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南沙黄阁有鸡吗

有。黄阁属于南沙市的一个地级县,黄阁当地小吃行业发达,尤以吃鸡最为盛行,使得该地是有很多买鸡的店铺的,是有鸡的。

南沙黄阁有鸡吗

2,黄阁镇的介绍

黄阁镇隶属于广东广州市南沙区,镇域面积70多平方公里,面向狮子洋和珠江出海口,毗邻港澳,与东莞市隔江相望,是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群的中心和枢杻。镇辖下黄阁社区和14个行政村。截至2015年,全镇常住人口38913人,外来人口20332人。12011年,黄阁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8%;镇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3.62%。

黄阁镇的介绍

3,黄阁镇的历史沿革

黄阁旧名凤凰阁,又名黄旗角。因村后一小山岗凤凰阁而得名。宋代简称凰阁。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中原汉人麦氏五兄弟因战乱及传闻皇帝失妃事件,惧祸及而携家眷二百余人南迁到此定居,改凰阁为黄阁,隐寓相府台阁之意。据《麦氏族谱》载,宋咸淳九年(1273年)三月十六日,南雄府始兴县十四鄙牛田坊珠玑巷麦必荣、麦必秀、麦必达、麦必端、麦必雄五兄弟携家眷200余人南迁至珠江口,遇狂风大浪,登岸定居,住麦屋山。后散居至海南、广州、湛江、东莞、南海、顺德、中山等地,其子孙繁衍至今。据《小榄麦氏族谱》记载:“必达祖至黄阁,隶香(山)捐钱十万,立石基以防水患”,从现有史料看,黄阁“石基”可能是番禺南部最早的围垦和石堤工程。原来南沙镇深湾村有麦必荣、麦必达墓,後来1994年建设虎门大桥,黄阁麦氏後人把两祖墓迁回黄阁大鹤山(犁头嘴)。镇境连片的沙田,多为南宋以后的700多年间人工围垦而成。原属东莞县,后改属香山县。1958年设黄阁公社,1959年划归番禺县。1980年改黄阁区。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设立黄阁区;1987年建立黄阁镇,隶属番禺县;1992年,番禺撤县设市,黄阁为番禺市黄阁镇;2000年,番禺撤市建区,黄阁为广州市番禺区黄阁镇;2005年,黄阁从番禺区析出划入南沙区,为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

