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河南人,但成都有纪念杜甫的地方(杜甫草堂),并且还是全国规模最大,这是因为杜甫曾经在成都待过将近4年的时间,并且杜甫写的诗里名流千古的大部分都是在成都写的。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携一家四口前往成都躲避战乱,在现在成都杜甫草堂的地方建了自己的一所小茅屋,也就是后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指的房子。
1、成都杜甫草堂的魅力在哪里?
杜甫草堂为成都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位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于成都时的故居。杜甫草堂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堂内建筑典雅,亭台楼阁错落精致,小桥流水,竹树成荫。茅屋景致别具一格,其间绿树溪流环绕,竹篱柴扉,菜圃青翠,一派浓浓的田园景象,游人置身于此,仿佛置身于古代,仿佛能看见诗人杜甫一家人当时在这里恬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令人浮想联翩。
2、为什么身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却建在成都?
杜甫是河南人,但成都有纪念杜甫的地方(杜甫草堂),并且还是全国规模最大,这是因为杜甫曾经在成都待过将近4年的时间,并且杜甫写的诗里名流千古的大部分都是在成都写的,杜甫出生在河南洛阳,本身家庭条件不错,后来在父亲去世后才变的比较贫穷,在洛阳长大后大约30岁左右去长安(西安)求官,正式步入仕途,但是当时的唐朝已经开始腐败,所以尽管有才,还是没能当上大官,只是给皇帝写写建议,类似于一个文职官员,没什么权利还得时刻注意自己言行。
杜甫性子直,说话不懂人情世故,于是得罪了很多人,但杜甫才能出众,还是有很多人敬佩他的才华,有很多好朋友,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携一家四口前往成都躲避战乱,在现在成都杜甫草堂的地方建了自己的一所小茅屋,也就是后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指的房子。在这里,杜甫写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诗,例如《蜀相》《春夜喜雨》《登高》《江畔独步寻花》等等,直到后来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写了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准备泛舟回家,正如诗中所写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实际上他也这么做了,买了个船,沿着这条线回家,但是到襄阳时,贫困潦倒,在船上去世,
3、成都杜甫草堂有什么历史价值吗?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漂泊于西南一带,因为喜爱成都温暖安宁的环境,就在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结草庐而居。在这里居住的短短四年,是杜甫一生中难得安定而又闲适的阶段,他在这里写下了《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流传千古的著名篇章,他在诗句“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中提到的“草堂”,便是他在成都的居所,后人称之为“杜甫草堂”。
今天,杜甫草堂已经是成都著名的旅游景点,去成都的人们都会去杜甫草堂盘桓流连,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一千多年前,杜甫在成都居住的时候,草堂只是一座农舍,仅有几间简陋的茅屋,供杜甫一家人勉强容身。杜甫离开成都之后,这几座普通的茅屋也荡然无存,五代时期,诗人韦庄寻访到草堂遗址,便在原地重建茅屋,恢复了杜甫草堂的原貌。
随着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断提升,草堂也得到了文人墨客和地方政府的关注,宋、元、明、清历代都对草堂有所增修,并且修建了一系列纪念性建筑。今天的杜甫草堂古朴典雅,占地广阔,由简陋的草堂演变成为了诗人旧居兼纪念祠堂的园林式博物馆,杜甫草堂整体上是一座对称式园林。一方面,杜甫草堂的建筑布局有四川民间田园风光的特征,
草堂以山水树木为主要内容,建筑物点缀其间。其中大廨(杜甫办公的官署)、诗史堂、工部祠这3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修建在中轴线上,其他附属建筑则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结合自然地势和山池花木,错落有致地排布在园林当中,磨房、茅屋、柴门等建筑,还从川西民居中提取了若干元素,突出了浓郁的乡土团园风情,另一方面,为了强调草堂的纪念性功能,杜甫草堂非常注重庄严肃穆的建筑效果。
文章TAG:杜甫 河南人 茅屋 身为 成都 杜甫茅屋的遗址在成都的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