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观澜版画村怎么样

观澜版画村是深圳最古老最美丽的一家客家村,处处入画是摄影爱好者必去的一个景点,关键人少不用门票,正逢春天一片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观澜版画村怎么样

2,深圳甘坑客家小镇

深圳甘坑客家小镇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是一个民风淳朴的美丽山村。深圳原住民以客家人为主,深圳本地客家语中,“坑”是指小溪流、小水沟,客家人常把坑和沥连用,有“坑坑沥沥”一词,甘坑泉眼遍布,溪水甘甜,故称谓甘坑。甘坑客家小镇是华侨城集团打造的荟萃深圳本土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建筑、客家民间艺术、客家传统美食、客家田园风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起源于明清时期的甘坑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村庄,与观澜版画村、鹤湖新居、麻磡村、大万世居等一同被誉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350多年前,甘坑村的开基始祖,梅州的客家人谢文明、卓美发看中了这里的自然环境便在此定居并繁衍生息。如今,这里不仅是探索深圳客家文化的体验基地,也是全国客家语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心。甘坑村里,客家民居,众多古建,依山傍水,房连巷通,错落有致,犹如画卷。更有古炮楼、清新巷、状元府、凤凰谷等风情建筑融于山水之中,与几百年的客家排屋形成一种独特的客家文化载体。2016年,政府与华侨城集团签订协议,把现有的甘坑客家小镇扩大一倍,届时,甘坑客家小镇将成为拥有六张国家级名片的特色小镇,即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新兴产业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特色小镇。2017年7月,甘坑客家小镇入选首批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2019年10月,入选首届“小镇美学榜样”名单。

深圳甘坑客家小镇

3,深圳最古老的古村落都有哪些

有300多呢!据《宝安县志》记载,1979年深圳建市的时候,客家人占了原住民的六成左右。客家人进入深圳,最早在宋元时期,而大规模进入深圳则是在明末清初。他们分布在盐田、龙岗、龙华、坪山、大鹏,罗湖、宝安、南山等地,并且在那些地方留下了一大堆客家民居建筑群,根据粗略统计,在深圳保存下来的还有300多座。最著名的有10座:鹤湖新居、观澜版画村、甘坑客家小镇、大万世居、高岭古村、西丽麻磡村、南山长源村、新桥世居、田丰世居、大鹏所城等。

深圳最古老的古村落都有哪些

4,游记深圳甘坑客家小镇

深圳从原来的小渔村,已经发展成了世界大都市,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看到的除了高楼大厦,还是高楼大厦,就连老的城中村也都是小楼房。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大都市里面,保留着一个古老原始的客家小镇,现在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甘坑客家小镇。这里的房子都是红砖瓦房,小路上铺的都是青石板,墙上的漆皮也开了缝,可想而知,它们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和时代的变迁。一条条小巷子显得略微拥挤,当时住在这里的邻里关系一定非常好。街角边上的大白墙,被艺术家赋予了新的生命,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与与盘旋在房屋周边的绿叶,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挂上一串串大红灯笼,显得格外的喜庆。路边房子的窗户上满是爬山虎,似乎要吞噬整个房子。远远望去,像极了被凌乱的头发遮住了脸的小男孩,让人特别好奇,很想拨开秀发,看一看他的真实面貌。小桥流水人家,似乎与这古老的小阁楼,更加般配。屏风、天窗、流水,谁能想到能这样融为一体,从天而降的雨露,代表着财源滚滚,源源不断。这道屏风,看似精心设计,又好像天然形成,真是巧夺天工,让人不禁赞叹建筑师的奇思妙想。因为我们是团队旅游,所以有幸参观了不对外开放的状元府。 一进门,就是明亮的会客大厅,这天窗开的特别有意思,似乎预示着来访者,有话直说,打开天窗说讲话。 进入会客大厅,一副美丽的画卷映入眼帘,没有什么比它更耀眼,这天然的壁纸,让整个状元府都鲜活起来。

5,深圳的历史是客家的但他们潮州人说深圳是他们的

潮州人只是年代较早地客家人而已,当然他们来的时候还没客家人这个定义。没发现通常有说闽语的地区附近都有客家人 两者一定有联系
这个只能从当地的原居民去查,其实深圳特区的原居民多为客家人,这是不容置疑的。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只有30年,但却曾经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这是各说各的理,永远理不清的
深圳和潮州有什么关系吗?作为一个潮州人表示不清楚……
你好!潮州人只是年代较早地客家人而已,当然他们来的时候还没客家人这个定义。没发现通常有说闽语的地区附近都有客家人 两者一定有联系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6,深圳400年客家古村落上围艺术村

