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谁有关于山水的素描

里面有 http://www.yzczs.com/showzp04.asp?id=458

谁有关于山水的素描

2,山水素描画

http://www.dyjs.net/zpxs/shanshui/shanshui12.htm分类,讲解分析,大师级,美的享受
http://www.jpscw.net/psd/47/347/2011/0215/9182.html 您看这个网站咋样?

山水素描画

3,求素描的山水画图片简单点的

可以画点梅花之类的,或者画点盆景
阳光女孩
素描,简单山水画,急,今天要上交。
因为我明天要交画了,我想画山水画,所以急着要图片。注意是山水的素描.要简单一点的
画山水画的过程
我也是正在学习美术的,美术的关键就是要大胆想象,好不好看没关系,要开动脑筋,够大胆

求素描的山水画图片简单点的

4,怎样素描山景

你好:先把山的轮廓画出来,不要把鼻尖笑得很细,有利于画出山的苍劲骨感,你可以找一副山水画临摹,按照阴暗层次化就行了,看作为近景还是远景处理了,作为远景可以虚些 体感上也可以相对趋向平涂,如果作为近景,那还是形和体的关系,首先形态上要自然,山是自然生成的东西 不要画的太过 机械 概念,体感上还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当然作为山,质感上,不要画的太软,像个土堆。总而言之,画面的关键还是在于整体的协调和和谐,不是一个东西画的好不好是问题,所以,画山,一定要考虑到山在画面的角色,画面的整体统一才是一张好画的标准。

5,铅笔的山水画 简单的

你要的是山水画吧,请看: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9%BD%CB%AE%BB%AD&t=3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C9%BD%CB%AE&z=0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6%D9%B2%BC%D0%A1%CF%AA&t=3 都是 最佳快快快快!!!!!!!!!!!!

