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北宋末年金国骑兵就是这样灭掉了北宋,抓走了北宋皇室。开封一马平川,北方异族的铁骑随时可以越过边界,迅速抵达开封,四、地理方面的原因北宋时期开封是中国的漕运枢纽中心之一,二、政治方面的原因后周时期都城在开封,赵匡胤登机做皇帝的时候,满朝的臣子几乎都是后周的旧臣,大家所有的人在开封都置办了产业,对迁都之说没有兴趣。

1、北宋定都天下四达的开封,16年后赵匡胤又为何想要迁都至洛阳

北宋定都天下四达的开封,16年后赵匡胤又为何想要迁都至洛阳

导读:公元959年,后周年仅39岁的皇帝柴荣去世后,其子年仅七岁的柴宗训柩前即位。主少国疑,次年,权臣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开封,从五代后梁开始定都,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定都开封,时间长达五十多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回老家洛阳巡视,也就是在此时,赵匡胤动了迁都洛阳的心思。

开封作为首都并不理想,地形地势:通常来说王朝的首都大都为挑选阵势艰险、易守难攻之地,而开封地处华夏和华北大平原的西部边沿,一望无际,无险可守。除了交通发达,水路通畅外,基本就没有什么优势了,在这方面,赵匡胤应该说深有体会。北方的契丹之所以难打除了弓马纯熟的契丹士兵的超强的战力外,恐怕更重要的就是幽云十六州的屏障作用了,

此地易守难攻,契丹非常重视。甚至在幽州设置成南院大王的驻地,驻扎重兵,由此可见地势的重要性。更别说小小的北汉凭借一隅之地就可以让赵匡胤无可奈何,不就是因为太原城地势险要,城池坚固嘛(北汉直到宋太宗时期才成功灭掉),开封一马平川,北方异族的铁骑随时可以越过边界,迅速抵达开封。只要迅雷不及掩耳攻破城池,大宋朝就算完了,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北宋末年金国骑兵就是这样灭掉了北宋,抓走了北宋皇室。这就是耻辱的靖康之耻,而洛阳从地形来看,坐拥山川之险,“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可以说宋太祖的这个迁都的提议非常有战略性,经济层面因为开封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如果长久定都开封的话,因为安全保障方面的因素必然造成大量精锐部队在周边的部署,

因为只有这样,当敌人袭击时首都才不会迅速陷落。所以大量的财富就会消耗其中,与其这样,不如把钱财用于其它更需要的地方。看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林冲的职位是什么?83万的禁军教头,83万啊,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全部才有多少?仅仅一个开封就有这么多军队。对国家财富造成了极大不必要的浪费,最后一点常见于野史,不知道是否真实。

2、开封作为宋朝都城却易攻难守,宋朝皇帝为何不迁都?

开封作为宋朝的都城,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经济、政治、人口、地理,一、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宋朝之前,中国的都城不是长安就是洛阳。但到了宋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传统汉族人的战略空间被压缩的非常严重,北宋先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然后随着西夏的崛起,失去了对西北河套地区的控制。

已经临近国境线的长安城几乎荒废,后唐时期洛阳受战乱影响非常大,而此时,开封作为中原地区的经济重镇开始崛起。又加上五代时期定都的原因,开封当时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二、政治方面的原因后周时期都城在开封,赵匡胤登机做皇帝的时候,满朝的臣子几乎都是后周的旧臣,大家所有的人在开封都置办了产业,对迁都之说没有兴趣。

皇帝看在这个方面得不到大家的支持也就不了了之,因为宋朝皇帝的地位是靠后周就成的支持,并强迫后周皇帝让位而得来的。在北宋的中后期,和北方的契丹人相对来说还算和平,再没有更多的军事压力的情况下,宋朝的皇帝对迁都也失去了兴趣,三、人口方面的原因宋朝是中国人口爆发的高峰期之一,光在开封地区就居住了100多万人,史料上记载,东京城的居民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煤。

经济之繁荣,人口之聚集,对本地区粮食的生产有非常高的要求,开封地区虽然地处平原易攻难守,但粮食产量却是他的优势。同时东京城的周边毕竟会有大量的军队部署,而这些如此集中的人口数量,更是加重了对农业和运输的要求,四、地理方面的原因北宋时期开封是中国的漕运枢纽中心之一,在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的情况下,把南方地区的人财物运送到北方的政治中心,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文章TAG:北宋  开封  四达  定都  迁都  北宋开封迁都南宋多少人  
下一篇