飞檐翘角的客家古民居、碉楼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这就是游人对上围艺术村古韵曼妙身姿最真实的感受。闻名全国的上围老村,坐落于观湖街道樟坑径社区,在合围严密的现代都市,上围艺术村显得格外独特。可谓艺术村是由多位艺术家进行创作改造,把村子打造成一个有艺术气息的地方。 作为深圳客家人聚居的村落之一,上围村历史可追溯至三四百年前。据史料记载,上围村始建于清朝,因钟氏、曾氏祖先率领族人迁入此地,在此开基立村,繁衍生息。之所以取名上围村,与当地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因该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三面环山,且位于山脚下,像个盆地,村前有樟坑径河经过,村落位于河流源头,上围村因此得名。该村姓氏众多,有从各地迁来的陈、廖、房、林、钟、曾、刘姓等从原本凋敝破败的城中村到集艺术化改造、环境治理于一体的生态艺术基地,短短几年时间里,上围老村走出了一条城中村“活化”的新路:结缘艺术,实现村落重生。 上围老村位于龙华区观湖街道樟坑径河源头、三面围山,仅有一条宝业-上围路连接五和大道与外界联系。老村仅剩50来栋破落旧屋和4座碉楼,与村民新盖的高楼杂处一域。由于原居民或迁外地或另建新楼居住,旧宅很多长年闲置、废弃甚至坍塌,个别租给低收入人群居住,其中许多租户从事废品收购,整个老村被垃圾封堵,污水横流,隐患重重。上围艺术村最精彩的展示是入驻艺术家对一座座破旧老屋的艺术“再造”,老村的土墙都彩绘了个性张扬、风格各异的图案,每幢入驻了艺术家的老屋都变成了化腐蚀为神奇的设计佳作,断檐残壁仿佛刻意为之,石臼土垒都成艺术陈设。艺术家呈现的,不仅仅是各自的创作门类,更是一种集体艺术化了的生活方式。在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这种展示如清风扑面,让人耳目一新又似乎与都市风格浑然天成水乳交融。对于老上围人来说,这里是回忆和过去;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里是一个窗口,通过这里了解一段鲜为人知的峥嵘岁月。于是,过去和现在就在这样得到了完美交汇。唯有尊重自然的景观,才能承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今后的时光中,它会以一个更鲜明的名字让人铭记

7,现存历史最久的客家围龙屋在哪什么时候的

最古老的围龙屋 神奇武平客家围龙屋 300年风采依旧 日前,记者在岩前镇大布村林屋自然村就发现了一座神奇的客家土围楼,历经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其宏伟、壮观的建筑风貌依然清晰可见。 林屋土围楼地处岩前镇大布村,与广东交界,距镇政府所在地仅1公里,离县城42公里,远远望去,呈扇形半圆状分布,以当地林家祠堂为中心,以扇形向外扩散,里外共四层。与祠堂前面的围墙合拢,正好围成一个圆圈。 奇特的外形和巧妙的结构让人叹为观止,走进围屋,更让人感受到它的奇特。在当地土楼居民的带领下,记者沿着宽3米左右的过道前行,穿堂过巷,映入眼帘的是建筑的古朴、厚实与结构的巧妙,其中通道四通八达,如同迷宫;建筑用料古朴纯真、简易耐用。围楼全部为土木结构,大约有200个房间,居民有20多户100多人。与一般的民房相比,相对独立的每一圈围屋都是连片而立,集中了战时御敌、日常生产生活和消防等多种功能。据当地居民介绍,为表示对祖先的敬仰,每一圈围屋都不超过两层,第一层为2.2米,第二层为2.4米,沿坡建房,随着地势,上一间房比下一间房都是高2寸。 据当地林氏族谱--《济南堂大布林氏世系传谱》记载,林氏祠堂"为土木结构,约建造于公元1700年前后……祠堂门前有宽广的石灰坪,一口大池塘,其半弧筑有围墙……"作为中国五大民居建筑之一,记者眼前的这座围龙屋可称得上是客家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300多年来,居民相安无事,不吵不闹;围龙屋几经风雨,依然显示出其宏伟的建筑风貌。

8,龙田世居在哪里

龙田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坑梓街道田段心社区。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占地5000平方米,是龙岗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围龙民居之一,1987年被列为宝安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被核定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坑梓黄氏乡亲的最古老的居住、生活、祭祀场所之一,也是情系海内外坑梓黄氏乡亲的根。 龙田世居的建筑风格 踱步而入,迎面是一座精美的牌坊,形制高大,其上雕刻有各种人物故事、亭台楼阁和动植物等,精细异常,务求奢华,可见大户人家的气派。牌坊的正面写着“众山一览”,当是指世居的门前盛景,倚门而立,完全是一览众山的景象。牌坊背面的“履泰晋升”大概是期待出门而去的海内外黄氏子弟,能够吉星高照、一路青云。 高达四层的角楼和龙厅,均在两侧墙上建有镬耳形风火山墙,使整个建筑显得格外高大雄伟,这是客家围屋中比较体现建筑美学的建筑。 走过牌坊,一道天街青石铺地,与左右的跑马廊相连,迎面是世居的祠堂,供奉着黄氏祖先。祠堂在围屋的中心,祭祀活动也是黄氏家族最神圣的活动之一。直到今天,黄氏后人无论走得多远,都会回来拜祭祖宗。据介绍,每年都有不少旅居海外的黄氏后人回来寻亲问祖、追随先祖的奋斗足迹,祭祀黄氏先祖。 祠堂内有“玉燕石麟”的匾,字句出自宋代词人吴泳的《摸鱼儿》,应是黄家人祈降祥瑞之意。天井中有两道小游廊,门楣上一刻“留耕”,一刻“树德”,自然是祖先对后辈的训导,德于心以修身,耕于斯以齐家。相邻的私塾为黄氏后人的学习成长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文章TAG:深圳  古老  老的  客家  深圳最古老的客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