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南海神叫忽

1.这种说法错误。南海之神为儵,北海之神为忽。2.出自《庄子·内篇·应帝王》。原文为: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译文为:南海的大帝名叫儵,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儵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儵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的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3.作者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华夏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为什么南海神叫忽

2,南海神诞为什么又是波罗诞南海神庙波罗诞的由来和历史

南海神庙的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其中十三为正诞,也叫菠萝诞,即南海神诞,是广东广州市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独具特色的汉族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最大的民间庙会,也是现今全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它是珠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蕴含了广州最有代表性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元素,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宋代诗人刘克庄的《即事》诗中,就描述了"波罗诞"庙会的盛况.由来相传唐朝时,一位天竺(印度)属国波罗使者来华,因故误了归期,终老于广州,后被封为"达奚司空",建海神庙供奉。因其来自波罗国,带来波罗树,在南海神庙种植了波罗树,神庙在汉族民间又被称为"波罗庙",设定的生日也被称作"波罗诞"。因此南海神诞也就被称作"波罗诞"。2005年,广州市将南海神庙管理使用权移交黄埔,并创办了广州民俗文化节,将民俗文化与传统节日"波罗诞"结合起来,成为广州市民文化生活的又一个亮点。2007年3月27日,第三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活动开幕。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向东生、潘胜燊及市文化局、黄埔区有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黄埔区委书记陈小钢表示,今 年将依托黄埔军校、南海神庙等品牌效应,加快发展革命军事教育游、民俗文化古迹游、乡村农业生态游等旅游项目。启动"农家乐"乡村旅游和古民居的综合开发,将南海神庙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启动南海神庙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波罗诞"、"波罗鸡"等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8年,第四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分别荣获中国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及"2008年中国十佳民俗节庆奖"、"改革开放30年·中国节庆杰出典范奖"。2012年,广东省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落户"波罗诞",与第八届广州民俗文化节结合举办,取得巨大成功,该节庆已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间民俗文化盛会,并已列入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品牌活动之一。2013年3月20日至3月26日(农历二月初九至二月十五)第九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将于南海神庙盛大举行,并开展仿古祭海仪式、章丘诗会、水神庆会、五子朝王、花朝盛典、梨园荟萃、美食共飨等精彩活动。南海神庙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位于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创建于隋开皇14年(公元594年),已有1410多年的历史,为祭祀南海神祝融而建,是我国古代由历朝官方拜祭的四大海神庙中规模最大最古老、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是南方古碑刻保存较多的庙宇之一,也是广州古树名木编号的起点。1962年7月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庙宏伟深广,前堂后寝,1985年后经重修复原,重建了大殿、碑亭、头门、仪门。庙前西侧有一土埠名章丘,昔为观望海上日出之地,筑有浴日亭,单檐歇山顶,梁架简洁,亭旁古木蓊郁,高耸一株红豆古树。南海神庙及邻近的浴日亭以"扶胥浴日"之美誉在宋、元、明、清均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历朝历代都有拜祭,而且用的是王侯之礼,这里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遗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很多商人在此先拜海神,然后扬帆出海,远赴南洋、印度,直达西亚一带。南海神庙是南海丝路最早的出发地,是我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南海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从3世纪起,广州已取代徐闻、合浦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自古以来,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有多条航线,广州市内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共有20多个,包括南海神庙、怀圣寺光塔、光孝寺、清真先贤古墓、华林寺、莲花塔、沙面西式建筑等,其中南海神庙是南海丝路最早的出发地.

