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下谁介绍下广州什么美食

我最喜欢的是盐拘鸡好好吃 你去试试
1、 德昌咸煎饼 2、 南信凤凰奶糊 3、 荔湾艇仔粥 4、 荔湾裹蒸皇 5、 荔湾牛肉肠 6、 欧成记上汤鲜虾云吞 7、 荣华金牌叉烧酥 8、 韭黄鲜虾肠粉 9、 豉油皇牛肉肠粉 10、银记滑鸡粥 11、沙基艇仔粥 12、新鲜猪杂粥 13、秘制卤肉粉 14、酸辣汤米粉 15、秘制锅烧肉米粉 16、田螺鸡米粉 17、杂锦桂林米粉 18、药制龟苓膏 19、芦荟炖雪蛤 20、顺德爽鱼皮 21、自助粥 22、醒胃牛三星 23、驰名牛腩粉 24、汇景古法水蛇粥 25、汇景姜汁奶 26、中式酥饼 陶陶居 27、酸辣牛杂汤 28、和味中肚粥 29、香煎金粟饼 30、珍珠糯米鸡 31、精品椰皇酥 32、香滑奶黄包 33、乳香芋虾 泮溪酒家 34、和味牛杂 35、泮塘马蹄糕 36、蜜汁叉烧包 37、奇味鸡仔饼 38、炸面 39、锦卤云吞 40、肉丸粥 41、茴香猪手 北园酒家 42、鸡丝春卷 43、玉液叉烧包 44、椰酱蛋角 南园酒家 45、可可奶层糕 46、猪脚姜醋 大同酒家 47、大同鸡蛋挞 48、鸡仔饼 莲香楼 49、西关小桃酥 50、老婆饼 51、潮州薄壳饼 潮香菜馆 52、西安腊汁肉夹白吉馍 陕西大厦餐厅 53、清真牛肉串 东来顺饭店 54、云南过桥米线 香稻米线馆 55、西关艇仔粥 西关人家 56、薯茸牛利酥 57、双色棉花糕 58、鸭 水饺 59、西关坠火粥 60、冰山豆腐 大可以饭店 61、冰花鸡蛋散 云香酒楼 62、马拉沙嗲 中国大酒店 63、越南春卷 64、香兰柳茸卷 65、盐烧鸡心串 66、美式炸鸡 67、鸡尾香肠 68、海南鸡饭 69、香脆小凤酥 东山老家 70、柳丝芋丸 新兴饭店 71、反沙芋头 72、萝卜焖羊什 73、鲜露羊耳丝 74、大芥菜咸酸 惠爱酒楼 75、萝卜咸酸 76、潮式反沙芋 精致酒店客家食府 77、糖脆花生 78、客家凤爪 79、养颜狗蛋汁 阳光香肉美食家 80、华苑鱼包 黄埔华苑酒家 81、川芎白芷凤爪 82、腊味蒸萝卜丝糕 83、家乡生炒糯米饭 番禺凯悦酒店 84、串烧鸡柳 85、盐焗鸡脚翼 86、雷家豆腐圆子 黄果树贵州酒楼 87、臭豆腐 88、葱油土豆泥 89、素酸粉 90、南昌炒粉 江西人煨汤馆 91、跺椒田螺肉 92、五香熏鱼 93、卤水牛筋 94、上汤牛三星 南信牛奶甜品专家 95、鲜虾云吞面 96、双皮奶 97、姜撞奶 98、西关鸡仔饼 幸运楼食品公司 99、台北豆浆 台北豆浆 100、吉尼斯拉面 101、双皮奶 102、鲜奶炖蛋 养生健康新美食 103、古法水蛇粥
上下久那边有南信双皮奶,陈添记鱼皮,宝华面店,清平鸡
云吞 别的部知道是这里不

请问下谁介绍下广州有什么美食

2,关于荔湾特色

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时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著名的外贸商埠---十三行的所在地。荔湾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地域文化,集古代近代和现代文明于一身,既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产物,也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 (1) 荔湾区自古以来即是广州市最有名的商业繁华区之一。如今的荔湾更拥有“一街、二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康王路和中山七、八路三个重要的商业地带。荔湾区是广州市的一个重要行政区,位于美丽的珠江河畔。辖区面积62.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万。悠久的历史渊源,灿烂的岭南文化,醇厚的人文风情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赋予了荔湾令人神往的独特神韵。 (2)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1988年国务院公布陈氏书院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3) 海山仙馆:海山仙馆曾是当时坐落在荔枝湾的一座特大私人园林,是潘仕成的别墅豪宅。 (4) 西关古老大屋:是老广州人对市中心荔湾区内北起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这一带的称呼,这里古时位于广州城的西门外。这一带有许多典型的传统旧屋,人称“西关古老大屋”。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这种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5) 醉观公园:位于芳村山村河东岸,占地3.39万平方米。1984年12月由花木生产场改成。以花卉、盆景见长。园内建有假山和休息亭廊,以及有40多个品种的茶花园。它一个综合性区级公园,建园于1984年2月,全园由盆景园、茗木园、花卉园、儿童年游乐区等四个功能分区组成。 (6) 荔湾湖公园:是广州城历史悠久的水乡名胜。据考证,公元前200年已有荔枝湾。明朝“荔湾渔唱”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特产 (1) 王老吉凉茶:广州王老吉凉茶近200多年的历史,它秉承传统独家生产的王老吉凉茶被誉为“凉茶王”,是凉茶的极品,畅销海内外市场。 (2) 木雕:是广州雕刻的一种,素以工艺精巧细腻而闻名。木雕分为建筑装饰和家具雕刻两类。建筑雕刻多采用棒木制成,有厅堂花榻、门窗、屏风、神案等。 (3) 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玉雕摆件两大类。玉器首饰以名贵的缅甸翡翠玉料制作,目前已经形成光身碎件、花草和玉镯等三大类产品。 美食 (1) 清 平 鸡:被誉为“广州第一鸡”的清平鸡,首创于1981年,日销量从20只上升到1000多只,最高纪录是1996年中秋节,突破一万只大关。清平鸡皮爽肉滑,骨都有味。 (2) 牛杂店:第十甫路经常人头涌涌,为了一尝牛杂的美味,人们不惜排队买上一碗。 (3) “娥姐粉果”创制于明代,历史悠久。开始时是广州西关的“茶香室”茶馆聘用的娥姐所创制,故以其名命名。 (4) “同记鸡粥”:5元一碗的滑鸡粥粥绵鸡香,10元一小碟的白切鸡(33元/斤500克)配两碟蘸料,一碟是自制酱油调配的姜葱,一碟是鸡汤调的黄芥辣,净吃皮爽肉滑,清淡中自有丰腴,蘸佐料吃则风味各异,更添香口。