黄阁镇的历史沿革

4,黄阁镇的历史文化

一、古祠堂、古庙:1.麦氏大宗祠:是黄阁麦氏家族开村先祖麦必达公祠,始建于宋代,历代均有修葺。在广州地区各大名家祠中仅次于广州陈家祠、沙湾“留耕堂”,排列第三位。该祠坐落在黄阁镇莲溪村宿国新街,与继宗麦公祠、瑞辉麦公祠(现麒麟文化展示馆)、子平麦公厅连城一线构成祠堂建筑群,均坐南向北。宗祠内气势雄伟,工艺精湛,有石狮、石鼓、木雕、砖雕、壁画等传统工艺。新中国成立后,宗祠被国家列为地方财产。2000年经上级政府批准,退回给莲溪村使用,2004年被列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张氏宗祠:始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及一九九九年重修。据传,张氏第二十四代张君政原籍范阳,于唐朝年间率领家眷迁入广东南雄珠玑巷,第三十代张岘因逃避战乱迁入东莞博夏。宋末,第三十八代张友良迁居南沙黄阁大井,是大井张氏的始祖。张氏宗祠不但是祠堂,20世纪30年代初还是大井村第一所学校榕山小学的校舍。3、李家祠堂:黄阁原有两座李家祠堂,一座在张氏宗祠前面,是黄阁大塘李氏始祖祠堂。据说祠堂分三进,大堂叫“继述堂”,牌匾现存于大塘村部。此祠堂门前有一大广场,面对碧波荡漾、十里风清的李家大塘。此祠堂曾用作中学用,后被拆毁改建为大塘小学,已变民居,不复原貌。另一座位于大西街,是黄阁最大的祠堂,又称“新祖”,堂号为“绍德堂”。1971年,该祠堂被拆平,村民把中心小学(原国民中心学校)破落残旧的礼堂拆掉,把礼堂的砖瓦等搬到祠堂原址建成黄阁会堂,即现大塘公园。4、陈家祠堂:现黄阁镇大塘公园侧黄阁供电所储物楼旧址,与李家祠堂并排。祠堂身为蚝壳结构,颇具古典特色。祠堂有三进,堂号为“敦汭堂”。文革被拆毁。5、将军祠:座落黄阁镇东里大街,初建于元朝,为东里村始建祖麦六三、麦公进的祠堂。该祠堂为黄阁古代官位最高的纪念祖祠,选料上乘,门面砖雕文饰精细,首进屏门通花木雕,戏曲人物故事为工艺精品。6、瑞辉麦公祠:坐落于黄阁莲溪村宿国新街,祠内有石碑记载该祠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该祠的建筑规格稍逊于麦氏大宗祠,但用料、做工等在当时也是上乘的,砖雕、木雕图案精美,文饰精细。该祠是黄阁麦氏第七代传人麦光祖之祠,故堂名为“光裕堂”。7、少山麦公祠:座落在黄阁镇东里大街合德里巷口西侧,座北向南,东里村明代先祖麦洪聚(号少山)之祠,始建于明代,现保存完好。8、辅党麦公祠:座落于黄阁镇东里大街合德里四号,是东里村明代殷富之族祖祠,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大跃进”年代为老人院,曾是饭堂、托儿所,现保存完好。9、天后古庙:历史悠久,香火鼎盛,同佛山祖庙、德庆悦诚龙母庙、广州黄埔南海神庙齐名,是广东四大名庙之一。据传,天后古庙是黄阁始迁祖麦必荣带头兴建的,里面供奉着天后娘娘。该庙在近八百年岁月里,经过多次修茸、扩建,特别是清代乾隆年间扩建,气势非常宏伟。清光绪十五年再次修葺后至民国二十年是天后古庙的鼎盛时期,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天后诞都举行盛大庙会。可惜该庙在解放后被拆为平地,庙中文物流失殆尽。二、古墓麦必荣、麦必达兄弟合墓:该墓坐落在黄阁镇东里山塘南岸大鹤山咀,是黄阁麦氏始祖与其兄的合墓。宋代咸淳九年(1273年,另一说法为1131年宋绍兴元年),其兄弟五人携家眷由南雄珠玑港南徒珠三角,其中麦必达留守黄阁,其兄麦必荣到东莞发展。兄弟两人原葬于南沙深湾朱家祠后山,因建广深珠高速路而迁葬回黄阁。此墓成为了历史上广东各地麦氏宗亲联系情感的桥梁,每年重阳,广东麦氏祭祖团及港澳宗亲团拜祭此墓。现在整座墓保存完好,2004年被列为区级重点保护文物。麦六三墓:该墓坐落于黄阁镇葫芦山右侧。据墓碑记述,该墓乃麦六三及夫人之合墓。麦六三是黄阁始祖麦必达与詹太婆之子,于宋末元初进身仕元,率子公进带兵作战于广西,平定动乱,官拜广西提督总兵。主碑上书“宋广西提督考六三麦公府君、妣曾氏一品夫人墓”。现整座墓保存完好,2004年被列为区级重点保护文物。麦公进墓:始建于元代初,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修。是目前黄阁现存最具有气派的墓穴。整座墓是高级石雕工艺墓,石雕花墓门内嵌主碑,上书“皇元袭封副将军轻车都尉三世祖考公进麦公合墓,乾隆己丑科进士山西司下郎麦佑提写碑文,道光癸巳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重修”。该墓坐落黄阁镇东里山塘南岸的大鹤山咀,是元代副将军麦公进与其妻徐氏合葬墓。