6,素描让山水画失去了什么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面普及的素描教育已经彻底改写了中国山水画。 自30年代一批留法画家将素描教育体系带入中国后,现在的美术院校已全线将素描作为了基础教学内容。当今活跃在中国山水画坛上的那些40年代以后出生的山水画家们,95%以上都是从美术院校按照先素描后学传统的模式培养出来的。现在的孩子们要想将来成为一个山水画家,从上中学的时候就要学好素描,这样才能考入美术学院。 有个很怪的现象:如果把“山水画”后缀素描术语“整体感”一词同时输入到“百度”或“谷歌”上搜索,会发现700条文章全都在用“整体感”作为褒义词来评价山水作品特征,竟然没有一条视“整体感”为贬义的文章。由此可见一斑,至少素描所强调的“整体感”艺术价值观念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的山水画美学评价体系。如果再将100位古代山水画家作品和100位现代知名山水画家作品分两组比较,即使不会画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出两组山水最大的区别:现代山水画更具有整体感。 半个世纪以来的素描教育让中国山水画集体增添了整体感倾向,那么素描又让中国山水画失去了什么呢? 与整体感相对立,素描让中国山水画失去的是景物的独立生存空间。古山水画中,山、石、树之间是相互分离的,它们有着独立的生存状态。而强调整体感的现代山水画,山、石、树都要服从于整体,对整体感原则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违背。“石”、“树”在现代山水画中全都与“山”凝结为了一个整体。 因为素描训练教给人们的是怎么从整体看风景,怎么将整体表现得更结实。经过素描训练后,眼睛会本能地将山、石、树看成为一个整体,画成了一个整体。 现代山水画在整体感的原则下,不仅失去了山石树景物的独立存在,而且也失去了笔触可以脱离整体感而独立存在的可能。尽管中国许多现代山水画家都反对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说法,在强调着笔墨独立的审美意义,但是在绘画实践上,却没有给笔墨留下比古人更大更独立的生存空间。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理论背景,与强调整体感的素描体系本是同根生,“服从整体”是素描对笔触的一项基本要求。尽管人们在不断地强调“笔墨”不等于“笔触”,但经过半个世纪以来先入为主的素描训练,现代山水画的“手”还能守节“笔墨”而不染指“笔触”吗?如果仔细与古画对比,恐怕不难发现:现代山水画的“笔墨”已经很明显地带出了素描笔触的痕迹,带出了水粉、水彩、油画笔触的痕迹。 在素描教育下,现代山水画不仅失去了景物的独立生存空间、失去了笔墨的原生态,还失去了对视觉秩序的思考,而这却正是千百年来中国山水画一直在追求着的东西。现代山水画理论,只是草率地用“散点透视”的构图理念为传统山水章法作了诠释,而缺少对古代山水画视觉秩序的探究。 传统山水画不仅透视呈散点状态,景物逻辑关系也具有“散点”特征。山水画的“章法”和风景画的“构图”根本不是一回事。构图是通过日常视觉经验,从整体的角度呈现出的画面明暗区域的模式,而章法则是一种景物的秩序。传统山水画的章法所运行的是一种“非整体的细节表达逻辑”。在古代这种景物秩序体现为一种景物的观念法则,很象“一朝文武”座次井然。古人不断地热衷着模仿先人,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利用景物秩序在探究和改写着视觉的秩序。 因为素描特别强调写生,强调尊重自然、反映物象,强调三度空间透视中的形体结构,强调整体感及构图,所以素描在让中国山水画获得了这些所强调的内容之后,也让中国山水画失去了细节的趣味,去了笔墨韵味,失去了山、石、树的独立之美,失去了对视觉秩序的探索热情,使山水画彻底失去了很多至关重要的传统内核。 那些“被素描异化了的现代山水”、那些“嫁接在素描基础教育上的现代山水画”在整个中国山水画历史序列中显得那么的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不伦不类而我们却对此却竟然如此的习惯,这只能说明:素描不仅已经彻底改写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视觉,而且也已经彻底改写了中国人的传统视觉 ——不是素描让中国山水画失去了什么,而是素描已经让中国失去了山水画。 邸乃壮另一篇关于素描的文章 《再说“素描”》 我一直在说现当代中国山水画实际上已经是嫁接在素描基础上的山水了,很多人不接受。也难怪,至今没有证据证明中国的现当代山水画家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先学的素描而后才学的山水”,但我猜想其人数比例不会低于98%。 现当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是嫁接在素描基础上的山水了。 经过长期以来强制推行的全面素描教育,素描程序已经深深地嵌入到了山水画的体系中,彻底地改写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改写了中国画的视觉传统。“先学素描而后学山水”,山水画就会呈现出只有经过长期素描训练后才会产生的一种与古山水不同的“特殊美感”,例如:整体感、立体感、空间感、质感,准确而适度的层次明度,以及对肌理的明确追求。没经过素描训练的古人,画的山、石、树木包括点、线等相对都保持着各自独立的状态,而经过素描训练的视觉会本能地将山、石、树木以及点、线都看成和画成为一个整体。 经过长期素描训练的手,在皴法上,会带上一种永远抹不掉的“排线”习惯,即使通过后来更长期的书法训练,也仍然难以改变。这种手迹习惯只要对古代山水笔法稍有点经验,一眼就能看出来。尤其是仔细观察一下“40后”的那些山水画家的做画录象,注意看一下他们执笔的方式以及起笔落笔的节奏,都流露着一种很明显的画素描时留下的笔法控制习惯。 因为素描更接近日常视觉经验,所以山水画自从嫁接在素描基础上以后,比以前看上去更舒服。经过素描训练过的眼睛会在第一时间提炼出对象特征,所以现在的山水画看上去比古画更传统:在画面上方题字成为了集体无意识的永恒格式、墨迹一定要有湮润模糊外延、线条崇尚飞白曲折古拙、密密麻麻无节制繁衍的苔点成为了山水画主要语言…… 不得不承认,今天的山水画家艺术视觉成型之前,“素描”早就先入为主了。 也许我们还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说法。好,现在的电脑图像分析手段十分发达,我们可以抽取排名前100位的现当代山水画家,把他们的作品逐一放大,细看笔触;再将图像缩小,略看构图。从这些山水画的笔触、构图、技法以及他们所体现出来的知识结构、艺术取向等要素,从他们以往的艺术学习课程,从他们每幅作品的形成过程,逐一去与古画和古代画家做对比、与素描作品和素描理论做对比……其结果就是一部震惊耳目的《素描是怎样改变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画卷!

文章TAG:山水  山水画  素描  有关  山水画素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