关于荔湾特色

3,广州有什么好吃的小吃丫

广州小食大体可分为油器、粥品、粉面、糕品、甜品、粽子和什食等七大类,这些小食价廉物美,遍布全市大街小巷。 油器类小食,有油条(炸面)、油香饼(咸煎饼)、笑口枣、牛利酥、脆麻花等,有咸的、有甜的,也有甜中带咸、甜中带酥、甜中带脆的。 粥品类名目繁多,油器和粥品一般都同时经营。 粉面类品种有面条、云吞、沙河粉、猪肠粉、桂林米粉等,以云吞面和沙河粉最受群众喜爱,猪肠粉则多在早上供应,十分畅销。面条、沙河粉配以各种肉料可制成牛腩面、猪手面、鱼蛋面、牛腩河粉、肉丝河纷、鱼片河粉等,既可汤煮,又可炒制。 糕点类有松糕、棉花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伦教糕等,这类食品的共同点都是蒸制而成。 甜品类在小食中所占的份量虽然不大,但有其特色,较受群众欢迎的有双皮奶、去壳绿豆沙、红豆沙、芝麻湖、杏仁糊、麻蓉汤丸、冰糖炖木瓜、冰花炖鸡蛋、寄生蛋茶等等,这些不但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有些还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如芝麻糊能去肠燥,炖木瓜可清心润肺,寄生蛋茶可降血压等。 粽子类大体可分为甜粽和咸粽两种类型,甜粽类以枧水粽为基础,其特点是制作比较简单,黄澄澄带有枧水香味,爽滑可口,耐存放,品种有豆沙棕、莲蓉粽,近年莲香楼创新了蛋黄莲蓉粽。咸粽类制作比较复杂,品种有咸肉粽、裹蒸粽、火腿粽、肇庆裹蒸粽等。广州市的粽子是群众喜爱的小食之一,在街头巷尾常年可见售卖。 杂食类多为流动个体摊档经营,品种有煲牛杂、炒田螺、猪红汤、牛骨汤、酸辣菜等,这些品种各有风味特色,销售量虽不大,却也经营者众,有些经营者在煲牛杂时配以萝卜、白灼菜胆以及各式酱料,光顾者颇多。 蓝色妖姬 2008-03-12 11:46 检举
我在网上帮你找的: 宝华路:陈添记艇仔粥、鱼皮,在十五甫。 宝华面店,我个人觉得价格好贵。猪手面和牛三星不错 顺记冰室,芒果雪糕和椰子雪糕是一个老师傅亲手磨出来的。得过奖 强记鸡粥,我反而觉得一般般 恒宝广场旁边的(多宝路)有一间潮州鱼蛋粉面的,很多人吃。看真正的潮州人怎样评价啦 另外潮州粉面对面还有开记甜品,汤圆是一大特色 近第十甫路那里有汤圆王 十甫路:南信双皮奶 珠玑路对着的西关名食家(十甫路邮局斜对面),集中了欧成记云吞面等3家小 吃。 十甫名都下面的琳琳牛杂,很好吃。据说老板发了达而且分店越开越多了 莲香楼每逢不知道星期几,有蛋散卖(不是过年吃的那种哦)。甜甜腻腻的,软软的 陶陶居点心部卖的绿茶奶挞,好滑好香 下九路:皇上皇腊肠 荔湾广场4楼西关人家,集中了许多西关名小吃,不过要BOOK 位哦 上九路:上九东有银记拉肠,豉油皇牛肠拿过奖的。不过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好吃了。卖的只是名气 另外介绍一下附近的小吃店,希望大家都能找着哦: 1)珠玑路转弯有间卖猪肠粉的,牛腩和猪肠都挺不错的。沿着和平路一齐走,有一间卖竹升面的(一根大竹压那些面,吃起来就比较爽) 2)长寿 东路的坚记面店,3块只有一小碟,我觉得好贵啊,不过好吃嘛,没办法啦。可以经从上九路经由光复西路走过去。 3)长寿西路的成达美食。其实它的肠粉也是拿过奖的。我最喜欢吃鲜虾肠和牛腩肠。上杂粥也不错 4)沿着长寿西路一直走,来到大笪地,然后向右转,一直走向华贵路。走吃华贵路转右手看见了伍湛记粥店,最出名的是及第粥 还有同福东路的芬芳甜品店,糖不甩、锦卤云吞、布丁 惠福西路有专卖花生糖、核桃糖等的,城市特搜都报道过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gou.com/z/q784106211.htm

广州有什么好吃的小吃丫


文章TAG:广州  广州荔湾  美食  素材  广州荔湾美食素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