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同性恋,为什么男男称为断袖,女女称为磨镜,“断袖”的典故来源于二千年前的西汉,于是,“断袖”也就成为男同性恋的代名词了古代女同性恋被称为“磨镜”是什么典故,“磨镜”其实是个形容词,唐朝诗人刘得仁《赠道人》一诗中曾写道:“长安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

古代同性恋是怎样称呼的

1、古代同性恋是怎样称呼的?

断袖:中国古代的同性恋之说,相传汉哀帝与男宠董贤共寝,董贤睡觉时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上朝时不忍惊醒他,“以剑断袖而起”。至于流传在春秋战国、汉代时期的“龙阳”、“余桃”等历史典故更是脍炙人口。史载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弥子瑕与卫灵公“分桃而食”,胡兔儿“偷窥巡按臀部”,后代人于是就以“龙阳”、“余桃”、“断袖”、“兔儿”等来暗指同性恋现象

古代女同性恋被称为“磨镜”是什么典故

2、古代女同性恋被称为“磨镜”是什么典故

“磨镜”其实是个形容词,唐朝诗人刘得仁《赠道人》一诗中曾写道:“长安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女》中也有“问其人,乃诸姓,市中磨镜者也”之说

古代的同性恋,为什么男男称为断袖,女女称为磨镜

3、古代的同性恋,为什么男男称为断袖,女女称为磨镜

“断袖”的典故来源于二千年前的西汉。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每当提起汉哀帝的时候,便说他有“断袖之癖”。于是,“断袖”也就成为男同性恋的代名词了

{3。


文章TAG:古代同性恋  同性恋  断袖  代名词  古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