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热力学定律有哪些

热力学第零定律:若A与B,A与C达到热平衡,则B与C达到热平衡。由此才可引出温度的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内能增加等于外界做功加上吸收的热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中的热力学变化趋势是熵增加,但实际上最后不是达到最大熵,而是在最大熵附近振动。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时熵为零。

热力学定律有哪些

2,热力学总共有几定律分别是什么

第一定律:△U=Q-W△U是系统内能改变Q是系统吸收的热量W是系统对外做功 第二定律:很多种表述,最基本的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这个定律的一个推论是熵增原理:选取任意两个热力学态A、B,从A到B沿任何可能路径做积分:∫dQ/T最大的那个定义为熵。孤立系(有限空间)情况下,熵只增不减。 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永远不可以达到。似乎没有什么数学表达吧。非要写一个的话......:上面的话可以用这个式子表示:P(T→0)→0

热力学总共有几定律分别是什么

3,热力学定律有哪几个各解决了什么问题

热力学中以热平衡概念为基础对温度作出定义的定律。通常表述为: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两个系统之间,必定处于热平衡状态。图中A热力学第零定律示意图、B热力学第零定律示意图、C热力学第零定律示意图为3个质量和组成固定,且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热力系统。将其中的B、C用绝热壁隔开,同时使它们分别与A发生热接触。待A与B和A与C都达到热平衡时,再使B与C发生热接触。这时B和C的热力状态不再变化,这表明它们之间在热性质方面也已达到平衡。第零定律表明,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具有一个数值上相等的共同的宏观性质──温度。温度计所以能够测定物体温度正是依据这个原理。另一种表述 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的所有物质均具有某一共同的宏观物理性质。

热力学定律有哪几个各解决了什么问题

4,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热力学有三大定律:第一: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此定律证明了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第二:热量可以自发地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反之不行第三: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系内物质的能量可以传递,其形式可以转换,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各种形式能源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 热力学第三定律:不可能用有限个手段和程序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温度零度。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领域的推论,△U=W+Q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做功的和。第二定律:不可能使热量自发从低温传向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能达到
热力学有三大定律:第一:能量守恒定律 第二:热时间不可逆;第三:测不准原理的热力学体现

5,热力学三大定律详解

第一定律简单来说就是能量不会凭空生成。也类似于说能量守恒。 第二定律简单来说就是能量不会自动做功,也就是说一物体不会自动降温而做功。否则我们就可以放一个铁块在屋外,它自动降温(由内能转为电能),夏天有当空调又能发电。“自动降温而做功”这一设想是不违反第一定律的,但第二定律的限制,使它也成为不可能的时。 第三定律简单来说就是物质到了绝对0度的时候,内能可以认为是0了。也就是说它不再有任何内能了。
第一定律——系统内能(可以简单认为是热能)的变化=内能传递和外界对系统做功总和; 第二定律——热能只可能从高温传向低温,而且过程中必定有损失; 第三定律——不可能达到绝对零度。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关于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一切和热运动有关的物理、化学过程具有不可逆性的经验总结。1942年法国工程师萨迪·卡诺提出了卡诺定理,德国人克劳修斯(Rudolph Clausius)和法国人开尔文(Lord Kelvin)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以后重新审查了卡诺定理,意识到卡诺定理必须依据一个新的定理,即热力学第二定律。他们分别于1850年和1851年提出了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这两种表述在理念上是相通的。 1。克劳修斯表述: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即在自然条件下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而不能由低温物体自动向高温物体转移,也就是说在自然条件下,这个转变过程是不可逆的。要使热传递方向倒转过来,只有靠消耗功来实现。2。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开尔文表述还可以表述成: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造成。 永动机是不需外界输入源、能量便能够不断运动的机械。因为热的本质乃粒子运动时所产生的能量,换言之,没有外界输入能源、能量,粒子最终都会慢慢的停顿下来,继而不再产生热能。

6,热力学3个定律

热力学三大定律的本质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 在组成不变的封闭体系中,若发生了一个微小的可逆变化,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系内能的变化为dU = δQ + δW由统计热力学原理可知,独立粒子体系的内能为U = ∑ni∈i,当封闭体系经历了一个可逆变化后,内能的变化为(6-74)上式右边的第一项∑∈idnI表示能级固定时,由于能级分布数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内能变化值,第二项∑nid∈I则表示能级分布数固定时,由于能级改变所引起的内能增量。从经典力学原理可知,对于组成不变的封闭体系,内能的改变只能是体系与环境之间通过热和功的交换来体现。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 由熵的热力学定义式及式(6-78),得 (6-79)上式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它表明可逆过程的熵变与能级分布数的改变有关。而能级分布数的改变以为意味着体系的微观状态数发生了改变。熵变是与体系微观状态数或热力学几率Ω的变化相联系的。有公式:S = kln Ω+ C (6-83)式中C是积分常数。若Ω=1时,S=0,则上式变成S = klnΩ此即Boltzmann定理的数学表达式。由式可见,熵是体系微观状态数的一种量度。微观状态数Ω较少的状态对应于较有序的状态,反之,Ω值大的状态对应于较无序的状态。因此,微观状态数Ω的大小反映了体系有序程度的大小,亦即熵是体系有序程度或混乱程度的量度。当Ω=1时,只有一个微观状态,体系最为有序,混乱程度为零,熵值为零。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作如下表述:在孤立体系中,自发变化的方向总是从较有序的状态向较无序的状态变化,即从微观状态数少的状态向微观状态数多的状态变化,从熵值小的状态向熵值大的状态变化,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三、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本质 当T→0时,所有粒子都处于基态能级,此时Ω0=1,即把所有粒子放在一个能级上只有一个放法,体系只有一个微观状态,因此从玻兹曼定理,即式(6-25)可以得出结论:在0K时物质的熵值为零,即S0 = klnΩ0 = kln1 = 0 上式可以看作是热力学第三定律的统计表达式,这与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在0K时任何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的结论是一致的。