麦公进乃东里麦氏三世祖,因随父出征,仕元有功,官封副将军、轻车都尉,是黄阁麦氏族人受古代皇朝封赠官位最高的人,因而每年重阳节该墓受麦氏祭祖团统一拜谒。现整座墓保存完好,2004年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刘氏夫人墓:该墓座落在黄阁镇大塘村大仁山,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其墓前石碑上书“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显妣李母淑德刘氏夫人墓”,碑石右边刻上“光绪丁丑年仲秋吉日辰祀男扬陛孙某曾孙某立”(因日久部分文字受损,故姓名不详),在墓穴后边立有一石碑,上刻“奉天诰命”。该墓主的儿子李扬陛,据说是东莞人氏,是清朝期间赫赫有名的政府高官,官衔“兵部尚书”。其官衔牌匾曾在黄阁大塘村李姓继述大祠堂上挂,现存的老人亲目此匾。继述大祠堂于1958年间拆毁,此匾因而失存。该墓建造一流,雄伟壮观,又是历史名人古墓,有较大的历史价值。现整座墓穴保存基本完好,2004年被列为区级重点保护文物。三、古井1.大井尹井头:又名“尹城泉”,座落在黄阁镇大井村辖内,始建于元朝,曾多次修葺,为石结构水井。据说,张氏乡民曾被赐为尹城主(尹城主当时是一个官名封衔)。祖先开井为纪念这个官名,故称“尹井”。又有的老人说,这口大水井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这里一带原是海水浸淹的湖田,非常缺乏饮用水。有一姓尹人氏深挖了一口井,想不到井挖好后,井水非常清甜,于是全村人都食用这口井的水,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尹姓人氏,因此称这井为“尹城泉”,并在井边树碑纪念。此井虽已经历几百年的历史,但经过历代村民的多次重修翻新,一直沿用至今。在当今,即使村里有了自来水,全村人仍喜欢食用“尹城泉”井水。由于井口成井字形,也较大,所以大家渐渐习惯称这井为“大井”,村名也叫“大井村”。2.三圣庙井:座落在黄阁镇东里村辖内,水质优良,口感甜美,是东里村民自古以来的食用井水。此井的历史与三圣庙有密切的关系。古时候,人们信奉神明,认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水是神掌管的,村中人习惯称此井水为圣水。古时设坛祭祀,人生洗礼,都到此井取水。村民如有丧事,为死去之人洗浴之水(俗称“买水”),必须由其子先到此井台放下几个铜钱,再到井中取水拿回家给逝者沐浴。3.半天云泉:又称“天云山泉”,在黄阁大山乸的半山腰。关于此泉的得名,黄阁相传有一段故事。据说,元代副将军轻车都尉麦公进当年曾来此山狩猎,公进将军纵马飞奔,不觉有点马乏人渴。偶见林中小溪流水潺潺,便乘战马白龙驹寻源登山找到此泉。麦公进将军饮后觉得此泉清澈甘洌,赞不绝口,随行人员便请麦将军给此泉命名。恰在此时白马饮过此泉水后仰天长啸,腾跳飞跃不已。将军见此情景便说:“泉在半山白云生出,且白马腾跳如云飞,就叫半天云泉吧。”过去有不少名人至黄阁,都要请人挑“半天云泉”的水沏茶品茗。1982年,此泉被开发为天云汽水厂的水源,后因开采石矿而水源枯竭。 黄阁人除了有中国传统的节日外,还有他们特色的地方。以往,从年二十开始,黄阁人就开始为春节准备食品了,如煎堆、油角、年糕、糖环、炒米饼等,都是自家人齐齐制作,年轻一代已大多 不会制作了,尤其是糖环和炒米饼,只有五十岁以上的黄阁人才懂得如何制作。大多数人都到琳琅满目的年货商店里选购节日食品了,而比较多保存下来的是制作煎堆、油角。大年新春,以舞狮、舞麒麟为主,人们认为这两种动物会驱邪、迎吉祥。每年的大年初一,黄阁的醒狮、麒麟都在该镇镇政府欢天喜地地起舞,继舞进各村各家各户,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开灯是黄阁镇四大村(大井村、大塘村、东里村、莲溪村)特有的习俗,严肃认真又隆重。开灯是为上一年新生的男丁开灯,从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五,当地人按妊氏规定开灯的日子为婴儿在祠堂挂灯,请来亲朋戚友聚会,祈求来年吉祥。“黄阁麒麟舞”是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古老的民间艺术,盛行已有一百多年,逢年过节、神诞醮会、秋色出游,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故民间有“麒麟献瑞”之说。

文章TAG:黄阁黄阁  南沙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