西和县境北部是秦人的活动区域,先后为西丘、西垂、西县所辖,是秦人养马发迹之地;县境南部为氐羌所居。西和县境内有亚热带、温带、寒带树木1000多种。截止2008年,西和县森林覆盖率41%,面积为1100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荞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白云豆、胡麻、菜籽等,中药材以半夏、红芪、党参、大黄、当归、柴胡、西贝母为主的约1000多种,种植面积5.4万亩;薇菜、蕨菜、木笼头等食用药用菌和山珍野菜100多种。

13,陇南市为什么在西和县啊

陇南市市政府驻地在陇南市武都区,西和县是陇南市下辖的一个县!
你搞错了,陇南市在武都区,西和县只是陇南市的一个下辖县而已
陇南市不是属于哪个县的。西和县只是陇南市的一个县,明白晕。陇南市包括的8县1区
陇南包括成县、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康县、武都、文县、宕昌,武都是市
适合养山鸡啊,这东西对地域选择性不强。而且山鸡味美,脂肪少,很有市场竞争力
没在西和县,在武都了

14,西和县是怎么来的是从礼县分离出去的吗

在礼县有一种说法:西和以前是我们礼县的!同样,在西和也有一种说法:礼县以前是我们西和的。 这两种说法听着可笑,但却都有一定的道理。 西和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因古西和州而得县名。西汉时于洛峪(今洛峪镇)置武都郡,两晋时为仇池国,北魏于洛峪置南秦州,西魏时改称成州,后经多次变革,南宋时改岷州为西和州,明洪武年间西和州降州为县。如今的西和县下辖16镇、4乡,幅员面积1861平方公里,总人口43.7633万人。 唐宋时期,礼县和西和都归岷州管辖,而长道县便是此时设置,但长道县治所为“李店”也就是礼县。1139年,南宋朝廷被迫移岷州治所于长道县白石镇(今西和县城北部)。1142年,宋金议和,因岷州“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的名讳,遂将原和政郡(岷州)首字改为和州。后因淮西已有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将此“和州”前冠以西字,加以区别,故名西和州。此后政局域界历经变迁,但西和之名仍沿用。 如果以现在的县名来看,西和县要早于礼县,但这也不意味着礼县以前就是归西和管辖。 下面我们看看礼县的 历史 发展。 秦:礼县属陇西郡之 西县 。 两汉:其地分属 西县 、 武都县 。 三国:仍为 武都 、 西县 辖地。 西晋:西县改始昌,属 天水郡 。 东晋:礼县大部分地属 秦州仇池郡 南北朝:北魏置 汉阳郡 ,治所在兰仓(今礼县石桥镇汉阳村);西魏改汉阳郡为汉阳县,属 长道郡 。 唐朝:时礼县地分属 长道 ( 县治李店 )、大潭二县。 宋仍之。 元朝:代设李店 文州 军民元帅府,后因“李”字凡俗,借文雅的同音“礼”字代替,初隶王相府,后属 吐蕃宣慰司 。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礼店千户所,属岷州卫,十五年改属秦州卫。成化九年,始置礼县,设县城于所城西(今礼县城穿城门以东为所城),领于秦州而属 巩昌府 。 清朝:顺治十六年裁卫所,将巩昌卫文县所、西固所十百户并归礼县。雍正七年改秦州直隶 兰州布政司 ,礼县仍为所属 由此可见,“礼县以前是西和的”这样的说法明显不符合 历史 。同样,“西和以前是礼县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为什么是“不准确”而不是“错误”呢? 其一,古今礼县西和地域不同,在 历史 上,西和有些地方属于礼县,礼县有些地方属于西和,如“长道”一直以来就是礼县西和的枢纽,如今归西和。如今在 历史 上属于礼县的地方划分到了西和,一些 历史 上属于西和的地方划分到了礼县,由此便得出结论说:西和以前是礼县的或者礼县以前是西和的,这样的说法明显不准确。如果这样的说法成立,那么西亚和欧洲多少地方应该是属于中国的?毕竟我们的成吉思汗大王占领了那些地方啊! 其二,礼县西和合并的原因。1958年8月13日,甘肃省决定:撤销玉门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玉门市。二、撤销西和县、礼县,将两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西礼县。三、撤销徽县、成县,将两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徽成县。 礼县西和合并后称作“西礼县”,虽然西和的“西”在前面,但县政府在礼县,由于种种原因,合并仅3年便撤销该县。但就是因为治所在礼县,所以很多人认为西和就是从礼县划分出去的,其实没合并之前西和已经有了它完整的一套体系。 正是因为治所在礼县,所以很多礼县人认为西和是礼县的。而因为“西和州”,很多西和人又认为礼县是西和的。作为一名礼县人,我不认同西和是礼县的,当然,我更反对西和人认为礼县是西和的说法。 回归本题:西和怎么来的? 西汉时,在今西和南部的洛峪乡设置了武都郡,包括了很多礼县地区和今武都康县成县等县的地方。但在北部,西和大部分地区跟礼县一样归西县管辖。 隋唐时期,北部置长道县,属秦州,南部先后置上禄、汉禄县,属成州(今成县)。 北宋,置长道县,并改为岷州所辖。 南宋时期,因南宋懦弱,岷州迁移,“和州”出现,又因安徽已经有了和州,所以就在迁移后的和州前面加上“西”字,故称“西和州”。 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州为县,移治于今城,“西和县”第一次出现在 历史 上。 因此西和便是这样来的。 如今,西和县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陇南市某些方面甚者走在了武都前面。重视本地文化,也是西和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乞巧节。现在一提起乞巧节大家马上想到西和乞巧节,然而乞巧节和“巧娘娘”是发源于礼县盐官、祁山、永兴和西和长道的民俗。 前几天,西和某人讲“八盘梨”申请为了西和地理标志。然而八盘梨是从永兴开始种植起来,从而走向陇南大地的一种水果。所以有人就说:再过两年,“西和热面皮”、“西和秦文化”、“西和春倌”都要问世了。 说实话,我知道“申请”和“申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发展这项项目,所以并不是说西和人将八盘梨申请为西和地理标志之后我们礼县就不能卖八盘梨了,而是西和人为了保护八盘梨。 虽然我知道申请为地理标志是为了保护和发展八盘梨,但看到新闻也着实不爽。

文章TAG:陇南西和县陇南  西和县  甘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