7,热力学定律包括哪些

热力学定律的发现及理论   1901年,范霍夫因发现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提出了化学反应热力学动态平衡原理,获第一个化学奖。    1906年能斯特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认为通过任何有限个步骤都不可能达到绝对零度。这个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获1920年化学奖。   1931年翁萨格发表论文“不可逆过程的倒数关系”,阐明了关于不可逆反应过程中电压与热量之间的关系。对热力学理论作出了突破性贡献。这一重要发现放置了20年,后又重新被认识。1968年获化学奖。   1950年代,普利戈金提出了著名的耗散结构理论。1977年,他因此获化学奖。这一理论是当代热力学理论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它的影响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学等广泛领域,为我们理解生命过程等复杂现象提供了新的启示。 [编辑本段]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温度相同),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一结论称做“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给出了温度的定义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定律中所说的热力学系统是指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物体或物体系。它为建立温度概念提供了实验基础。这个定律反映出:处在同一热平衡状态的所有的热力学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特征,这一特征是由这些互为热平衡系统的状态所决定的一个数值相等的状态函数,这个状态函数被定义为温度。而温度相等是热平衡之必要的条件。   热力学中以热平衡概念为基础对温度作出定义的定律。通常表述为: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两个   系统之间,必定处于热平衡状态。 [编辑本段]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内容:  热可以转变为功,功也可以转变为热;消耗一定的功必产生一定的热,一定的热消失时,也必产生一定的功。   普遍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一切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表征热力学系统能量的是内能。通过作功和传热,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使内能有所变化。根据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由初态Ⅰ经过任意过程到达终态Ⅱ后,内能的增量ΔU应等于在此过程中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Q 和系统对外界作功A之差,即UⅡ-UⅠ=ΔU=Q-A或Q=ΔU+A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如果除作功、传热外,还有因物质从外界进入系统而带入的能量Z,则应为ΔU=Q-A+Z。当然,上述ΔU、A、Q、Z均可正可负。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分表达式  dQ=dU+dA因U是态函数,dU是全微分;Q、A是过程量,dQ和dA只表示微小量并非全微分,用符号d以示区别。又因ΔU或dU只涉及初、终态,只要求系统初、终态是平衡态,与中间状态是否平衡态无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是: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这是许多人幻想制造的能不断地作功而无需任何燃料和动力的机器,是能够无中生有、源源不断提供能量的机器。显然,第一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编辑本段]热力学第二定律 1、克劳修斯说法:  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开尔文说法: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发生其他变化。从单一热源吸热作功的循环热机称为第二类永动机,所以开尔文说法的意思是“第二类永动机无法实现”。   为什么没有永动机,就是因为有熵的原因。   TdS = dU+pdV und Qrev=TdS 熵及熵增原理  克劳修斯首次从宏观角度提出熵概念(S=Q/T),而后波尔兹曼又从微观角度提出熵概念(S=klnW),其两者是相通的,近代的普里戈金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将熵理论中引进了熵流的概念,阐述了系统内如果流出的熵流(dSe)大于熵产生(dSi)时,可以导致系统内熵减少,即dS=dSi+ dSe<0,这种情形应称为相对熵减。但是,若把系统内外一并考察仍然服从熵增原理。   熵增原理最经典的表述是:“绝热系统的熵永不减少”,近代人们又把这个表述推广为“在孤立系统内,任何变化不可能导致熵的减少”。熵增原理如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要求每时每刻都成立。关于系统现在有四种说法,分别叫孤立、封闭、开放和绝热系统,孤立系统是指那些与外界环境既没有物质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或者是系统内部以及与之有联系的外部两者总和,封闭系统是指那些与外界环境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是指与外界既有能量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而绝热系统是指既没有粒子交换也没有热能交换,但有非热能如电能、机械能等的交换。 [编辑本段]热力学第三定律  有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化学工作者来说,以普朗克(M.Planck,1858-1947,德)表述最为适用。它可表述为“在热力学温度零度(即T=0开)时,一切完美晶体的熵值等于零。”所谓“完美晶体”是指没有任何缺陷的规则晶体。据此,利用量热数据,就可计算出任意物质在各种状态(物态、温度、压力)的熵值。这样定出的纯物质的熵值称为量热熵或第三定律熵。此定律还可表达为“不可能利用有限的可逆操作使一物体冷却到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此种表述可简称为“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原理   热力学第三定律认为,当系统趋近于绝对温度零度时,系统等温可逆过程的熵变化趋近于零。第三定律只能应用于稳定平衡状态,因此也不能将物质看做是理想气体。绝对零度不可达到这个结论称做热力学第三定律。
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温度相同),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一结论称做“热力学第零定律”。 http://baike.baidu.com/view/380988.html?wtp=tt 这里都有 采纳下哈 谢谢

文章TAG:热力学定律热力学  热力学定律  力学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