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泥鳅养殖池塘应该怎么建

麸皮 加配合饲料根据泥鳅的育成规格 调整饲料里的蛋白质含量,水泥池可以要垫底泥 利用鱼的逆水游动的习性捕捞

泥鳅养殖池塘应该怎么建

2,泥鳅是怎样养殖的

泥鳅人工饲养 分类:其它实用技术/养殖 适用范围:不限 (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稻田养鳅。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锹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 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 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万—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 此外,在种藕、植莲、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幽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膳、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泥里养殖的

泥鳅是怎样养殖的

3,我想问几个关于泥鳅养殖的问题

  池塘养殖   池塘分两种,分一般自然泥塘和人造池塘,天然泥塘简单,投资少,泥鳅食物充足,亦可自繁自育,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经济实用,效益高。无任何风险。一般适合初次养殖户养殖。注意泥鳅外逃及工业、农业污染即可。人造池塘可建成土池或水泥池。面积300-500平方米,长方型,东西走向为最好,池深:90-11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50厘米,有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为了便于管理和投饲料,池水太深太浅都不好,50厘米较理想。适合大规模养殖,一般亩产效益3万元以上。   2、 稻田养殖   稻田养殖分沟溜式和田塘式两种,沟溜式就是在稻田中挖鱼沟、鱼溜,作为鱼的主要栖息场所,一般按“井”字、“十”字等形挖掘。鱼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宽35厘米,深20-30厘米,鱼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田塘式是在稻田内部或外部低洼处,开挖鱼塘,鱼塘与稻田沟沟相通,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鱼塘深1-1.5米,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注意稻田施农药对泥鳅的毒害,一般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一般亩产效益在5000元以上。   3、木箱及水缸养殖   在农家庭院房前屋后、空闲地,可以用木箱或水缸养殖。用粪肥、泥土或稻草和泥土混合物填入底层,厚度为30公分,水深保持30-50厘米,有进出水口。木箱水缸可连成一串或者一片,集中养殖便于管理,避风向阳为佳。一般效益在每平米8-10公斤。   4、网箱养殖   在湖边、河边、大泥塘中以及山间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溪里,可以用网箱养泥鳅,面积40-50平方米,网箱四角用竹杆插入底泥,网底紧贴泥面,网箱中放入三朵多孔板或二捆秸杆充做人工鱼礁。网箱用聚乙稀材料制成,一般40目网眼。每平方投放刚孵出的鳅苗20000尾或成鳅苗2000-3000尾,5-6厘米的鳅种,早、中、晚各喂一次食,经常检查网衣是否破损,网箱养殖管理方便,易捕捞,随养随卖。目前我公司大力推广的一种模式。一般效益在每平方米100元,即一个网箱可获纯利5000-6000元。   5、水生作物,鱼、鳅混养   泥鳅是底栖杂食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在鱼池塘中,混养泥鳅不用投饵,泥鳅是鱼池中的清洁工,泥鳅可以和草鱼、链鱼、鳙鱼、鲫鱼等一起混养,不宜与青鱼、鲤鱼、黑鱼一起混养,它们吃泥鳅。一般每亩可收商品鳅150公斤左右。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很多种植莲藕、菱角、荸荠、茭白等水生作物,在这些水生作物田里,可混养泥鳅,这些水田水体深,底泥有机物丰富,田中很少使用农药,比水田、稻田更适宜养殖泥鳅。只在水田里挖一个面积三平米左右的深水沟,以供泥鳅越冬和收捕泥鳅用,一般每亩收获商品鳅200公斤。   6、专业养殖   利用农田、荒地建造标准化池塘,一般面积2-3亩一个池,长方形,东西走向,南北窄,日照光线好,便于管理。池深1米到1.2米,水深60-70厘米,四周用网子围起来,防止泥鳅逃跑和有害动物的侵害。池子设计进出水口,便于换水使用。每亩投放500公斤左右5-8厘米鳅苗,效益亩产3万元。此种模式适合专业户,大面积养殖,产量高,成本低,是目前我公司主要推广的模式。   但是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饲养环境   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二、苗种质量   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三、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四、放养密度   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cm--4cm的夏花100尾/平方米--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cm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五、饲料管理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六、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我想问几个关于泥鳅养殖的问题

4,在池塘如何养泥鳅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 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 泥鳅人工饲养 分类:其它实用技术/养殖 适用范围:不限 (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稻田养鳅。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锹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 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 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万—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 此外,在种藕、植莲、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幽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膳、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只要里面有淤泥就行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 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文章TAG:泥鳅  池塘  池塘养殖  养殖  泥鳅池塘养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