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高中化学高考必备的基础知识

我介绍一下实验好了: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可以买本书啊

高中化学高考必备的基础知识

2,高中化学必修1背诵的知识点

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实验包括:(一)气体的制备、净化与干燥 、收集和尾气处理。(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物理方法:溶解、过滤,蒸发浓缩法,结晶、重结晶法、蒸馏法、分馏法、萃取法、分液法,吸附法,升华法,水洗法,液化法,渗析法,盐析法;2、化学方法:酸、碱处理法,热分解法,吸收法,转化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三)化学实验方案设计。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n、N、NA之间的关系: n、m、M之间的关系: n= m/M n=V/V 标准状况(0℃,101Pa)下,气体: 溶液中n(B)、c(B)、V的关系: n= Vm=22.4L/mol c(B)= n[B]/Vm化学物质及变化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等。用树状分类法将物质分类一般分为: 混合物 金属单质:Na、Fe、Cu等物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Cl2、H2、、O2、O3、C60等 纯净物 酸:HCl、H2CO3等 无机化合物 碱:NaOH、Ba(OH)2、NH3·H2O等 化合物 盐:Na2CO3、NaHSO4、Cu(OH)2(CO3)2 氧化物:CO、CO2、CuO等 有机化合物 :CH3COOH、CH4、C2H6、CH3CH2OH等 又:化合物根据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导电,分为: 强电解质:HCl、H2SO4、NaCl等 电解质化合物 弱电解质:CH3COOH、NH3·H2O等 非电解质:C6H12O6、CO等 氧化还原反应举例: H2+CuO====Cu+H2O 2Na+Cl2====2NaCl要点: 化合价升高(0→+2),失去电子(2e-),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Zn+H2SO4=ZnSO4+H2↑ 氧化剂:H2SO4;还原剂:Zn化合价升高(+1→0),得到电子(2e-),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金属及其化合物 知识要点: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 ② ③ ④Na2O2←Na→NaOH→Na2CO3←NaHCO3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④ ① ② ③Al → Al2O3 ← Al(OH)3 → AlCl3 ⑥ ⑤ ⑦ NaAlO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 ② ③ ④ ⑤ Fe3O4←Fe→FeCl2→Fe(OH)2→Fe(OH)3?FeCl3 ⑥ ⑦ ⑧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硬度、水溶性、熔点,有什么特殊等;②化学性质:反应的条件和现象,生成物等;③应用。6.硅单质及化合物之间的相到转化关系7、CO2 与SO2的异同点比较:性质 CO2 SO2 归纳性结论描述 颜色状态 无色气体 无色气体 都是无色气体 密度 比空气大 比空气大 比空气大 水溶性 溶于水 易溶于水 水溶性SO2大于CO2 毒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无毒性,过量产生温室效应 有毒,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对排放到空气都要进行控制 与H2O反应 CO2+H2O H2CO3 +H2O H2SO3 水溶液都显酸性 与NaOH CO2+2NaOH =Na2CO3+H2O SO2+2NaOH =Na2SO3+H2O CO2 与SO2都是酸性氧化物 与Na2CO3 Na2CO3+CO2+H2O= 2NaHCO3 Na2CO3+SO2= Na2SO3+ CO2↑ 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还原性 不能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Br2+2H2O==H2SO4+2HBr 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漂白性 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二氧化碳无漂白性,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我认为化学最重要的是方程式 只有掌握了方程式考试才能考好 还有化学实验的步骤也很重要 对了 还有化学中的化学物的颜色(我们化学老师说的)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二者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03。 3.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是氢气,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最理想的能源是氢气,它的三大优点是来丰富、燃烧热值高、产物是水无污染。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5.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产生白雾的酸是浓盐酸,因为它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ch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为盐酸小液滴,所以产生白雾。实验室制取二氧 化碳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而不用浓盐酸,就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工业上除铁锈常用的酸是稀盐酸、稀硫酸;除铁锈的试验现象为铁锈消失,溶液变黄,其反应方程式为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工业上再进行电镀之前,常把金属制品放在酸中浸泡一会儿,其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金属氧化物;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其原因是金属氧化物溶解后,酸溶液会继续与金属发生反应,使金属制品被腐蚀。 7.工业上常见的重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他们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尔变质,其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a(oh)2 + co2 ==== caco3 ↓+ h2o 。在实验室中除去或吸收co2最好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其原因是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得到的石灰水浓度小,吸收的二氧化碳不彻底。实验室检验co2必须用澄清石灰水,因为能产生明显的可是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农业 上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熟石灰ca(oh)2. 8.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的金属是铁,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 点燃 fe3o4;其反应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做燃烧实验在瓶底要方少量的沙或水,其原因是防止生成物熔化后落入瓶底而炸裂。 9.实验室常见的指示剂有两种: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1).酸溶液能试紫色石蕊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碱溶液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10.在元素的学习中,有两个取决于: (1).元素的种类取决于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如: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相同;氯元素和氧元素是两种不同的元素是因为他们的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不同。 (2).元素的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如: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氢是2个)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其化学性质就相对稳定;最外层电子数若<4个,在化学反应中 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若>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

高中化学必修1背诵的知识点


文章TAG: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高中  高中化学  化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