南海神诞为什么又是波罗诞南海神庙波罗诞的由来和历史

3,南海神庙正式纳入国家祭祀体系是什么时代

南海神庙正式纳入国家祭祀体系是唐朝。唐天宝十年(751年) 正月,唐玄宗命张九皋奉金字玉简之册封南海王,还将旧庙进行重新修葺,祭南海神自此始用王侯之礼,并定下立夏节由广州刺史代祭南海神制度。南海神庙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场所。每年农历三月在此举行的祭祀南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波罗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波罗诞”庙会是广州最大的民间庙会,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全国现存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波罗庙会起源于何时,今已难考证。一说是明朝,但从宋代始,波罗诞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庙会,南宋诗人刘克庄在他的《即事》诗“其一”“其二”对当时波罗诞的盛况有过生动的记载。到了清代,波罗诞进入鼎盛时期。嘉庆年间崔弼的《波罗外纪》载,诞期从二月初旬到十五共十多天,从庙内、庙前到黄木湾的水面,主题特色明显。除了信众祈福、海上灯市、商贸集市、访亲会友、百艺聚汇外,“四乡回景”和“五子朝王”最为热闹。2010年,南海神庙获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扩展资料:南海神庙的历史沿革隋开皇十四年(594年),隋文帝下诏建四海神庙祭四海,在广州南海建南海神祠,并在当地请了一位巫师主持神庙的洒扫和祭祀南海神,祠内还广植松柏树木等,南海神庙因此建立。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以特遣持节的身份到广州祭祀南海神,这是南海神庙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祭祀,开创了皇帝派重臣南来代祭南海神之先河。唐天宝十年(751年) 正月,唐玄宗命张九皋奉金字玉简之册封南海王,还将旧庙进行重新修葺,祭南海神自此始用王侯之礼,并定下立夏节由广州刺史代祭南海神制度。庙中原有《册祭广利王记》碑记其事,杜甫有诗赠行(见韩愈撰《南海神广利王庙碑》)。唐元和十三年(818年) 将夏,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孔戣亲奉宪宗祝册往南海神庙祭祀。元和十四年(819年) 立夏日,孔戣再次前往南海神庙祭祀,并将庙宇扩大,治庭坛,改作东西两序和斋庖之房。元和十五年(820年) 夏至,孔戣第三次前往祭祀南海神,并请袁州刺史韩愈为新修葺的南海神庙撰碑文,以记其事,循州刺史陈谏书碑文,这就是《南海神广利王庙碑》,今立南海神庙仪门东侧,并建有碑亭。宋开宝六年(973年),宋政府命中使修葺神庙,还立《大宋新修广利王庙之碑》于庙内,由裴丽泽撰碑,韩溥奉勅书碑文(此碑今立庙内头门之西侧)。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宋真宗派员重修南海神庙。宋绍圣初年(1094年) ,苏东坡谪惠州时,经广州到南海神庙一游,作《南海浴日亭》诗,今浴日亭仍有苏东坡诗碑(复制)。宋庆元四年(1198年) 立碑记载,大奚岛民作乱(起义),于庆元三年(1197年)在南海神庙附近洋面被官军击败,官府认为是海神显圣,保佑社稷,遂报京师表彰海神,礼部状拟赐庙额,奉勅:“宜赐英护庙为额。”宋宝庆元年(1225年),大规模重修南海神庙,耗钱600余万。据碑文记载,这次维修的大部分资金来自海上贸易之利。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派遣速古儿赤等于四月十八日为南海神庙建醮,并赐以宝香锦幡银盒楮币诣词, 《至元丙子碑》记此事。至元三十年(1293年),因庙已废,重建之。明洪武二年(1369年) 初,由于元末连年战火纷乱,神庙香火稀少,不少殿宇废坏,海神难以居住,命中书椽高希贤等修神庙,换掉腐朽的木柱和破碎砖瓦,重新整治殿堂、廊庑、斋堂等。明成化八年(1472年),因南海神庙年久失修,残破不堪,命广州府判余志重修神庙。此次维修是神庙在明代最大的一次维修。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南海神庙,平南王尚可喜等立《重修南海神庙题名碑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御笔亲书“万里波澄”四字,并制成巨匾,派户部右侍郎范承烈将御匾专程护送到南海神庙,并专门立碑纪事。清雍正三年(1725年),复修殿宇,前立石表,为望之所,南为仪门,中为神祠,西为斋宿所,东为厨库牲房。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庙宇年久失修,非常破败,于是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鼎新庙宇。清宣统二年(1910年),重修神庙,建韩愈碑亭。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5月26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一行专程参观游览了南海神庙。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民政府拨毫银1万元重修南海神庙,并组织重修南海神庙委员会负责维修工作。其后陈济棠主粤期间,由陈夫人莫秀英主持修建工程,将礼亭、后殿改建为水泥砖构架五开间硬山顶建筑,工程较粗。1966年1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南海神庙交给广州海运局开办学校和波罗庙航修站。1966年底~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南海神庙大殿被毁,后殿改建,东西两廊被改建为课堂,不少古碑刻被推倒,原万里波澄碑刻及碑亭等被拆毁,庙内神像全部被砸毁。1986年,广州市文物部门依明、清规划重修南海神庙,历时五载。1991年2月8日,广州市文管会、市文化局举行南海神庙复原落成典礼 ;次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30多国专家即到南海神庙考察。2006年,瑞典的仿古船“哥德堡号”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瑞典国王、王后随船抵达广州,并访问南海神庙观摩祭海仪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正式纳入国家祭祀体系是什么时代


文章TAG:南海神南海  南海神  为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