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字帖临摹

1、买个书架;2、找一个透明的塑料膜放到字帖上可以避免

关于字帖临摹

2,临摹字帖需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如果是毛笔字帖的话,则应挑选字体小一点的字帖,这样可省去缩小的工夫。其次,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点画写得象,有轻重节奏和粗细 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因此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再者,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而应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此外,光临摹也还不够,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最后,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象蜜蜂采百花酿佳蜜一样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当然,学写字帖也最忌见异思迁,今天摹这本帖,明天临那本帖,象走马灯似的轮换着书写,这样,是写不好字的,初学钢笔行书者务必注意。关于临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照原帖,一笔不漏的临写。这个阶段的要求,是能熟练的掌握基本笔法和间架结构特点,能较为准确的背临范本中的字。第二阶段:一面持之以恒的临 写原帖,一面以学到的用笔相结构方法,练习书写自己感兴趣的诗文。这个阶段的要求,是能全文或部分背临原帖,并能做到形神兼备,能在习作中显示所临碑帖的特点。第三阶段:一面不断地进行创作练习,一面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新的碑帖,广泛涉猎历代楷书和行书资料,并研究楷书与行书之间的关系。这个阶段的要求,是能创作较为成熟的硬笔书法作品,并初步形成个人风格。坚持这个阶段的练习并实现这个目标,是成功的关键。在整个临帖过程中,有两件事情始终不可缺少。一是对所学碑帖要经常地、反复的观察、分析、揣摩;二是不断广泛地阅读、欣赏文学艺术各门类的优秀作品,广泛接触社会,深入生活.提高审美能力,加强道德修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外功”。
1、练字首先临帖是基本的,自己天赋再高,不临帖,不学习前人的精华是写不好字的。2、临帖首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3、临帖要选自己喜欢的,从风格、气质、难易程度等选择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4、一般不要换帖,除非选择的字帖临起来特别艰难。5、临帖不仅坚持、有热情,更要有正确的方法,以便事半功倍。6、对字帖的临习首先要掌握其笔画,着急的追求书写的高效率是不可取的。再掌握其结构特征。7、临帖要临像,尽量的像,但绝不是复制克隆,书法家也做不到。8、临帖时不要片面追求数量,质量更重要。每天认真写好一个字胜过随便写一万字。9、临帖后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要用到,不能临帖时是一回事,自己写时又是一回事。10、临帖后要多创作,做到临创结合,更能把临帖的水平加以检验和用到实处。最后祝你成功。

临摹字帖需要注意些什么

3,书法碑帖的临摹要注意哪些地方

【书法临摹注意事项】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 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第五步出帖。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怎样练好书法】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要清楚临和摹 碑和帖的概念 然后研究笔法 字体结构和通篇章法 多看书法名家的临摹视频 便会心有所得
学篆刻要读印,学书法要读帖,这是常识,是惯例,也是必经之路。读帖,即是通过观察、分析、琢磨和体会碑帖字形的过程,对其中的笔画形态、用笔方法和结构特点等进行深入的了解。欧阳询在《传授诀》中说:“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临书必须“眼高手低”,这样方能有所进步,否则将精华视为糟粕,腐朽视为精神,则本末倒置,无异于南辕北辙,越是勤奋,越是适得其反。碑帖中的习气、不足以及一些失误之处会被当成精华,不断地在临摹操练中得以强化,成为难以抛弃的痼疾,成为学书大碍。读帖的第一步要选好帖,主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如今的碑帖屡经翻刻印刷,良莠不齐,最好选择精良版本,对失真变形的不宜作为参照物,以免混淆视听;二是有条件的最好还是看一些原碑帖的碑拓或真迹,这样方能体会更深。读帖的根本就是领会其中的精神况味,把握诸多的技巧细节,章法、字法等一系列要素。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几种读帖方法,期望同道师友指谬。1、分析式。这是对初学者最适宜的方法。“形似”是临帖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尽大可能地追求法帖中或碑中的点画形态和结字体式,即要“入帖”。如学颜真卿书法时,对其中的“横平竖直”和“蚕头燕尾”等特征要进行细心分析体会,掌握要领。选择米芾,则对他欹侧的取势、笔法的精妙之处要倍加关注,这样临摹就可能最大程度地再现原碑帖的风神。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谈到了读帖与临帖的辨证关系,只有对碑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才能下笔得之精髓。2、欣赏式。书法碑帖琳琅满目,不可胜数,风格各异,殊有雷同,或狂放,或精微,或淡雅,或恣肆、或骇怪、或沉雄,或大气,有气息、格调、韵味和字势的差别。欣赏风格各异的碑帖作品,心旷神怡的同时,也就对碑帖有了更深的体会,对进行创作有一定作用。塑造美首先是要了解美,体会美的存在。只有知其优,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如果对优秀碑帖的精华视而不见,则谈临帖不过是一纸空文。3、记忆式。有了上述的基础之后,便可进行记忆式读帖。记忆式读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碑帖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时代特色、创作渊源和年代等相关资料,这对理解碑帖有重要作用;二是对碑帖文字内容要有记忆式理解,这于临习亦有很大帮助;三是在前两者基础之上,加强对风格特征、笔画和结构形态的记忆,铭记于心中,做到胸有成竹,毕竟读帖最终目的是要背帖,是为了创作,不能当成扔不掉的拐杖。正如刘熙载在《书概》中所说的:“取古人之书而熟观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 4、结合式。这种方式是有选择性地读一些帖,寻找共同点。如临习《爨龙颜碑》,可结合《马鸣寺碑》和《嵩山灵庙碑》,归纳出风格特征,进行有益的借鉴,这对更好地理解所临之碑大有裨益。在临习篆隶的过程中,对相近风格的篆或隶都可以进行结合借鉴尝试。这一方法实质上是在“专攻”的基础“博涉”。5、比较式。这和上一种方法正好相反,要找出碑帖之间的差异性,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所谓横向,是指将同时代的书家进行对比,如唐楷中的各大家,欧、虞、褚、薛、颜、柳等风格特征各有所不同,通过比较可以弄清相互之间承进和发展的关系,得出一些有益结论;所谓纵向,是指对某一书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如颜真卿一生风格经历三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取向,为此要进行逐次分析,不断提高临帖水平。6、对照式。读帖是方法,临摹是手段,归根结底,光读不写,纸上谈兵,亦是毫无用处,碑帖中的用笔、结字的优劣,如何痛快,如何夸张等,必须是通过自身临摹实践来体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读帖和读印一样,在对照这一方面还要花一些气力,找出临作和原版碑帖之间的差异,改正这些不足之处,尽量做到真正入帖。在临摹中,入帖难,出帖更难,读帖是为了更好地入帖,既不能入焉能谈出。笔者所总结罗列的这些读帖方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作用,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佳。
碑帖临摹主要是神似形同,主要抓住起笔、收笔、转折出的细微变化,然后就是整个字体的神气,把握好间架结构!

书法碑帖的临摹要注意哪些地方


文章TAG:字帖  临摹  关于  字帖临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