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东莞桥头生态园景点介绍

东莞桥头生态园以绿色生态、亲子互动为主打卖点的园区位于桥头,占地1000余亩。由创业板首家生态环境建设上市公司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集研发基地、生态建设展示基地、名贵苗木生产基地及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为一体,也是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教育示范基地。观光园已开放的区域包含有机果蔬种植基地、慢时光池塘、元气牧场、多肉欢乐园、田园柴火饭、环保技术科普示范基地、香荷汀等游玩景区。亲子项目当然是农业观光园区的标配,铁汉生态农业观光园主打的是种植体验,鼓励大家接近自然,还能寓教于乐,比如有多肉植物盆栽DIY,可以做一个风情可爱的“小肉农”,自己亲手种盆最流行的“肉肉”。一座都市中的农场,位于东莞市桥头镇华夏二路,东临东深路、西濒东部快线、南抵桥头车站、北靠东江河,距从莞深高速9公里,占地面积达500多亩。专注于自然学校理念方式的乡村亲子游,建设了自然研学的项目,体验不一样的农耕和乡村文化,让孩子们撒欢过后大有收获。园内有多个网红项目:彩虹滑道、观光小火车、萌宠动物乐园、丛林卡丁车、蹦蹦云、网红秋千、雷霆射击、儿童挖机、碰碰船、恐龙乐园、过山车、皮划艇、小猪快跑、骑马、坑爹车、沙池、农耕文化体验区、综合拓展等备受游客所喜爱网红精品项目于一体的生态园区。

东莞桥头生态园景点介绍

2,东莞生态园的景观规划

规划介绍我们希望从统筹东部六镇区内的统一规划和配套服务入手,逐步实现东莞生态园与周边镇区的协调与协作发展,为其他区域或者是更大范围的统筹发展积累经验,起示范作用。我们希望强调东莞生态园的生态理念,明确生态环境修复和建设是东莞生态园规划和建设的刚性原则,明确东莞生态园及其影响地区将成为东莞新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完成东莞核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布局,确定“大东莞”主城区的格局,聚集更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要素。我们希望通过园区多样化的发展规划,表达东莞对岭南文化特色的传承,明确东莞生态园在湿地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在旅游休闲活动、在新城市居住生活方式等方面所要表现的多元素的综合发展方向,并最终形成生态环境优美、体现湿地及岭南文化特色的、适宜居住、生活和创业的生态综合园区。我们希望打造现代产业及配套服务区。我们将在高科技、低能耗、低排放的要求或门槛前提下,选择前景广阔的现代产业。这些现代产业既可以是高新技术产业,也可以是创意产业,还可以是服务外包产业。经过实践形成的园区产业结构,将充分体现东莞特色和东莞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不断为东莞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东莞生态园,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的崭新坐标。一、规划背景为了更好地落实社会经济双转型的战略思想,2006年6月,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统筹整合东部快速路沿线地区,包括中北部的石排、企石、横沥、东坑、茶山、寮步六镇的城市建设,并划定围合的35平方公里用地,整合周边镇区土地,实施统一开发,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均衡发展,并作为东莞新的经济增长点。随后展开“东莞市东部快速路两侧(六镇)土地统筹协调规划”的编制工作。2007年1月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松山湖大道两侧地区,推进四个街道、同沙、松山湖产业园与东部快速两侧统筹地带四位一体的融合,做大中心城市规模,聚集各种要素资源,增强对全市的带动辐射作用。”并将东部快速路两侧统筹土地作为其配套园区统一开发” 。2007年5月31日,在市土地统筹办会议室召开了生态园建设工作会议,市政府领导提出加快推进生态园建设设想。2007年8月底,东莞市委市政府批准东莞生态园管委会成立。二、规划依据文件:(01)《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02)《东莞市区域总体规划(2005-2020)》(03)《东莞市东部快速沿线(六镇)土地统筹协调规划》(2006)(04)《东莞市东坑镇总体规划(2004-2020)》(05)《东莞市茶山镇总体规划(2004-2020)》(06)《东莞市横沥镇总体规划(2003-2020)》(07)《东莞市寮布镇总体规划(2002-2020)》(08)《东莞市企石镇总体规划(2006-2020)》(09)《东莞市石排镇总体规划(2006-2020)》(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东莞生态园的景观规划

3,如何定义科技产业园到科学城

奋进20年,蝶变松山湖——从科技产业园到科学城凤凰周刊 作者: 王蔚明 04-15 12:45 投诉阅读数:23244有一个地方,地处广州、东莞到深圳长达180多公里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几何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它的名字,叫松山湖。20年前,这里还只是东莞境内默默无闻的荔枝林。20年梦想起航,往昔星星点点分布的荔枝林已变成风光旖旎的松山湖,成为东莞著名的地标,湾区亮眼的创新明珠。从一座水库到汇聚一流创新资源、高端人才齐聚、高新企业和科研机构遍地的科技产业园区,再到成为承载东莞城市创新梦想的科学城,“松山湖”这三个字成为一座城市创新发展蝶变的绝佳范本。源起,园启20年时间,在一个城市或国家的历程中是很小的一段,对松山湖,却是一个从零开始到两个台阶的跃进。时间回到2001年7月,东莞市提前谋划发展模式转型和创新,提出开发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并定名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将其明确为未来东莞的经济科技中心。2001年11月9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更名为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并升级为省级高新区,2010年9月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6年,东莞市开发建设东莞生态产业园,规划控制面积31平方公里。2011年生态园成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2012年获批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2014年12月,东莞市将松山湖高新区、东莞生态园合并,实行统筹发展。2015年9月,园区成功入围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此,这个从诞生之初就获得万众瞩目的高新区,一步步完成自身的蝶变。成就,城变2017年,松山湖的第二轮蝶变在一个新的起点开启。2017年8月28日,位于松山湖旁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以这一国家大科学装置为核心,东莞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约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围绕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城积极争取及谋划布局南方先进光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一批大科学装置,进一步强化科技产业创新能力。在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一大科学装置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一流创新团队和前沿课题汇聚在东莞,带来了一项项原始创新成果的突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阐述,“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为全面贯彻国家战略部署,围绕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东莞开始统筹松山湖高新区、大朗镇、大岭山镇、黄江镇战略性区域共计90.5平方公里,全面统筹“一园九镇”发展规划,建设松山湖科学城。2020年伊始,松山湖中子科学城正式更名为松山湖科学城。2020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以此为标志,东莞正式跻身创新“国家队”。这是科技创新领域国家战略首次赋能东莞,推动东莞创新驱动发展迈入新里程。东莞提出,要围绕“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个定位,举全市之力将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如今,松山湖科学城已建成一批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大科学装置、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大科研平台、以成果转化为主的育成机构,形成了科研院所与高新技术企业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在这里,中科院高能所东莞分部成功研制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简称BNCT)实验装置;材料实验室汪卫华院士团队研究成果“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研制出高温块体金属玻璃”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王恩哥院士研究团队与合作者的成果“实现尺寸最大、晶面指数最全单晶铜箔库的可控制备”入选“2020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以松山湖科学城为新起点,大湾区,一座科技创新之城冉冉升起。创新,奇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处于国家创新体系顶尖,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双区”建设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主要任务和关键举措。东莞一直主动谋划、高位推进、全力建设,把科学城作为东莞主动参与“双区”建设战略的关键抓手和构建新发展动能,推动东莞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核心力量,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东莞力量。

如何定义科技产业园到科学城


文章TAG:东莞生态园的发展东莞  东莞生态园  生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